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
痛泻要方
治痛泄(肠鸣腹痛,大便泄泻,泻必腹痛,属肝旺脾虚);4药相合,可以补脾胜湿而止泻,柔肝理气而止痛,使脾健肝和,痛泻自止。方中炒白术味甘苦而性温,补脾燥湿以治土虚,是为君药。由此可见,该方剂治疗急性肠炎、神经性腹泻等腹痛、腹泻是通过对胃肠道平滑肌运动予以抑制和兴奋双相调节作用而实现的。
-
气泻
指气机郁滞所致的泄泻,包括七情过极所致者。气泻的病因病机:《证治要诀·大小腑门》:“气泻肠鸣,气走胸膈,痞闷腹急而痛,泻则腹下须臾又急,亦有腹急气塞而不通者。此由中脘停滞,气不流转,水谷不分所致。”气泻的治疗:气泻治宜行气和中,用大七香丸、解肝煎、痛泻要方、排气饮、五膈宽中散、震灵丹等方。
-
白术芍药散
概述:白术芍药散为方剂名,出自《景岳全书·古方八阵》卷五十四方,即《丹溪心法》卷二引刘草窗方记载的痛泻要方的别名。功能主治:功能泻肝补脾。主治痛泄(肠鸣腹痛,大便泄泻,泻必腹痛,属肝旺脾虚);运用:若久泻,加升麻六钱。方解:方中白术健脾燥湿;陈皮理气和中,防白术壅滞气机;
-
培土抑木
培土抑木为治法之一。是一种用具有健脾疏肝作用的穴位以治疗肝旺脾虚的方法。症见两胁胀痛、不思饮食、腹胀肠鸣、大便稀溏、舌苔白腻、脉弦等。针灸常选用泻太冲、期门疏肝,补脾俞、章门、阴陵泉、足三里等健脾。代表方剂如逍遥散、痛泻要方等。
-
结肠过敏症
如果遇到精神紧张或恼怒、抑郁即发生腹痛、拉肚子并伴有胸闷胁胀、嗳气、少食者,可用痛泻要方合四逆散加减治疗,方药用党参、白术、云苓、白芍、防风、青皮、柴胡、枳实、甘草等水煎服,早晚一次,本方对肠道过敏症疗效较好,一般2~另外,还可采用针灸治疗,如大肠俞、天枢、阳陵泉、上脘、神阙、关元、足三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