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经
概述:四经:1.四时的平脉;为肝经、心经、肺经、肾经四条经脉,分别与春、夏、秋、冬四时相对应。即春弦、夏洪、秋浮、冬沉。《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别论》:“四经应四时。”寸关尺三部各主四经脉·四经:四经为寸关尺三部每部各主四经脉(如左寸心与小肠,右寸肺与大肠)。《难经·十八难》:“脉有三部,部有四经。”
-
经穴
即归属于十二经脉及奇经中任脉和督脉的腧穴。手太阴肺经11,手厥阴心包经9,手少阴心经9;出《黄帝内经灵枢·九针十二原》。十二经各有1个经穴,即经渠(肺)、阳溪(大肠)、解溪(胃)、商丘(脾)、灵道(心)、阳谷(小肠)、昆仑(膀胱)、复溜(肾)、间使(心包)、支沟(三焦)、阳辅(胆)、中封(肝)。
-
地菍根
主治痛经,产后腹痛,崩漏,白带,肠炎,痢疾,黄疸,尿路感染,风湿痹痛,瘰疬,虚火牙痛。腰腿痛,风湿骨痛;(《浙江民间常用草药》)⑤治肾盂肾炎:地茄根二两,淡竹叶块根五钱,车前草三钱。⑧治小儿脱肛、疳积:地菍干根五至八钱,鸡蛋一个。(《湖南药物志》)⑾解木薯中毒,亦治毒蛇咬伤:地稔根杵烂,冲开水服。
-
密花角蒿
拼音名:MìHuāJiǎoHāo英文名:rootofCompactIncarvillea别名:密毛角蒿、红花角蒿、角蒿来源:药材基源:为紫葳科植物密生波罗花的全草。性味:味苦;性平归经:肝、脾、肺、胃四经功能主治:清热;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根、花、种子:用于胃痛、黄疸、消化不良、耳积脓,月经不调、高血压,肺出血。
-
紫啸鸫
尾羽纯深紫蓝色,内缘转黑褐色。下腹、下胁尾下覆羽以及腋羽等均黑褐。生境分布:生态环境:常栖息在多石的山涧溪流旁,有时也在居民点活动。性味:味甘;性平归经:入肺、胃、肝、大肠四经功能主治:解毒;神经衰弱;各家论述:《中国药用动物志》:有解毒、止血、止咳的功效。主治痔疮、吐血、咳嗽等症。
-
先天性睑裂狭小综合征
疾病分类:眼科疾病概述:先天性睑裂狭小综合征的特征为睑裂较小。可能为胚胎3个月前后,由于上颌突起发育抑制因数量的增加,与外鼻突起发育促进因数间平衡失调。同时还有上睑下垂,逆向内眦赘皮、内眦距离过远、下睑外翻、鼻梁低平、上眶缘发育不良等一系列眼睑和颜面发育异常,面容十分特殊。
-
檵花
《*辞典》:檵花:出处:《植物名实图考》拼音名:J Huā别名:纸末花,鸡寄(《植物名实图考》),白清明花(《福建民间草药》),土墙花(《湖南药物志》)。治燥嗽,咳血,烦渴,血痢,泄泻。附方:①治鼻衄:檵花四钱,水煎服。(《江西民间草药》)②治痢疾:檵花三钱,骨碎补三钱,荆芥一钱五分,青木香二钱。
-
檵花根
《*辞典》:檵花根:出处:《福建民间草药》拼音名:J HuāGēn来源:为金缕梅科植物檵花的根。药理作用:①对子宫的作用根的煎剂对大鼠、小鼠、豚鼠及家兔的离体子宫均有兴奋作用,使子宫的摆动、张力增加。功能主治:治咳血,腹痛泄泻,脱肛,肢节酸痛,白带,产后恶露不畅,跌打吐血,齿痛。炖汤,第一次喝汤;
-
助金祛邪丹
《辨证录》卷十:组成:麦冬1两,茯苓5钱,黄连5分,苏叶1钱,桔梗2钱,甘草1钱,白术3钱,人参1钱,陈皮1钱,天花粉3钱,神曲2钱。主治:邪中肺气,目见鬼神,口出胡言,或说刀斧砍伤,或言弓矢射中,满身疼痛,呼号不已。用法用量:水煎服。攻邪之中,不伤正气,所以正气既回,邪气即散矣。
-
鲮鱼罐头
鲮鱼的别名土鲮鱼鲮鱼罐头使用提示每餐约30克鲮鱼罐头的营养价值鲮鱼富含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A、钙、镁、硒等营养元素,肉质细嫩、味道鲜美。鲮鱼罐头适合的人群一般人群均可食用鲮鱼罐头的食疗功效鲮鱼味甘,性平,无毒;入肝、肾、脾、胃四经;有益气血,健筋骨,通小便之功效;治小便不利、热淋、膀胱结热、脾胃虚弱。
-
阴阳别论篇
《阴阳别论篇》为《黄帝内经素问》篇名。吴崑注:“此篇言阴阳,与常论不同,自是一家议论,故曰别论。”本篇内容,是运用阴阳的道理,讨论脉象和主病,并按经脉脏腑的分属,论述病情、诊断和预后。指出四经脉象和十二经的变化,与四时十二月的自然变迁必须适应,是一篇脉学的专论,它的体系仍是宗于阴阳学说的。
-
十二从
十二从指十二经脉的顺序、走向。《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别论》:“四经应四时,十二从应十二月,十二月应十二脉。”《类经》卷六张介宾注:“手有三阴三阳,足有三阴三阳,以应十二月之气,而在人则应十二经之脉也。此说可与《黄帝内经灵枢·五乱》“经脉十二者,以应十二月”相印证。
-
长春益寿丹
处方:天冬(去心)2两,麦冬(去心)2两,大熟地(不见铁)2两,山药2两,牛膝2两,大生地(不见铁)2两,杜仲2两,山萸2两,云苓2两,人参2两,木香2两,柏子仁(去油)2两,五味子2两,巴戟2两,川椒(炒)1两,泽泻1两,石菖蒲1两,远志1两,菟丝子4两,肉苁蓉4两,枸杞子1两5钱,覆盆子1两5钱,地骨皮1两5钱。
-
梵天花根
《*辞典》:梵天花根:出处:《福建民间草药》拼音名:F nTiānHuāGēn来源:为锦葵科植物梵天花的根。性味:甘苦,温。②《泉州本草》:祛风除湿,舒筋通络,去瘀活血,暖胃健脾。治风邪筋骨拘挛,流感肺热,痈疽肿毒。(《闽东本草》)⑧治跌打损伤,腰肌劳损:梵天花根一两,南岭荛花根白皮一钱,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