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肝气盛
肝经邪气盛实的证候。又名肝气实。证见善怒、头眩、目赤、两胁胀痛等。《灵枢·淫邪发梦》:“肝气盛,则梦怒。”《圣济总录》卷四十一:“气盛则为血有余、故目赤,两胁下痛引少腹,善怒,甚则气逆头眩,耳愦颊肿,皆肝实之证也。”参见肝病、肝火条。
-
肝气实
肝气实证名。见《外台秘要》卷十六。即肝气盛。《灵枢·本神》:“肝气虚则恐,实则怒。”详肝气盛条。
-
伤饱
伤饱为病证名。食物停滞不能消化的证候。小儿脾胃嫩弱,乳食失调,致伤脾胃,食积滞于内,六淫病邪侵于外而致。肝气盛者,宜平肝。消食可选用平胃散,保和丸之类;如食积既去而热不退,或作呕吐,食少者,用异功散;胁胀少食,善怒便青,用六君子汤加升麻,柴胡。手足冷加炮姜,木香;体瘦潮热口干,大便不调,用肥儿丸。
-
煎厥
煎厥①厥证之一。属内热消烁阴液,逐渐虚赢的病证。目盲不可以视,耳闭不可以听,溃溃乎若坏都,汨汨乎不可止。”若或劳役犯房欲,精血内耗,阴火沸腾,致目昏耳闭,举动懒倦,失其常度,五心烦热,如火燔灼,名曰煎厥。《素问·脉解》:“所谓少气善怒者,阳气不治;阳气不治则阳气不得出,肝气当治而未得,故善怒。
-
肝乘脾
肝乘脾病因病理学名词。指肝气盛,木郁乘土,横逆犯脾胃。《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伤寒腹满,谵语,寸口脉浮而紧,此肝乘脾也。”喻昌注:“其证腹满谵语,其脉寸口浮而紧;寸口即气口,脾胃脉之所主也;浮而且紧,即弦脉也;肝木过盛,所以脾胃之土受制也。”参肝木乘脾土、肝气犯脾条。
-
伐肝
伐肝为抑制肝气偏盛的治法。妇女可见乳房作胀、痛经、月经不调,或胁下痞块,可突发气厥等。适用于:1.肝旺脾虚而见两胁胀痛,腹胀肠鸣,大便稀溏,舌苔白腻,脉弦。2.肝气盛而见胸闷胁痛,急躁易怒,身窜痛。常用药物如青皮、柴胡、金铃子、广木香、佛手等。针灸常选用太冲(或行间)、期门等穴,针用泻法。
-
多梦
多梦的症状:正常人睡中常有做梦,若睡眠不熟,睡中梦扰纷纷,甚则经常梦见惊恐可怖怪异之事,影响睡眠质量,则为多梦。《黄帝内经素问·脉要精微论》:“阴盛则梦涉大水恐惧,阳盛则梦大火燔灼,阴阳俱盛则梦相杀毁伤;上盛则梦飞,下盛则梦堕;肝气盛则梦怒,肺气盛则梦哭;多梦的病因病机:多梦每与脏腑阴阳失调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