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妙丸
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B)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2μl、对照药材溶液与对照品溶液各1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苯—乙酸乙酯—异丙醇—甲醇—浓氨试液(12:6:3:3:1)为展开剂,置氨蒸气预饱和的展开缸内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主治:《仙拈集》卷二之三妙丸主治肠风脏毒。
-
三妙散
治脐中作痒,时流黄水,不痛不肿,及湿疮、湿癣。制法:为细末,煮糊为丸,梧桐子大用法用量:每服五十至七十丸,空腹姜、盐汤送下功能主治:《罗氏会约医镜》卷七方之三妙散功在清热燥湿,强壮筋骨。《仙拈集》卷二引《医方选要》方之三妙散:方名:三妙散组成:苍术(米泔浸,盐炒)5钱,黄柏(酒浸,炙)5钱,牛膝5钱。
-
三妙煎
《仙拈集》卷一:方名:三妙煎组成:知母5钱,贝母5钱,杏仁5钱。主治:喘急,血虚火盛。用法用量:每1丸,慢慢噙化。制备方法:加砂糖、姜汁泡,蒸饼为丸,如弹子大。附注:本方方名,据剂型当作 三妙丸。
-
四弯风
四弯风的病因病机:四弯风是由于风邪袭入腠理兼挟湿热所致。可内服散风苦参丸或三妙丸,外用三石散麻油调搽。经久不愈者可用地肤子、蛇床子、白矾各30g,花椒9g,苦参15g煎汤熏洗。体针:取大椎、曲池、血海、三阴交、神门、阴陵泉等穴为主。慢性者加膈俞、足三里;灸法:用艾条熏灸或熏灸器等烟熏灸患处20分钟左右。
-
软痹
因湿热相火,肝肾不足所致痹厥不仁,软缓无力之证。《医学入门》卷五:“软痹者,乃膏粱火乘肝肾,以致血气涩,则痹厥不仁,虚则软缓无力,或麻木不举。”治宜滋补肝肾,驱风祛湿,选用虎潜丸、肾气丸、大补阴丸加减、养真丹、三妙丸,搜风顺气丸等方。
-
风疽
风疽病名。指下肢血脉挛曲发疮难愈之溃疡。出《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三。多因湿热阻滞肌肤,或留于经络血脉而发。继发感染则多并发全身寒热,或兼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治宜消热解毒,祛风利湿,方选消风散,或三妙丸内服,外擦宜用青黛散,或三石散。相当于现代之下肢静脉曲张,或因继发感染后之综合征。
-
蟮漏
蟮漏病名。指生于小腿肚处之疮疡。出《医说》卷六。该病因湿热内搏,复外感风邪,滞于肌肤,留于血脉而成。症见初起形如湿疮,痛痒相兼;破流黄水,疮口深如钉钻,缠绵难愈;治宜疏风清热利湿,内服消风散或三妙丸。外用艾叶、老葱煎汤熏洗,再用黄蜡膏调敷患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