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
缓补
缓补治疗学名词。系补法之一。即用甘缓平和的药物缓缓调补,促进正气逐渐恢复的治疗方法。例如四君子汤补气,四物汤补血,均属缓补范围。
-
平补
平补为治疗学术语。补法之一。属缓补法。即用甘平和缓的补益药治疗疾病,多用于上焦久病、体质虚弱、病势发展较慢者。如心虚血少,惊悸失眠,用平补正心丸。
-
补法
概述:补法:1.治则,八法之一;补法是指补养人体气血阴阳以治疗各种虚证的方法。虚证有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等不同,补法也分补气、补血、补阴、补阳等方法。根据病情急缓和体质虚弱程度,又可分峻补与缓补。《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虚者补之”,“损者益之”。徐疾、捻转、开阖、提插、呼吸、迎随各不同。
-
十味锉散
《医方类聚》卷二十引《叶氏录验方》:组成:附子3两(炮,去皮脐),当归(去土,洗,切)2两,黄耆(炙)2两,白芍药2两,川芎(个见火)1两半,防风(去芦)1两半,白术1两半,肉桂(去粗皮,不见火)1两,茯苓7钱半,熟地黄(洗净,用少酒熬令干,焙之)7钱半。而用防风,反佐黄耆,出其分肉腠理之风也。
-
补益法
八法之一。虚证有气、血、阴、阳之别,补法也相应有异,故补益法又分为补气法、补血法、气血双补法、补阴法、补阳法5类。常用方如八珍汤、人参养荣汤、十全大补汤等。常用药如龟板、鳖甲、女贞子、旱莲草、沙参、麦冬、天冬、玉竹等。常用药如肉桂、鹿茸、鹿角胶、巴戟天、仙灵脾、仙茅、补骨脂、锁阳、菟丝子、杜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