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消乳丸
处方:香附(炒)30克甘草(炙)15克陈皮(去白)15克缩砂仁30克神曲(炒)30克麦蘖(炒)30克制法:上为末,泡雪糕丸,如黍米大,七岁以上绿豆大。摘录:《婴童百问》卷七《婴童百问》卷六:方名:消乳丸组成:香附(炒)1两,甘草(炙)半两,陈皮半两,缩砂仁1两,神曲(炒)1两,麦糵(炒)1两。
-
小儿诸吐
《活幼心书》·小儿诸吐:《活幼心书》诸吐有冷吐、热吐、积吐、伤风嗽吐、伤乳吐。恶寒,口中气冷者,宜温散降逆,用止嗽散加减。治宜节制乳食,并服健脾消乳之剂。临床上一般分为乳食停滞吐、脾胃虚寒吐、脾胃蕴热吐、蛔虫扰胃吐。其症呕吐酸臭乳片或食物,口气臭秽。蛔虫扰胃吐:蛔虫扰胃吐为病证名。
-
快膈消食丸
《直指小儿方》卷三:快膈消食丸:别名:消乳丸(《普济方》卷三九三)、消食丸(《奇效良方》卷六十四)。摘录:《普济方》卷三九三引《汤氏宝书》《诚书》卷十:组成:三棱(煨)5钱,蓬莪术(煨)5钱,缩砂(去壳)5钱,白术5钱,神曲(炒)5钱,麦糵(炒)5钱,香附(炒)1两(一方加炒枳壳2钱)。
-
交乳
又名鬾病、被鬾、中鬾。交乳的病因病机:由“鬾乳”或乳食停滞而致的营养不良性疾病。交乳的症状:《古今医统大全》:“怀孕乳儿,致令黄瘦,腹大脚软,名曰鬾病。”《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其候精神不爽,身体痿痹,骨软发落。”交乳的治疗:治用消乳丸消乳积,有热者用龙胆汤清热;继以参苓白术散补之,令儿断乳则愈。
-
小儿伤积
小儿伤积为病证名。其症不欲乳,食而不化,腹部胀满,嗳腐吐酸,大便失调等。《医宗金鉴·幼科心法要诀》:“夫乳与食,小儿资以养生者也”若“乳食无度,则宿滞不消而疾成矣”。可知乳积食滞和脾胃虚,乃是小儿乳积和食滞病机两个主要方面。治乳积,用消乳丸以消导;滞重便秘者,宜小承气汤攻下。
-
中魃
中魃即继病,出《太平圣惠方》卷八十八。出《证治准绳·幼科》。又名交乳、鬾病、被鬾、中鬾。由“鬾乳”或乳食停滞而致的营养不良性疾病。《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其候精神不爽,身体痿痹,骨软发落。”治用消乳丸消乳积,有热者用龙胆汤清热;继以参苓白术散补之,令儿断乳则愈。
-
伤乳吐
又名嗌乳。《证治准绳·幼科》:“伤乳吐,才乳哺后即吐,或少停而吐,此因乳饮无度,脾气弱不能运化,故有此证。”治宜节制乳食,并服健脾消乳之剂。如消乳丸(《婴童百问》:陈皮、甘草、砂仁、神曲、香附、麦芽)之类。
-
伤乳
伤乳为病证名。出《丹溪心法》。乳积又名伤乳、乳不消、乳滞。婴儿哺乳失宜,停滞不化而得。症见呕吐泄泻,吐出物与泄下物均有未消化的乳瓣,且有馊臭气,伴有面色青黄,发热,口渴,多睡,口疮,身渐黄瘦等。治宜开胃消导,先服消乳丸;常服健脾散(党参、茯苓、厚朴、苍术、橘皮、甘草、草果、姜、枣)。
-
消食丸
《婴童百问》卷一:消食丸:处方:缩砂仁陈皮三棱蓬术神曲麦蘖(炒)丁香7.5克香附子(米泔浸)枳壳(炒)槟榔乌梅各15克制法:上为末,面糊丸,如绿豆大。亦治泻痢。《景岳全书》卷五十四:方名:消食丸组成:山楂2两,神曲(炒)2两,麦芽(炒)2两,萝卜子2两,青皮2两,陈皮2两,香附2两,阿魏1两(醋浸,另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