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三鬼穴
历代文献记载略有差异,今多指人中(鬼宫)、少商(鬼信)、隐白(鬼垒)、大陵(鬼心)、申脉(鬼路)、风府(鬼枕)、颊车(鬼床)、承浆(鬼市)、劳宫(鬼窟)、上星(鬼堂)、男子的阴下缝穴或女子的玉门头穴(鬼藏)、曲池(鬼腿)、舌下中缝穴(鬼封)等十三穴。
-
孙思邈先生十三鬼穴歌
《孙思邈先生十三鬼穴歌》为针灸歌赋名。又称《孙真人十三鬼穴歌》。见《针灸大全》。内容主要是将治疗精神疾患的十三个经验效穴编成歌诀。
-
鬼信
鬼信为经穴别名。《备急千金要方》:“百邪所病者,针有十三穴…出灵枢·本输》。此系肺经井穴,脉气初发,故名。在手指,拇指末节桡侧,指甲根角侧上方0.1寸(指寸)。如感冒、肺炎、咳嗽气喘、鼻衄、咽喉肿痛、颌肿喉痹、声哑、中风昏迷、癫狂、手挛指痛、热病等。0.2寸,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
-
十三穴
十三穴即十三鬼穴,指治疗精神疾患的十三个经验效穴。出《千金要方》。即人中(鬼宫)、少商(鬼信)、隐白(鬼垒)、大陵(鬼心)、申脉(鬼路)、风府(鬼枕)、颊车(鬼床)、承浆(鬼市)、劳宫(鬼窟)、上星(鬼堂)、男子的阴下缝穴或女子的玉门头穴(鬼藏)、曲池(鬼腿)、舌下中缝穴(鬼封)。
-
当乳
概述:《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乳中…属足阳明胃经。别名:乳头(《圣济总录》),乳首(《普济方》),当乳。分布着第四肋间神经的前皮支及外侧皮支。朱丹溪曰:“乳房,阳明经气所经;故本穴能治目病也。现代仅作胸腹部取穴标志,禁刺灸。《针灸甲乙经》:禁不可灸刺,灸刺之,不幸生蚀疮,疮中有脓血清汁者可治。
-
合掌穴
合掌穴为经外奇穴名。见《删繁刺灸诸穴集要》。位于两手拇指背侧,以两手掌相合,大拇指相并,当两指甲桡侧角之间处。与十三鬼穴中的鬼哭穴同。主治癫狂、梦魇等。艾灸5~7壮。
-
鬼窟
鬼窟为经穴别名。《针灸大成》易名为鬼窟,《针灸聚英》易名为鬼营,两书所指均为劳宫穴。如心痛、心悸、胸胁支满、癫、狂、痫证、烦渴、饮食不下、呕哕、吐血、大便下血、中暑、口腔炎、小儿龈烂、溺赤及黄疸、掌中热、手掌多汗症、鹅掌风等。配大陵、内关治急性胃炎;配少泽、三间、太冲治口腔炎;一般直刺0.3~
-
鬼封
鬼封为经外奇穴名。位同海泉。用治精神疾患。鬼封为十三鬼穴之一。《备急千金要方》:“百邪所病者,针有十三穴…出《针灸大全》。位于口腔内,舌下系带中点处。主治呕吐、呃逆、重舌肿胀、舌缓不收、喉闭、腹泻、消渴等。一般直刺0.1~或三棱针点刺出血。
-
鬼藏
鬼藏指会阴或玉门头。鬼藏为十三鬼穴之一。《备急千金要方》:“百邪所病者,针有十三穴…第十一针阴下缝灸三壮,女即玉门头,名鬼藏。”《针灸大成》指男为会阴穴,女为玉门头穴,今多从此说。别名女阴缝。出《备急千金要方》。《经外奇穴图谱》定位在女性外生殖器部,阴蒂头是穴。主治妇人阴疮、癫狂等。一般点刺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