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奇脉
概述:奇脉:1.奇经八脉;2.与色泽不相符合之脉。奇经八脉·奇脉:奇脉指奇经八脉。《黄帝内经素问·五脏生成篇》:“凡相五色之奇脉。”王冰注:“奇脉,谓与色不相偶合也。”
-
穿透性心脏外伤
清除心包腔内血块和积血,修补缝合心脏裂口,才能及早解除心包压塞征,控制出血,以及预防并发心包炎。心房伤口多数可用无创钳钳夹止血。对于没有血流动力学意义的心内结构破坏可不予修复。如钳夹异物露于心外部分而取出;心包腔内压力升至17cmH2O时,使心搏无血排出,除非迅速补液增高静脉压,否则病人很快进入休克症状。
-
心脏压塞
(三)奇脉奇脉是指大量心包积液患者在触诊时桡动脉搏动呈叹气性显著减弱或消失,呼气时复原的现象。随后如液体增加,则转变为渗出性心包炎,陈为浆液纤维蛋白性,液体量可由100ml至2-3L不等,多为黄而清的液体,偶可浑浊不清或呈血性。积液一般在数周至数月么吸收,但可伴随发生壁层与脏层的粘连、增厚及缩窄。
-
急性心包炎临床路径(2017年版)
影像学检查:心脏CT/核磁共振心脏显像、PET;:1.抗炎治疗:急性心包炎可应用阿司匹林、布洛芬等非甾体抗炎药物、秋水仙碱抗炎治疗。3.心包腔内治疗:结核性心包炎:为降低缩窄性心包炎发生心包腔内注入尿激酶;:胸痛、呼吸困难症状缓解、心包积液得到控制、心包填塞症状缓解、无其它并发症。2.肿瘤所致心包积液;
-
急性心包炎(外科)
概述:急性心包炎是心包膜的脏层和壁层的急性炎症,有时可合并心肌炎和心内膜炎。心包堵塞时,吸气时脉搏强度可明显减弱或消失,引起原因有:①心包渗液限制右心室充盈,排血量减少,肺静脉回流减少,左心室充盈也减少;外观黄色清晰,可有白细胞和脱落的内皮细胞而混浊不清,偶有较多的红细胞而呈血性,渗液多在2~
-
调元汤
《医方简义》:调元汤:处方:生地4钱,阿胶(烊冲)1钱,白芍(酒炒)2钱,当归2钱,茺蔚子(炒)3钱,泽兰2钱,杜仲(盐水炒)2钱,天冬3钱,鹿角霜2钱。功能主治:奇脉亏损,经水不调,肢节酸痛,腰痛气滞,心摇神怯,晕眩。主治:小儿吐泻大病之后,浑身壮热,欲成慢惊风者。用法用量:水煎服。主治:痘疹多汗。
-
常脉
概述:常脉:1.与奇脉对举;2.平脉。与奇脉对举·常脉:常脉与奇脉对举。《难经·二十七难》:“脉有奇常。十二经脉者,常脉也;奇经八脉者不拘于常,故谓之奇经。”平脉·常脉:常脉参见平脉。
-
穿透性心脏损伤
“心脏损伤危险区”上界自锁骨,下界至肋弓,两侧为锁骨中线。一般来说,失血性休克出现较早且逐渐加重,而心包填塞所致心源性休克出现稍迟,伤道无明显出血,胸腔积血量不大,难以用失血性休克解释。X线检查对心脏穿透伤的诊断帮助不大,但胸片能显示有无血胸、气胸、金属异物或其他脏器合并伤。
-
脉搏
脉搏是动脉随心脏的收缩和舒张而产生的有节律的搏动。由于动脉管壁的可扩张性和外周阻力的作用,在传播过程中脉搏逐渐衰减,至微动脉和毛细血管时已基本消失。在祖国医学中,切脉是诊断疾病的重要手段(脉象)。(4)脉搏短绌:心率多于脉率,脉搏不规则,强弱不等,见于心房颤动;(6)反关脉:动脉异常走行所致;
-
缩窄性心包炎
概述缩窄性心包炎为心包炎症后心脏被坚厚,僵硬、纤维化的心包所包围,影响心室正常充盈,回心血量减少,引起心排血量降低和静脉压增高等一系列循环障碍的临床表现,发病率约占心脏病总数的1.6%。病因部分由结核性、化脓性和非特异性心包炎引起,也见于心包外伤后或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人。心脏受压和静脉回流受阻可出现;
-
亚急性渗液缩窄性心包炎
概述:亚急性渗液缩窄性心包炎是指心包脏层缩窄同时伴有多量心包渗液的一种特殊类型病变。可由结核、反复发作的非特异性心包炎、外伤、放射、类风湿性关节炎、尿毒症、硬皮病等引起。用激素和心包穿刺治疗虽能取得暂时疗效,但不能防止其发展为缩窄性心包炎,故治疗主要依靠心包剥离术。
-
心包间皮瘤
疾病代码:ICD:I31.8疾病分类:心血管内科疾病概述:心包间皮瘤(mesotheliomaofpericardium)是一种原发性的心包恶性肿瘤,不同于发生于房室结的间皮瘤,后者为良性。(3)反复出现大量心包积液,特别是血性心包积液。(2)仅转移至淋巴结。心包液查找肿瘤细胞、心包活检、X线检查、超声心动图、磁共振及CT检查对诊断有帮助。
-
心脏破裂
由于心包缺乏弹性,腔内急性少量血液(0.1-0.2L)积聚,即可使心包腔内压力升高,压迫心房和腔静脉,并限制心室舒张,降低心房心室压力阶差,形成心脏压塞征,从而减少回心血量和心排出量,致使静脉压升高,动脉压下降.产生急性循环衰竭。疑为心脏压塞时,可在剑突下左肋弓旁行心包腔穿刺,如抽出血液,即可确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