-
质量百分比浓度
用溶质的质量占全部溶液的质量的百分比来表示的浓度,叫做质量百分比浓度(简称百分比浓度)。质量百分比浓度是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常用的浓度,它没有量纲。例如,5g氯化钠溶于95g水配成100g溶液,它的质量百分比浓度是5%,质量分数是0.05或5×10-2。医疗用0.9%的生理盐水,0.9%是质量体积百分浓度。
-
核的平均结合能
核的平均结合能(averagebindingenergy)是指从一个原子核内去除一个质子、中子或α粒子所需要的能量。通过稳态氢原子核质量与2个质子和中子质量比较可显示结合能的关系。由于氢原子核的部分实际质量转换成了结合能,所以稳态氢原子的质量要轻于各组成部分的质量之和。
-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
定义: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是指获准上市的质量合格的医疗器械在正常使用情况下发生的,导致或者可能导致人体伤害的各种有害事件。(3)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摘自卫生部《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
中药制剂分析
概述:中药制剂分析:1.学科名;2.同类同名的科教书籍。运用现代分析理论、分析方法和技术研究中药制剂质量及质量控制的一门应用学科。主要内容是根据中药制剂处方和生产工艺,找到适宜的主要检测成分的鉴别和检测方法的能力,根据药品质量标准,对中药制剂进行质量控制和检测。
-
麻醉开始后24小时内死亡率
定义:麻醉开始后24小时内死亡患者数占同期麻醉患者总数的比例。患者死亡原因包括患者本身病情严重、手术、麻醉以及其它任何因素。计算公式:意义:麻醉开始后24小时内死亡与患者本身病情轻重、手术质量和麻醉质量等密切相关,是反映医疗机构医疗质量的重要结果指标之一。
-
原子质量
每种核素的一个原子的质量叫做该核素的原子质量。例如,核素35Cl的质量是5.80672×10-26kg,这样小的数字,书写、记忆和使用都很不方便。例如,氯元素在自然界有两种同位素:35Cl的丰度是75.77%,37Cl的丰度是24.23%。原子质量和平均原子质量都有单位(kg或u),而相对原子质量没有单位。
-
β-淀粉酶
概述:β-淀粉酶为食品工业用酶制剂新品种,作为食品工业用酶制剂,水解淀粉。酶:β-淀粉酶(beta-amylase)来源: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licheniformis)供体:弯曲芽孢杆菌(Bacillusflexus)质量要求:食品工业用酶制剂的质量规格要求应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食品工业用酶制剂》(GB1886.174)的规定。
-
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qualitymanagement)是指确定质量方针、目标和职责并在质量体系中通过诸如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使其实施的全部管理职能的所有活动。质量管理是指为使质量保证计划得以贯彻实施,各种检测能正常进行,其结果得到评价,相关的校正行动得以实施而采取的管理活动。
-
选针
选针为针刺前的准备。指针刺前选择质量、规格适宜的针具。衡量毫针的质量主要看针具材料的优劣和形状等,针具规格的选择多根据患者的体质、体形、年龄、病情和腧穴部位等,选用合适长短、粗细的针具。
-
D-阿洛酮糖-3-差向异构酶
概述:来源于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subtilis)的D-阿洛酮糖-3-差向异构酶(D-psicose3-epimerase)为食品工业用酶制剂新品种。
-
质控血清
质控血清(qualitycontrolserum)是指在规定条件下保持检测目标物质量恒定,用于室内或室间质量控制的参比血清。
-
批号
批号是代表该药品质量的标记,根据批号可查明生产日期和生产记录,由此可追踪和审查该批药品的生产、销售和使用情况,是药品的质量评价、抽样检验的重要依据。
-
批
工业灭菌术语“批”是指在某一确定生产周期中产生出的一定数量的材料、半成品或成品(消毒产品或卫生用品),在理论上它们具有共同的特性和品质。批(Batch)是指在同一生产周期中,用同一批原料、同一方法生产出来的一定数量的一批制品,在规定限度内,它具有同一性质(均一性)和同一质量。
-
标准化包装
标准化包装是对同一类中药产品包装的类型、容积、质量检验以及印刷标志等实行统一规定的技术准则。实行中药产品包装标准化具有重要的作用:便于生产和提高包装的效率,便于对中药产品的识别、使用、计量,便于保证包装质量和中药产品的安全,有利于包装的回收使用。
-
分散度
分散度(dispersity(dispersiveness/dispersion))是指粉尘的粒度分布或粉尘粒径的频率分布,称为粉尘的分散度。分散度可按粒径大小分组的质量百分数或数量百分数表示,前者称为质量分散度,后者称为数量分散度。在职业卫生监测中,常用的粉尘分散度测定方法,是用显微镜直接观察测得的投影粒径,计算的数量分散度。
-
太阳能集热器干燥
太阳能集热器干燥太阳能是一种巨大清洁的低密度能源,适用于低温烘干。其特点是,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烘干质量好,避免了尘土和昆虫传菌污染及自然干燥后药物出现杂色和表面发黑的现象,提高了外观质量。
-
ppm浓度
用溶质质量占全部溶液质量的百万分比来表示的浓度,叫做ppm浓度。有些溶液极稀,用百分比浓度表示既不方便,又容易发生错误。例如,某溶液的浓度是0.0005%,改用ppm表示就是5ppm。换算方法是0.00050.0005%×1,000,000=-------1,000,000=5(ppm)100ppm浓度常用于微量分析、环境化学中。
-
脂氧合酶
氧合酶存在于各种植物中,如谷类种子、大豆、豌豆、马铃薯中,以大豆中的含量最高。食物体系中存在脂氧合酶可造成食物营养质量的下降及增加贮藏的困难。因脂氧合酶在低温下仍具有活力,故低温贮存青豆、蚕豆应经热烫处理以钝化酶,否则将造成质量严重下降。
-
种子检验
种子检验是利用感官或仪器测定等方法对作物种子(包括其他播种材料)进行质量鉴定的过程。种子检验是良种繁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种子质量标准化管理的关键措施。目的在于准确地测定种子的品种品质和播种品,为分级定价、安全贮运和生产应用提供依据。检验过程包括取样、检验和签证。
-
质量方针
质量方针(qualitypolicy)是指由组织的最高管理者正式发布的该组织总的质量宗旨和质量方向。
-
质量中值直径
质量中值直径(massmeandiameter)又称容量中值直径,是指在一次喷雾中,所有雾粒质量的总和以某一种大小的雾粒为界,比这种雾粒大的与小的质量各占一半,这一雾粒的直径即为质量中值直径。
-
影响影像质量的因素
影响影像质量的五项基本因素是:密度(density)、对比度(contrast)、锐利度(detail)、颗粒度(granularity)和失真度(distortion)。放射技师的工作正是掌握和控制影响图像质量的每项因素。
-
质量偏倚
质量偏倚(massbias)是指观察到的或测量到的同位素比值与真实比值的明显偏离,偏倚是两个同位素之间的质量差的一个函数。
-
质量水平
质量水平是指(验收抽样)用不合格品率或不合格率表示的质量状况。
-
室间质量评价
室间质量评价(externalqualityassessment,EQA)是指由权威机构认可的单位或实验室,对全国或本行业实验室的检验质量进行的监测和评定。
-
质量歧视
质量歧视(massdiscrimination)是指质谱仪中引起质量偏倚的过程。测量值可能会因为轻离子或重离子的损失而“偏离”真实值。
-
质量标准
质量标准(quatitystandard)是指特定机构制定以保证药物质量及疗效的一系列标准。
-
质量浓度
质量浓度是指物质B的总质量m与相应混合物的体积V(包括物质B的体积)之比。单位为千克每立方米(kg/m3),常用克每升(g/L)。计算见式(7)。
-
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ACU)转出延迟率
定义: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ACU)转出延迟率是指入PACU超过3小时的患者数占同期入PACU患者总数的比例。计算公式:意义: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ACU)转出延迟率指标可以体现手术和麻醉管理水平,是反映医疗机构医疗质量的重要过程指标之一。
-
HE染色切片优良率
定义:HE染色优良切片是指达到行业优良标准要求的HE染色切片。HE染色优良切片优良率,是指HE染色优良切片数占同期HE染色切片总数的比例。计算公式:意义:HE染色切片优良率是反映病理科HE染色、制片质量的重要指标。
-
麻醉开始后手术取消率
定义:麻醉开始是指麻醉医师开始给予患者麻醉药物。麻醉开始后手术取消率是指麻醉开始后手术开始前手术取消的数占同期麻醉总数的比例。计算公式:意义:麻醉开始后手术取消率可以体现麻醉计划性和管理水平,是反映医疗机构医疗质量的重要过程指标之一。
-
超痕量分析
超痕量分析是指对待测组分的质量分数小于0.0001%的分析。
-
免疫组化染色切片优良率
定义:免疫组化染色优良切片是指达到行业优良标准要求的免疫组化染色切片。免疫组化染色优良切片优良率,是指免疫组化染色优良切片数占同期免疫组化染色切片总数的比例。计算公式:意义:免疫组化染色切片优良率是反映病理科免疫组化染色、制片质量的重要指标。
-
各项分子病理检测室内质控合格率
定义:分子病理检测室内质控合格是指检测流程及结果达到行业标准要求。各项分子病理检测室内质控合格率,是指各项分子病理检测室内质控合格病例数占同期同种类型分子病理检测病例总数的比例。计算公式:意义:各项分子病理检测室内质控合格率是反映病理科分子病理诊断质量的重要指标。
-
免疫组化染色室间质评合格率
定义:免疫组化染色室间质评合格,是指参加省级以上病理质控中心组织的免疫组化染色室间质评,并达到合格标准。免疫组化染色室间质评合格率,是指免疫组化染色室间质评合格次数占同期免疫组化染色室间质评总次数的比例。计算公式:意义:免疫组化染色室间质评合格率是反映病理科免疫组化染色质量的重要指标。
-
急诊各级患者比例
定义:急诊患者病情分级:Ⅰ级是濒危患者,Ⅱ级是危重患者,Ⅲ级是急症患者,Ⅳ级是非急症患者。急诊各级患者比例是指急诊科就诊的各级患者总数占同期急诊科就诊患者总数的比例。计算公式:意义:急诊各级患者比例是反映医疗机构急诊医疗质量的重要结构性指标之一。
-
急诊科护患比
定义:指急诊科固定在岗(本院)护士(师)总数占同期急诊科接诊患者总数(万人次)的比例。计算公式:意义:急诊科护患比是反映医疗机构急诊医疗质量的重要结构性指标之一。
-
急诊非择期麻醉比例
定义:急诊非择期麻醉比例是指急诊非择期手术所实施的麻醉数占同期麻醉总数的比例。计算公式:意义:急诊非择期麻醉比例是反映医疗机构麻醉医疗质量的重要结构性指标之一。
-
急诊科医患比
定义:急诊科医患比是指急诊科固定在岗(本院)医师总数占同期急诊科接诊患者总数(万人次)的比例。计算公式:意义:急诊科医患比是反映医疗机构急诊医疗质量的重要结构性指标之一。
-
厘
厘是旧质量单位。一分约合0.03125克。
-
麻醉后新发昏迷发生率
定义:麻醉后新发昏迷是指麻醉前清醒患者麻醉手术后没有苏醒,持续昏迷超过24小时;昏迷原因可包括患者本身疾患、手术、麻醉以及其它任何因素,除外因医疗目的给予镇静催眠者。麻醉后新发昏迷发生率,是指麻醉后新发昏迷发生例数占同期麻醉总例数的比例。
-
各ASA分级麻醉患者比例
定义:根据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标准,对于接受麻醉患者的病情危重程度进行分级。各ASA分级麻醉患者比例是指该ASA分级麻醉患者数占同期各ASA分级麻醉患者总数的比例。计算公式:意义:各ASA分级麻醉患者比例体现医疗机构接诊不同病情危重程度患者所占比重,是反映医疗机构麻醉医疗质量的重要结构性指标之一。
-
痕量分析
痕量分析是指对待测组分的质量分数小于0.01%的分析。
-
全麻气管插管拔管后声音嘶哑发生率
定义:全麻气管插管拔管后声音嘶哑,是指新发的、在拔管后72小时内没有恢复的声音嘶哑,排除咽喉、颈部以及胸部手术等原因。计算公式:意义:全麻气管插管拔管后声音嘶哑是围手术期的严重并发症,全麻气管插管拔管后声音嘶哑发生率是反映医疗机构麻醉医疗质量的重要结果指标之一。
-
气流组织
气流组织(airdistribution)是指合理布置送、排风口位置,分配风量以及选用风口形式,对室内空气的流动形态和分布进行合理优化的组织,以便用最小的通风量达到最佳的通风效果,以满足工作场所空气质量的要求。
-
中心静脉穿刺严重并发症发生率
定义:中心静脉穿刺严重并发症是指由中心静脉穿刺、置管引起的气胸、血胸、局部血肿、导管或导丝异常等,需要外科手段(含介入治疗)干预的并发症。中心静脉穿刺严重并发症发生率,是指中心静脉穿刺严重并发症发生例数占同期中心静脉穿刺总例数的比例。
-
麻醉科医患比
定义:麻醉科医患比是指麻醉科固定在岗(本院)医师总数占同期麻醉科完成麻醉总例次数(万例次)的比例。计算公式:意义:麻醉科医患比是反映医疗机构麻醉医疗质量的重要结构性指标之一。
-
SAR
比吸收率(specificabsorptionrate,SAR)又称特异吸收率,指生物体每单位质量所吸收的电磁辐射功率。
-
职业健康促进
职业健康促进(occupationalhealthpromotion)又称工作场所健康促进(workplacehealthpromotion),是指采取综合干预措施,以改善作业条件,改变劳动者不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控制健康危险因素,预防职业病,减少工作有关疾病的发生,促进和提高劳动者健康和生命质量的活动。
-
剂量
剂量(dose)指药品的使用分量。又指按单位体重所给予实验动物化学物质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