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
肾虚证
因肾气、肾阴、肾阳不足所致的各种证候。《圣济总录》卷五十一载肾虚证见腰背酸痛,小便滑利,脐腹痛,耳鸣,四肢逆冷,骨枯髓寒,足胫力劣,不能久立。《本草经疏》载肾虚十八证,有肾虚腰痛,属精气虚;伤精白浊,属房劳过度,以致精伤流出,似白浊证;奔豚,属肾虚,脾家湿邪下传客肾所致等。
-
肾阳虚
肾上腺明显萎缩,特别是束状带明显变薄。钟历勇等研究了补肾、健脾、活血三类复方对肾阳虚大鼠下丘脑CRFmRNA的影响,惟有补肾中药能够提高肾阳虚大鼠下丘脑CRFmRNA的表达,能对HPAT轴起到保护作用,进一步说明了肾阳虚证与神经内分泌功能紊乱有关。肾阳虚证患者表现为从细胞免疫到体液免疫及补体整体水平的下降。
-
杨明会
提出“气虚肾虚血瘀证”是老年人多种疾病的共同病理基础,在国内首先开展针对老年人免疫功能紊乱的早期诊断,并研制中药制剂保元活血颗粒,揭示老年病之气虚肾虚证与免疫功能紊乱及其细胞分子生物免疫学基础和益气活血补肾法的作用机理,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2003年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研课题,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
证模型
证模型即按证的特征在动物身上制造出的类似的反应和体征,又称“证”的动物模型。60年代初期即有人模拟试制了阴虚、阳虚和肾虚证的模型。70年代初又创制了脾虚、血虚、瘀血和寒热的模型,借以研究上述各种证的发生机制、药物疗效及其机理。
-
伤寒三阴证
伤寒三阴泛证指伤寒太阴、少阴、厥阴等三阴经证候,与三阳经证相对而言。三阴均属虚寒证候。太阴为肠胃虚寒证;少阴为心肾虚证;厥阴为寒热胜复,上热下寒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