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
滚刺筒
滚刺筒为皮肤针的一种。临床使用时术者手握针柄,将滚筒在需要刺激的部位上来回滚动。适用于须作大面积浅刺者,如末梢神经炎等。滚刺筒分筒柄和滚筒两部分,筒壁密布短针。又以其装置的针数不同,分别有七星针(七枚)、梅花针(五枚)和丛针(针数不限)等。其刺激轻微,适用于小儿,故又称为小儿针。
-
皮肤针
硬柄皮肤针和软柄皮肤针的持针姿势叩刺部位:皮肤针的叩刺部位,一般可分循经叩刺、穴位叩刺、局部叩刺3种:(1)循经叩刺:是指循着经脉进行叩刺的一种方法,常用于项背腰骶部的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十二皮部与经络、脏腑联系密切,运用皮肤针叩刺皮部可激发、调节脏腑经络功能,以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
丛针
用于浅刺皮肤。因其刺激仅及皮肤,故名。7枚,横插入一根钻有孔眼的竹箸末端并加线固定,亦称箸针。以其装置的针数不同,分别有梅花针、七星针、丛针等名称。现在之滚刺筒,亦属此类。它是在古代镵针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分小锤式、刷帚式和滚筒式等几种。皮肤针(图出自《中国针灸学词典》)
-
七星针
七星针形如小锤,头上装有7枚小针,用以叩击浅刺皮肤。现在之滚刺筒,亦属此类。皮肤针外形似小锤状,针柄有硬柄和软柄两种规格。皮肤针(图出《中国针灸学词典》)皮肤针法是古代的“半刺”、“扬刺”、“毛刺”等刺法发展而来,《黄帝内经灵枢·官针》篇记载:“半刺者,浅内而疾发针,无针伤内,如拔毛状,以取皮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