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薏苡仁散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圣惠》卷二十三:方名:薏苡仁散组成:薏苡仁2两,细辛2两,黄耆3分(锉),人参3分(去芦头),枳壳3分(麸炒微黄,去瓤),羚羊角屑3分,五加皮1两,赤芍药3分,独活1两,麻黄1两(去根节),天雄1两(炮裂,去皮脐),白术1两。
-
薏米粥
《永乐大典》卷一三八七九引《十便良方》:方名:薏米粥别名:薏苡仁散、薏苡粥、薏苡仁粥组成:薏苡仁1升。功效:除胸中邪气,利肠胃,消水肿,久服轻身益气。主治:筋骨拘挛,久风湿痹。附注:薏苡仁散(《准绳 类方》卷五引《心印绀珠》)、薏苡粥(《得效》卷三)、薏苡仁粥(《本草纲目》卷二十二)。
-
肉极
又曰,至阴遇病为肌痹,肌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脾。”其偏虚寒者,症见体重怠惰,四肢不欲举,不嗜饮食,动则关节痛,右胁下痛引肩背不可转动。1.指气极、血极、筋极、肌极、骨极、精极六种病证(见《诸病源候论·虚劳病诸候》)。3.指气极、肺极、脏极、筋极、骨极、肉极六种病证(见《奇效良方·痨瘵门》)。
-
肌极
《诸病源候论·虚劳病诸候》:“肌极,令人羸瘦无润泽,饮食不生肌肤。”病因病机:《备急千金要方·脾脏》:“凡肉极者,主脾也,脾应肉,肉与脾合,若脾病则肉变色。又曰,至阴遇病为肌痹,肌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脾。”其偏虚寒者,症见体重怠惰,四肢不欲举,不嗜饮食,动则关节痛,右胁下痛引肩背不可转动。
-
肺损咯血
肺损咯血病证名。久咳肺络损伤所致的咯血。初起宜清肺宁络,用薏苡仁散(见《杂病源流犀烛·诸血源流》)。日久气血两虚,客热不除,咳嗽咽干,多唾涎沫,血色鲜红者,治宜补益气血,养阴和络,用大阿胶丸(见《丹溪心法·吐血》)。
-
薏苡附子散
《金匮》卷上:方名:薏苡附子散别名:薏苡散组成:薏苡仁15两,大附子10枚(炮)。寒湿痹证,腰膝重痛,筋脉拘急,屈伸不利,得热则减,遇寒则剧。2.《成方切用》:胸中与太空相似,天日照临之所,而膻中之宗气,又赖以苞举一身之气者也。《医学纲目》引作 薏苡仁附子散,《赤水玄珠》引作 薏苡附子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