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合三
联苯双酯概述:联苯双酯是根据中药五味子有效成分五味子丙素经结构改造而人工合成的一种治疗肝炎药。药理实验证明,联苯双酯对多种化学毒物如四氯化碳及硫代乙酰胺所引起的,以及由于皮质激素诱导肝脏蛋白所引起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氨基转移酶(ALT)升高均有明显的降低作用,并具有降酶速度快、幅度大的特点。
-
破合汤
《辨证录》卷一:方名:破合汤组成:石膏3钱,葛根3钱,茯苓3钱,柴胡1钱,白芍3钱,陈皮1钱,甘草1钱。主治:各月伤寒,6-7日后,太阳、阳明、少阳合病,头疼目痛,寒热不已。用法用量:水煎服。各家论述:此方治阳明者十之七,治太阳者十之一,治少阳者十之二,虽合三经同治,其实仍专治阳明也。
-
清上汤
《名家方选》:方名:清上汤组成:四物汤合三黄汤加山栀子、桔梗、香附、连翘、薄荷、甘草。《医方简义》卷三:方名:清上汤组成:瓜蒌仁(炒)4钱,海石1钱,栀子炭3钱,杏仁(光)3钱,煅石膏2钱,黄芩(炒)1钱,茜草1钱,生牡蛎4钱。主治:六淫侵上,吐咳咯衄,牙宣舌血。用法用量:上加青果2枚,竹叶20片,水煎服。
-
三苓散
《普济方》卷一四七引《保生回车论》:方名:三苓散组成:茯苓1两,桂1分,白术2两。《麻科活人》卷二:方名:三苓散组成:茯苓2钱,猪苓2钱,泽泻3钱。主治:麻疹因中气本虚不能透表,皮肤不燥,唇口淡白,二便如常;附注:原书用本方治上证,宜以消毒饮去甘草,合三苓散加连翘、枳壳以分利之。
-
藿薷汤
处方:藿香正气散加香薷、扁豆、黄连。功能主治:伤寒头疼,憎寒壮热,或感湿气霍乱吐泻。藿香辛温,理气和中,辟恶止呕,兼治表里为君;厚朴、大腹,行水消湿;橘皮、半夏,散逆除痰,佐之以疏里滞;每服3钱,加生姜3片,大枣1个,水煎,热服。附注:《成方切用》:藿香正气散合三味香薷饮,名藿薷汤。
-
枳实导滞汤
处方:枳实6克生绵纹4.5克(酒洗)净楂肉9克尖槟榔4.5克川朴4.5克川连1.8克六和曲9克连乔4.5克紫草9克细木通2.4克生甘草1.5克功能主治:下滞通便。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重订通俗伤寒论》《万氏家抄方》卷六:方名:枳实导滞汤组成:枳实、山楂肉、连翘、半夏(姜制)、黄连(酒炒)、木通、甘草、紫草茸。
-
瓜藤缠·寒湿瘀滞证
定义:瓜藤缠·寒湿瘀滞证(vinetanglingwithpatternofcold-dampnessstasisandstagnation)是指寒湿瘀滞,以结节暗红,反复缠绵不愈,伴有关节痛,遇寒加重,肢冷,口不渴,大便不干,舌质淡,舌苔白或白腻,脉沉缓或迟为常见症的瓜藤缠证候。治法:瓜藤缠·寒湿瘀滞证治宜温阳健脾,通络理湿。为绕足胫而生的一种肿疡。
-
臁疮·脾虚湿困证
定义:臁疮·脾虚湿困证(chronicshankulcerwithpatternofspleendeficiencyanddampnessretention)是指脾虚湿困,以疮面色暗,黄水浸淫,患肢浮肿,纳差,腹胀,便溏,面色萎黄,舌质淡,舌苔白腻,脉沉无力为常见症的臁疮证候。又名裙边疮(《疡医大全》卷二十五)、烂腿(《外科全生集》卷一)、裤口毒。俗称老烂腿。
-
热烂
热烂证名。指眼弦于春夏之际溃烂的疾病。多由脾胃积热生湿上薰所致。宜清热化湿。方选藿香正气汤合三黄汤加减。外用棉裹散薰洗。久者宜佐化瘀之品,亦可手术治疗。
-
股肿·气滞血瘀证
症状:股肿·气滞血瘀证患者病变在髂股静脉时,下肢肿胀疼痛发热,皮色苍白或紫绀,扪之灼热;病变在小腿深静脉时,腓肠肌胀痛,触痛,胫踝肿胀,行走困难,可伴低热。瘀久化热,则发热:舌暗或有瘀斑、脉涩而数为气血瘀滞之象。治法:股肿·气滞血瘀证治宜理气活血,清热利湿。股肿相当于西医的深静脉血栓。
-
芒消丸
《医心方》卷二十引《承祖方》:芒消丸:处方:芒消3两,大黄3两,杏仁3两。功能主治:积热呕吐。摘录:《医心方》卷二十引《承祖方》《圣惠》卷八十四:组成:川芒消半两,川大黄半两(锉碎,微炒),半夏1分(汤洗7遍去滑),代赭半两,甘遂1分(微炒),杏仁10粒(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