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吹喉药
《串雅内编》卷一:吹喉药:处方:白矾3钱,巴豆5粒(去壳)。功能主治:急缠喉风,乳蛾,喉痹。摘录:《串雅内编》卷一《疡医大全》卷十七:方名:吹喉药组成:硼砂2钱5分,雄黄3钱,儿茶1钱,冰片3分,苏薄荷3两(另研)。功效:开关生津。若锁喉风口内干枯者,以井水调灌。用药禁忌:若脾泄胃弱者,不宜多用。
-
咽部吹药法
咽部吹药法(methodofthroatinsufflation)为中医治法名。又称吹喉法。是指将药物制成极细粉末,吹布于咽喉、口腔患处的治法。在祖国医学中的吹喉药常以清热解毒,去腐生肌,消肿止痛,润肺利咽之药所组成。共为极细末,吹于咽喉患处,使药物直接作用于患部。常用之吹喉药有冰硼散、清咽利喉散、锡类散等。
-
吹喉疗法
吹喉疗法为治法。即吹喉法。指将具有清热消肿、解毒利咽、收敛祛腐作用的药物碾成极细药末,用喷粉器吹布于咽喉部,以治疗咽喉、口腔等疾病的方法。在祖国医学中的吹喉药常以清热解毒,去腐生肌,消肿止痛,润肺利咽之药所组成。常用之吹喉药有冰硼散、清咽利喉散、锡类散等。
-
喉间发白证
喉间发白证病证名。系指今之白喉。清乾隆年间发现此病之初,根据其症状命名为喉间发白证。又名白缠喉。本病由太阴肺经伏热盗其肺金之气所致。治宜养阴清肺,方用养阴清肺汤。也可外用吹喉药配合治疗,参见白喉条。
-
吹喉法
吹喉法喉科外治法名称。即将药研为极细末,吹于咽喉患处,使药物直接作用于患部。常用之吹喉药有冰硼散、清咽利喉散、锡类散等。
-
包永泰
包永泰清代医家。字镇鲁,江都(今属江苏)人,出身世医家庭,以喉科专长,其吹喉药每有奇效,人争用之。所著有《图注喉科指掌》四卷,《咽喉大纲论》,尚有《喉科》四卷,均有刻本行世。
-
弱证喉癣
弱证喉癣病名。实为喉癣之虚证。其发病原因,《咽喉脉证通论》认为是因酒色过度,或劳碌忧郁所成;而《喉科杓指》卷二则认为是虚火上炎,攻喉发癣。症状为喉间红筋红瘰蔓延而生,吞咽不利,喉干声哑,夜间发热,六脉细数。方选四物汤、知柏地黄汤等,可选加元参、麦冬、女贞子、何首乌、阿胶等。外用吹喉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