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
柴苓汤
《景岳全书》卷五十四:柴苓汤:处方:白术茯苓泽泻柴胡猪苓黄芩功能主治:解表清热,健脾利湿。摘录:《景岳全书》卷五十四《痘科类编》卷三:柴苓汤:别名:柴芩汤处方:小柴胡汤合四苓汤。《穷乡便方》:方名:柴苓汤组成:半夏1钱,黄芩1钱,赤芍药1钱,人参3分,柴胡8分,泽泻8分,猪苓7分,羌活9分,木通1钱。
-
柴芩汤
《丹溪心法附余》卷一:柴芩汤:处方:柴胡4.8克半夏(汤泡七次)2.1克黄芩人参甘草各1.8克白术猪苓茯苓各2.1克泽泻4克肉桂15克功能主治:解表和里,利水渗湿。主温病发热,泄泻,里虚者。用法用量:加生姜,水煎服。附注:柴苓汤(《景岳全书》卷五十四)、柴苓散(《治疹全书》卷上)、柴胡汤(《不知医必要》卷三)。
-
伤寒发黄
若阳明实邪内郁而痞结胀满者,宜先下之,然后清其余热。”又:“伤寒发黄,凡表邪未清而湿热又盛者,其证必表里兼见,治宜双解,以柴苓汤,或茵陈五苓散主之;“目黄者曰黄疸。”《黄帝内经灵枢·论疾诊尺》:“身痛而色微黄,齿垢黄,爪甲上黄,黄疸也。”一般把黄疸分成阳证和阴证两大类,称为阳黄和阴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