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
肉疙瘩
肉疙瘩为俗病名。又名锯痕症、肉蜈蚣,多继发于外伤、烧伤或手术后的瘢痕上,亦可因疮疖后而继发者。或如蟹爪,坚韧有弹性,色淡红或暗红,表面光滑无毛发;若发生在关节部位,可影响活动功能。外贴黑布膏或苦参子膏。发痒者,用山豆根、五倍子各30g,研末,麻油调,厚敷患处,五日敷一次。即瘢痕疙瘩。
-
肉蜈蚣
又名锯痕症、肉蜈蚣,多继发于外伤、烧伤或手术后的瘢痕上,亦可因疮疖后而继发者。皮损高突不平,逐渐扩展,形状不一,大小不等;或如蟹爪,坚韧有弹性,色淡红或暗红,表面光滑无毛发;若发生在关节部位,可影响活动功能。外贴黑布膏或苦参子膏。发痒者,用山豆根、五倍子各30g,研末,麻油调,厚敷患处,五日敷一次。
-
必胜丸
功能主治主瘰疬,劳瘵腹内有块。如热毒疮疖未有头顶者,亦可用之消散。《三因》卷十五处方鲫鱼1个(去肠肚并子,入雄黄1粒鸡子大、硇砂1钱,在腹内,仰安鱼于炭火上烧烟尽,取出以全蜈蚣1条、蓬术半两、栀子5个、皂角2挺并烧、蓖麻子5个去皮,灯上烧,更用黄明胶三文、皂角2挺去皮,酥炙)。至晚,下肉疙瘩子。
-
苦参子膏
处方:苦参子仁90g(研细),凡士林210g。制法:上调匀成膏。功能主治:轻度腐蚀。主肉疙瘩。用法用量:按病变大小,敷贴患处。摘录:《中医外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