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颡
颡①额部。见“颡大”。②后鼻道。见“颃颡”。
-
颃颡
颃颡(nasopharynx)为人体部位名。见《黄帝内经灵枢·经脉》。又作吭嗓。是指软腭以上至鼻后孔间的空腔,即鼻咽部。足厥阴肝经“循喉咙之后,上入颃颡”;《黄帝内经灵枢·忧恚无言》:“颃颡者,分气之所泄也…《类经》卷二十一:“颃颡,即颈中之喉颡。当咽喉之上,悬雍之后,张口可见者也,颡前有窍,息通于鼻…”
-
吭嗓
吭嗓为人体部位名,即颃颡。是指软腭以上至鼻后孔间的空腔,即鼻咽部。足厥阴肝经“循喉咙之后,上入颃颡”;冲脉“其上者,出于颃颡,渗诸阳,灌诸精”。《黄帝内经灵枢·忧恚无言》:“颃颡者,分气之所泄也…《类经》卷二十一:“颃颡,即颈中之喉颡。当咽喉之上,悬雍之后,张口可见者也,颡前有窍,息通于鼻…”
-
颃颞
颃颞人体部位名。咽后壁上的后鼻道。是呼吸气体必经途径,又与鼻分泌物的排泄有关。《灵枢·忧恚无言》:“颃颡者,分气之泄也…人之鼻洞涕出不收者,颃颡不开,分气失也”。张景岳注:“颃,颈也。颃颡,即颈中之喉颡,当咽喉之上,悬雍之后,张口可见者也。颡前有窍,息通于鼻,故为气分之所泄。”
-
上含
《伤科补要》卷二:“玉堂,在口内上腭,一名上含,其窍即颃颡(hánqsǎng杭嗓)也。”颃颡指咽后壁上的后鼻道,是人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必经通路,相当于鼻咽部;足厥阴肝经过此。《黄帝内经灵枢·忧恚无言》:“颃颡者,分气之所泄也…《类经》卷二十一:“颃颡,即颈中之喉颡。
-
鼻疳散
《仙拈集》卷二:鼻疳散:处方:乳香1钱,没药1钱,孩儿茶1钱,鸡膍胵(焙黄)1钱。功能主治:鼻颡诸疳。摘录:《仙拈集》卷二《金鉴》卷五十二:方名:鼻疳散组成:青黛1钱,麝香少许,熊胆5分。主治:鼻疳。用法用量:干者用猪脊髓调贴,湿者干上。制备方法:上为细末。
-
太乙救主丹
《点点经》卷四:组成:牙猪心(刮开流出内血,颡竹刀切片,文武火焙干,研末)10个,金箔纸1000张,真辰砂1钱5分。主治:心病怔仲。用法用量:每服2钱,早晨开水送下。10日内大有功力。制备方法:上为末,用建莲(去心,研末)1两,龙眼肉1两,川连5分,煮汁为丸,如粟米大。
-
鼻洞
鼻洞同“鼻孔”。《灵枢·忧恚无言》:“故人之鼻洞涕出不收者,顽颡不开,分气失也。”
-
解药毒方
处方:生姜、赤小豆、山豆根、黑蛤粉。制法:捣捩姜汁,以三味为末。临床应用:狼毒中毒:王仲礼嗜酒,壮岁时疮(疒查)发于鼻,延于颡,心甚恶之,服药弗效。其法忌铁器,但入砂钵中,藉黑豆蒸熟,既成,香味可人,念所蒸水必能去风证,以颒面,初觉极热,渐加不仁,至晚大肿,眉、目、耳、鼻浑然无别,望之者莫不惊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