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虫定痛丹
处方:生地2两,白薇2钱。功能主治:虫伤胃脘,久患心疼,时重时轻,大约饥则痛重,饱则痛轻。用法用量:用生地水煎汁2碗,入白薇,水煎汁1碗,淘饭食之。各家论述:生地杀虫于有形,而白薇杀虫于无形,合而用之,化虫最神,虫死而心痛自除,非生地、白薇能定痛也。摘录:《辨证录》卷二
-
生地膏
《青囊秘传》:组成:细生地4两,白蜡1两5钱,麻油8两。功效:生肌长肉。制备方法:将生地入油熬枯,沥净渣,熬至滴水成珠,离火入蜡,溶化和匀。
-
生地四物汤
《医钞类编》卷十四:组成:生地、川芎、当归、白芍、红花、桃仁、花蕊石。主治:血淋。用法用量:水煎服。《笔花医镜》卷二:组成:生地3钱,归身1钱5分,赤芍1钱5分,川芎1钱。主治:血淋。
-
生地丹参汤
《不知医必要》卷三:组成:生地1钱5分,丹参1钱,青蒿7分,白芍(酒炒)8分,丹皮5分,桔梗6分,竹叶4分,甘草3分。功效:清热养血。主治:急惊初愈者。
-
荆防生地汤
处方:防风1钱,荆芥1钱,赤芍8分,生地8分,银花8分,木通5分,甘草3分。功能主治:身痒难忍者。摘录:《不知医必要》卷二
-
清宵忘昼饮
《救偏琐言 备用良方》:方名:清宵忘昼饮组成:黄连、丹皮、生地、木通、甘草、荆芥穗、黑山栀。主治:痘热扰心,心神不宁,夜不成寐。用法用量:灯心、竹叶为引,水煎服。
-
清魂膏
《女科指掌》卷四:方名:清魂膏组成:藕汁、生地汁、童便、酒。主治:产后血晕。用法用量:冲和温服。
-
蛇(疒丹)煎剂
《中医皮肤病学简编》:方名:蛇(疒丹)煎剂组成:生地31g,山栀6g,连翘15g,银花15g,碧玉散9g,丹皮9g,赤芍6g,黄芩9g,丝瓜络4g。主治:带状疱疹。用法用量:水煎,内服。
-
小下汤
《脉症正宗》卷一:方名:小下汤组成:生地1钱,当归8分,白芍8分,丹皮6分,栀子8分,大黄1钱,木通6分,车前8分。主治:癥结。
-
滋阴散火汤
《一见知医》卷二:方名:滋阴散火汤组成:生地、白芍、牛膝、麦冬、车前、地骨、青蒿、童便。主治:膀胱血少,火邪妄动,小便数。加减:小便数而黄,加黄柏,知母。
-
滋阴益神汤
《慎斋遗书》卷七:方名:滋阴益神汤组成:生地3钱,熟地3钱,杏仁3钱,归身3钱,甘草1钱。主治:素患血少,阴血不足,不能生化。加减:有火重,加甘草。
-
溺血丹
《脉因证治》卷上:方名:溺血丹组成:生地4两,苏木根、淡竹叶、山栀(炒)、滑石、甘草、蒲黄(炒)、藕节、当归。主治:溺血之属热者。
-
新消风散
《中医皮肤病学简编》:方名:新消风散组成:全蝎9g,僵蚕9g,薄荷6g,生地15g,苦参6g,荆芥6g,防风6g,牛蒡子9g,蝉蜕4g,甘草3g。主治:皮肤瘙痒症。用法用量:水煎,内服。
-
脾痿汤
《脉症正宗》卷一:方名:脾痿汤组成:生地2钱,当归8分,白芍1钱,白术8分,甘草5分,滑石1钱,栀子8分,茯苓1钱。主治:脾痿。用法用量:水煎服。
-
瘟疫汤
《脉症正宗》卷一:方名:瘟疫汤组成:生地2钱,当归1钱,黄芩8分,连翘8分,黄连8分,滑石8分,大黄3钱,桑皮8分。主治:瘟疫。用法用量:水煎服。
-
燥结痰汤
《脉症正宗》卷一:方名:燥结痰汤组成:生地2钱,当归8分,丹皮8分,天冬1钱,桑皮8分,贝母8分,杏仁8分,木通8分。功效:燥结痰。用法用量:水煎服。
-
五生饮
《医学六要 治法汇》卷一:方名:五生饮组成:生韭汁1杯,生藕(或用鲜荷叶)汁1杯,京墨侧柏汁1杯(研烂),生地汁1杯(研烂)。主治:一切上焦血症。用法用量:以童便和汁服。
-
辰砂安神丸
处方:生地、当归、柏子仁(炒去油)、枣仁(去壳,炒)、茯神(去皮木)、竹茹、砂仁。功能主治:胎前伤寒,心惊发热。摘录:《盘珠集》卷下
-
当归解毒汤
处方:生地、归身、麻仁、紫草、大黄、枳壳、连翘。功能主治:痘疮里热太甚,大便秘结,不能收靥。用法用量:《种痘新书》,有牛子,无连翘。摘录:《痘疹全书》卷下
-
地龙饮
处方:生地龙3条(研细)。功能主治:瘴疟、诸疟,大热烦躁。用法用量:《理瀹》本方用法:涂胸口。如热炽,加脑子少许。摘录:《直指》卷十二
-
跌打吐血饮
处方:生地、玄参、地榆(炒)、山栀、黄芩(酒炒)、茅根。功能主治:跌打吐血。摘录:《外科集腋》卷八
-
鄂诸小金丹
处方:晚蚕砂(炒熟)、草乌头(生用)各等分。制法:上为未,生地龙为丸,如少则加醋糊为丸。功能主治:诸风。用法用量:每服4-5丸,白汤送下。多则麻人。摘录:《朱氏集验方》卷一
-
二地黄丸
处方:生地、熟地、玄参、石斛。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功能主治:肝虚,眉眶疼,羞明畏日。用法用量:口服。摘录:《嵩崖尊生》卷六
-
防风芎归汤
处方:生地5钱,当归3钱,川芎1钱,甘草1钱,防风3钱。功能主治:补血祛风。主摘录:《血证论》卷八
-
岗稔根汤
处方:岗稔根31g,川萆薢31g,土茯苓31g,荆芥6g,防风6g,白芷4g,川芎6g,当归12g,生地15g,白鲜皮9g。功能主治:皮肤瘙痒症。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中医皮肤病学简编》
-
广泽汤
处方:麦冬60克生地30克车前子刘寄奴各9克功能主治:治大病之后,小便不通,胀甚欲死者。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辨证录》卷六
-
桂苓甘露汤
处方:生地、熟地、天冬、麦冬、石斛、茵陈、黄芩、枳壳、甘草、肉桂、茯苓、枇杷叶。功能主治:湿温。摘录:《杂病源流犀烛》卷十九
-
化疔救唇汤
处方:金银花5钱,鲜生地3钱,白果10个(去壳),桔梗2钱,当归2钱,赤芍1钱,犀角1钱,生甘草1钱。功能主治:反唇疔毒。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外科医镜》
-
菊花饮
处方:生地1钱5分,当归1钱,柴胡1钱,花粉1钱,黄连1钱,天冬1钱,麦冬1钱,菊花2钱,甘草5分。功能主治:痘疮。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慈幼新书》卷六
-
阴虚牙痛方
处方:生地24-30克,熟地24-30克,元参15克,骨碎补9克,二花15克,细辛3克。功能主治:补肾益阴。主阴虚火旺。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摘录:卢学理方
-
引血归经汤
处方:生地27克荆芥3克麦冬9克元参9克功能主治:治四肢皮毛各处出血,名日肤衄。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石室秘录》卷三
-
障脐汤
处方:大黄1.5克当归生地各30克地榆9克功能主治:治脐中流血。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辨证录》卷三
-
五味麦冬汤
《方症会要》卷三:组成:麦冬7分,百部7分,归身7分,生地7分,款冬花7分,片芩7分,白芍7分,阿胶7分,贝母7分,花粉7分,五味7粒,茅根5分,茜根5分。主治:吐血。
-
生麦益阴煎
《医门补要》卷中:组成:生地炭、麦门炭、北沙参、元参炭、元武版、人中黄、熟石膏、黑料豆。主治:虚火,口舌牙根破烂。
-
四物合匀气散
《幼幼集成》卷六:组成:当归身、川芎藭、京赤芍、怀生地、南木香、京楂肉、炙甘草。功效:妇女经水疏通之后,以此调气血。用法用量:水煎,不拘时服。
-
四物消风散
《外科真铨》卷下:组成:生地3钱,当归1钱,白芍1钱5分,川芎1钱,防风1钱,荆芥1钱,鲜皮1钱,虫退1钱,薄荷5分,甘草7分。主治:赤游风。
-
仙露饮
《玉案》卷四:组成:生地2钱,蒲黄2钱,黄连2钱,升麻8分,小蓟1钱,旱莲草1钱,川芎1钱。主治:小便出血。用法用量:水煎,空心服。
-
玄参犀角汤
《治疹全书》卷下:组成:玄参、犀角、连翘、花粉、丹皮、鲜生地。主治:疹后,及暮加喉痛而咳。
-
生熟二地汤
《辨证录》卷三:组成:生地2两,熟地2两。主治:咯血。血不骤出,必先咳嗽不已,觉喉下气不能止,必咯出其血而后快。此为肾气之逆。用法用量:水煎服。
-
养阴定搐汤
《热辨》:方名:养阴定搐汤组成:生地、丹皮、赤苓、炒栀子、泽泻、当归、柴胡、钩藤钩。主治:热久伤阴,风乃内动,作搐。用法用量:水煎服。
-
射干鼠粘汤
《痘疹仁端录》卷十:方名:射干鼠粘汤组成:生地、白芍、玄参、牛蒡、射干、山豆根。主治:痘后咽痛。
-
益水汤
《慎斋遗书》卷七:方名:益水汤组成:生地4钱,归身2钱,丹皮8分,甘草1钱,百合1钱,童便半杯。主治:诸失血过多,元阳虚损。
-
清热内消散
《医门补要》卷中:方名:清热内消散组成:生地、银花、槐花、泽泻、胡黄连、地榆、苦参、川柏、丹皮。主治:痔疮初起。
-
黄荆汤
处方:生地120克炒黑荆芥9克功能主治:养血止血。治吐血。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辨证录》卷三
-
回春凉膈散
处方:连翘1钱2分,黄芩7分,黄连7分,山栀7分,桔梗7分,薄荷7分,当归7分,生地7分,枳壳7分,赤芍7分,甘草7分。功能主治:口糜。摘录:《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三
-
加味地骨皮饮
处方:生地2钱,当归2钱,白芍2钱,川芎8分,牡丹皮3钱,地骨皮3钱,胡连1钱。功能主治:妇女经来内热。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金鉴》卷四十四
-
凉肝导赤汤
处方:生地、丹皮、泽泻、赤茯苓、炒山栀、人中黄、赤芍、木通。功能主治:双目流血。用法用量:灯心7寸为引。摘录:《疡医大全》卷十
-
血瘀散
处方:乱发500克(洗净,烧灰)制法:研末为散。功能主治:治产后溺血,脉涩者。用法用量:生地汁调下9克。摘录:《医略六书》卷三十
-
掩窍丹
处方:人参当归生地玄参各30克炒黑荆芥9克甘草3克功能主治:治气阴两虚,九窍流血,气息奄奄,欲卧不欲见日,头晕身困。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辨证录》卷三
-
四物桃仁汤
《症因脉治》卷一:组成:当归尾、赤芍药、川芎、怀生地、桃仁、独活、香附。主治:内伤腰痛,瘀血停滞。加减:有寒者,加桂枝;有热者,加大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