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气血失调
气血失调为病机,是指气与血失去相互协调平衡的病理变化。人若有病,气病可影响血病,血病可影响气病。如气滞可致血瘀,血滞亦可致气滞,出现疼痛、血瘀等症;气逆可致血逆而上溢,出现吐血、咯血、衄血等症;气虚不能统摄血液,可使血不循经而见便血、尿血、月经不调、崩漏、皮下出血等症。
-
气病及血
气病及血为病机。指先发气病,然后累及于血的传变趋势。由于气的功能失常而影响及血,导致血虚、瘀血或出血。参见气血失调:气血失调是指气与血失去互相协调作用的病机。气逆可致血逆而上溢,出现吐血、咯血、衄血等症;气虚不能统摄血液,可使血不循经而见便血、尿血、月经不调、崩漏、皮下出血等症。
-
经漏
见《兰室秘藏》。又名月漏、血漏、经血不断、漏下、漏下不止、月水不绝、月水不断、经脉不止、经候不止等。指阴道出血淋沥不断,或经期血来而持续日久不止,血量较少或略增多。病因多为气虚不摄,血热妄行、阴虚、气郁、血瘀等,致使气血失调,冲任不固而为经漏。辨证治疗,参见崩漏条。
-
风轮赤豆
肝经实热证:风 赤豆·肝经实热证(wind-wheelredbeanwithpatternofexcessiveheatinliverchannel)是指肝经实热,以猝起赤脉缠布,抱 红赤,畏光,流泪,沙涩疼痛,兼见口苦咽干,舌红,苔黄,脉弦数为常见症的风 赤豆证候。治法:平肝泻热方药治疗:可选用龙胆泻肝汤或洗肝散,酌加通络散瘀之品。
-
月水不绝
出《圣济总录》卷一百五十一。见《兰室秘藏》。又名月漏、血漏、经血不断、漏下、漏下不止、月水不绝、月水不断、经脉不止、经候不止等。指阴道出血淋沥不断,或经期血来而持续日久不止,血量较少或略增多。病因多为气虚、血热、阴虚、气郁、血瘀等,致使气血失调,冲任不固而为经漏。
-
轮上一颗如赤豆
肝经实热证:风 赤豆·肝经实热证(wind-wheelredbeanwithpatternofexcessiveheatinliverchannel)是指肝经实热,以猝起赤脉缠布,抱 红赤,畏光,流泪,沙涩疼痛,兼见口苦咽干,舌红,苔黄,脉弦数为常见症的风 赤豆证候。治法:平肝泻热方药治疗:可选用龙胆泻肝汤或洗肝散,酌加通络散瘀之品。
-
针灸戒烟
概述:针灸戒烟是应用针刺消除因长期吸含有尼古丁的烟叶制品,当中断吸烟后所出现的全身软弱无力、烦躁不安、呵欠连作、口舌无味,甚至心情不畅、胸闷、焦虑、感觉迟钝等一系列瘾癖症状。针刺法:治则安神除烦,调和阴阳处方百会神门戒烟穴(位于列缺与阳溪之间)方义百会、神门安神除烦,戒烟穴为戒烟有效穴。
-
风证
风邪外袭肌肤,以恶风、发热、汗出、头身疼痛,或鼻塞、喷嚏、咳嗽、咽喉痒痛,或皮肤瘙痒、水肿、发疹,舌苔薄白,脉浮缓等为常见症的证候。由于其证候符合“风胜则动”、“诸暴强直,皆属于风”的病机,故称为风证,但由于其致病并非因于感受六淫的风邪,而由肝风内动所致,故又称为内风或风气内动。
-
胎动不安·癥瘕伤胎证
胎动不安·癥瘕伤胎证(threatenedabortionwithsyndromeofabdominalmassinjuringfetus)是指宿有癥瘕,瘀血阻滞,气血失调,胎失摄养,以妊娠腰酸腹痛,胎动下坠,或伴阴道少量下血,色红或暗红,胸腹胀满,甚则肌肤甲错,舌暗红,或边尖有瘀斑,脉沉弦或沉滑等为常见症的胎动不安证候。
-
惊则气乱
惊为九气之一。气乱指心气紊乱。惊则气乱为病机。指大惊则气机紊乱,气血失调,使心无所倚,神无所归,导致心神不安,甚则精神错乱的病理变化。心主血、藏神,大惊则心气紊乱,气血失调,出现心悸、失眠、心烦、气短,甚则精神错乱等症状。《黄帝内经素问·举痛论》:“惊则气乱…
-
大惊卒恐
大惊卒恐为病因名,指小儿突然遭受惊吓而发生抽搐。因小儿气血未充,神气脆弱,卒遇大惊恐吓,每易损及心、胆之气,恐则气下或气乱,使气血失调,而出现面赤,大便青,多烦,多哭,睡卧惊惕易醒,振动不宁。治宜安神定志,用秘旨安神丸(人参、半夏、酸枣仁、茯神、当归、橘红、赤芍、五味子、甘草)。
-
枯痔散
概述:枯痔散同名方剂约有十二首,其中《中医外科学讲义》记载者为常用方,其组成为白砒6g、月石6g、硫磺6g、雄黄6g、白矾60g,具有腐蚀平胬,拔毒枯痔之功效。摘录:《张氏医通》卷十四《疡科捷径》卷中方之枯痔散:处方:鳖头1个(漂净,酥炙,研为细末,每4钱加白砒1两),白矾2两,轻粉4钱,净蟾酥2钱。
-
中医心理病机
以及临床常见心理病证的病因、病理机制及疾病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心理证候等。情志致病是中医心理病机研究的重点,情志致病一是作为直接致病因素,导致脏腑气机功能紊乱及阴阳气血失调;二是作为致病的诱发因素,即通过伤正而致外邪侵袭为病,或情志内伤引动“故邪”如瘀血、痰湿等而为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