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感应丸
《三因极一病证方沦》卷十一:感应丸:别名:太乙神明再造丸(《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一)。或因气伤冷,因饥饱食,醉酒过多,心下坚满,两胁胀痛,心腹大疼,霍乱吐泻,大便频并,后重迟涩,久痢赤白,脓血相杂,米谷不消,愈而复发;用法用量:感应丹(《臞仙活人方》卷下)、威喜丸(《兰台轨范》卷一)。
-
苏感丸
处方:苏合香丸四分感应丸六分制法:研和,别丸。功能主治:行气通便。治肠胃气滞,大便不通,腹痛而呕。用法用量:用紫苏、橘皮煎汤下,或枳壳散下,或用姜汁泡汤下。主治:脏腑有积下利。主治:气秘不大便。制备方法:研和为丸。主治:小儿积滞,气积腹痛啼叫,利如蟹涎,因触忤其气,荣卫不和,淹涎日久得之。
-
神效感应丸
《永类钤方》卷十二引《浙方混元邓山房方》:方名:神效感应丸别名:化铁丹、邓山房感应丸、邓山感应丸组成:黑角沉1两,木香1两,檀香1两,全丁香1两,陈皮1两,青皮1两,黄连1两,砂仁1两,香附子1两,制半夏1两,三棱1两,莪术(并煨)1两(净,为末),肥乌梅肉100文重,巴豆300粒(肥白者,去衣膜心)。
-
伤食泄泻
《医学心悟·泄泻》:“胸满,痞闷,嗳腐吞酸,泻下臭秽,食积也。”证候分析:《丹溪心法·泄泻》:“伤食泻,因饮食过多,有伤脾气,遂成泄泻。”针灸治疗:方一:急性者取天枢、上巨虚、阴陵泉、合谷等穴为主。方义:中脘、章门与胃俞、脾俞相伍,乃俞募配穴,合足三里健脾和胃。横擦两胁,以两胁微热为度。
-
食积泻
概述:食积泻为病证名。《症因脉治》卷四:“腹痛即泻,泻后即减,少顷复痛泻,腹皮扛起,或成块或成条,泻下臭如败卵,此食积泄泻之症也。”证候分析:《丹溪心法·泄泻》:“伤食泻,因饮食过多,有伤脾气,遂成泄泻。”方义:中脘、章门与胃俞、脾俞相伍,乃俞募配穴,合足三里健脾和胃。横擦两胁,以两胁微热为度。
-
伤食泻
概述:伤食泻为病证名。《医学心悟·泄泻》:“胸满,痞闷,嗳腐吞酸,泻下臭秽,食积也。”针灸治疗:方一:急性者取天枢、上巨虚、阴陵泉、合谷等穴为主。方义:中脘、章门与胃俞、脾俞相伍,乃俞募配穴,合足三里健脾和胃。横擦两胁,以两胁微热为度。是指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甚至泻出如水样而言。
-
泄泻·伤食证
《医学心悟·泄泻》:“胸满,痞闷,嗳腐吞酸,泻下臭秽,食积也。”证候分析:《丹溪心法·泄泻》:“伤食泻,因饮食过多,有伤脾气,遂成泄泻。”针灸治疗:方一:急性者取天枢、上巨虚、阴陵泉、合谷等穴为主。方义:中脘、章门与胃俞、脾俞相伍,乃俞募配穴,合足三里健脾和胃。横擦两胁,以两胁微热为度。
-
食积泄泻
《医学心悟·泄泻》:“胸满,痞闷,嗳腐吞酸,泻下臭秽,食积也。”证候分析:《丹溪心法·泄泻》:“伤食泻,因饮食过多,有伤脾气,遂成泄泻。”针灸治疗:方一:急性者取天枢、上巨虚、阴陵泉、合谷等穴为主。方义:中脘、章门与胃俞、脾俞相伍,乃俞募配穴,合足三里健脾和胃。横擦两胁,以两胁微热为度。
-
沉香煎丸
《普济方》卷三二七:沉香煎丸:处方:丁香1两,南木香半两,诃子肉5钱,肉豆蔻5钱,陈皮5钱,甘草5钱,人参(去芦)5钱,胡椒5钱,青皮5钱,生姜屑5钱,白豆蔻5钱半,缩砂仁5钱半,槟榔5钱半,干姜5钱半,官桂(去皮)5钱半,沉香3钱半,麝香2两,白术4钱。主饮食不消,噫气生熟,面黄腹胀,脏府不调;功效:消化冷积。
-
卢氏异方感应丸
如服,旋丸如萝卜子大。功能主治:健脾进食,消磨积滞。主寒热泻痢,酒食醉饱及虚弱人久积。用法用量:卢氏感应丸(《得效》卷四)、如神木香丸(《得效》卷四)。摘录:《局方》卷三(新添诸局经验秘方)
-
聚珍丸
《朱氏集验方》卷十:聚珍丸:处方:艾煎丸、卷柏丸、茴香丸、乌鸡煎丸、巴戟丸。功能主治:妇人小产后虚羸,百节疼痛,不进饮食,百药不效。盐汤、温酒任下,兼服沉香荆芥散。主治:血痢,酒痢。用法用量:每服20丸,食前服,男子用龙牙草煎汤下,女子用生地黄煎汤下。制备方法:上为末,拌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
田螺散
《朱氏集验方》卷十五:组成:大田螺2个。主治:狐臭。须臾狐气上冲,恶心欲吐,却以感应丸1帖并神保丸3丸,同用温汤送下,令泻即愈,2服断根。附注:《医统》引《经验方》本方用大田螺一枚,清水养之,俟靥开,以巴豆肉一粒,针挑纳螺口中,即放盏内,夏日过宿,冬月五七宿,自然成水。治体气,取水搽腋下,永绝其根。
-
二气香薷饮
处方:香薷(净叶)2两,黄连(去须)2两,厚朴2两,生姜4两。功能主治:一切暑毒。用法用量:上先将生姜取汁,同黄连、厚朴于银瓷器内罨1宿,炒令厚朴紫色为度,于银瓷铫内,以水1碗,煎至8分,入酒少许,再煎2-3沸,冷服。暑毒作痢,先以此药送下巴豆感应丸,荡涤暑毒。摘录:《岭南卫生方》卷中
-
冷痢
由肠虚寒客所致的痢疾。《诸病源候论·痢病诸候》:“冷痢者,由肠胃虚弱,受于寒气,肠虚则泄,故为冷痢也。《证治要诀》治冷痢下如冻胶,或如鼻涕,先服除湿汤加木香,吞感应丸,继服理中汤。《张氏医通》卷七治积久冷痢,少腹酸痛,结滞不爽,用千金温脾汤去甘草加桂心倍香附、人参。参见寒痢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