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包
大包位于侧胸部腋中线上,当第六肋间隙处。布有第七肋间神经及胸长神经末支;主治病症:大包穴主治胸胁胀满,咳嗽,气喘,哮喘,胁肋痛,全身疼痛,四肢无力,胁痛,肺炎,胸膜炎,肋间神经痛,胸胁满痛,胸胁胀痛,心内膜炎等。《针灸甲乙经》:大气不得息,息即胸胁中痛,实则其身尽寒,虚则百节尽纵,大包主之。
-
大胞
大包位于侧胸部腋中线上,当第六肋间隙处。布有第七肋间神经及胸长神经末支;主治病症:大包穴主治胸胁胀满,咳嗽,气喘,哮喘,胁肋痛,全身疼痛,四肢无力,胁痛,肺炎,胸膜炎,肋间神经痛,胸胁满痛,胸胁胀痛,心内膜炎等。《针灸甲乙经》:大气不得息,息即胸胁中痛,实则其身尽寒,虚则百节尽纵,大包主之。
-
足太阴脾经
【语译】足太阴脾经:①从大趾末端开始(隐白),沿大趾内侧赤白肉际(大都),经核骨第一骨小头后(太白、公孙),②上向内踝前边(商丘),③上小腿内侧,沿胫骨后(三阴交、漏谷),交出足厥阴肝经之前(地机、阴陵泉),④上膝骨内侧前边(血海、箕门),⑤进入腹部(冲门、府舍、腹结、大横;原文“腹胀、善噫…”
-
十五络脉
概述:十五络脉又称十五络、十五别络。除了十二经脉在四肢部的十二络脉外,在躯干部,任脉在身前分出一支,督脉在身后分出一支,足太阴脾经有一大络从身侧分出。治疗胸腹、腰背和胁肋部病症。各络脉均有一络穴。脉自腕关节后3寸处的偏历穴分出,向内侧汇入手太阴经脉以沟通表里两经;可取本经络穴长强治疗。
-
十五络
概述:十五络脉又称十五络、十五别络。除了十二经脉在四肢部的十二络脉外,在躯干部,任脉在身前分出一支,督脉在身后分出一支,足太阴脾经有一大络从身侧分出。治疗胸腹、腰背和胁肋部病症。各络脉均有一络穴。脉自腕关节后3寸处的偏历穴分出,向内侧汇入手太阴经脉以沟通表里两经;可取本经络穴长强治疗。
-
十五别络
概述:十五络脉又称十五络、十五别络。除了十二经脉在四肢部的十二络脉外,在躯干部,任脉在身前分出一支,督脉在身后分出一支,足太阴脾经有一大络从身侧分出。治疗胸腹、腰背和胁肋部病症。各络脉均有一络穴。脉自腕关节后3寸处的偏历穴分出,向内侧汇入手太阴经脉以沟通表里两经;可取本经络穴长强治疗。
-
十六络脉
概述:络即网络,络脉是指经脉分出网络全身的支脉,与经相对。予谓胃之大络,名曰虚里,贯膈络出于左乳下,其动应衣,脉宗气也。脉自腕关节后3寸处的偏历穴分出,向内侧汇入手太阴经脉以沟通表里两经;起于长强穴,挟脊柱两旁肌肉上行至项部,散布头上,复向下行于肩胛的左右,分别走向两侧足太阳经,深入于脊旁肌肉。
-
十五络穴
十五络穴表上肢里手太阴列缺手少阴通里手厥阴内关表手阳明偏历手太阳支正手少阳外关下肢里足太阴公孙足少阴大钟足厥阴蠡沟表足阳明丰隆足太阳飞扬足少阳光明躯干任脉络鸠尾督脉络长强脾之大络大包十二经脉的络穴位于四肢部肘膝关节以下;十五络穴的作用:络穴,具有主治表里两经病证的作用。
-
三部穴
三部穴为穴位分类名。指大包、天枢、地机三穴。《标幽赋》:“上中下三部也,大包与天枢、地机。”《玉龙经》解释:“上中下三部谓之三要,大包在腋下三寸,主脾之大络,一要也;天枢者夹脐旁二寸,谓之关,二要也;地机者脾舍之郄,在膝下五寸,下部之总,三要也。”
-
脾之大络
脾之大络为十五络脉之一。指由脾脏分出之大络脉。本络脉病变,实证遍身疼痛;虚证周身骨节弛纵无力。凡上述病症和有瘀血凝滞症状者,均可取脾之大络的大包穴治疗。《黄帝内经灵枢·经脉》:“脾之大络,名曰大包,出渊腋下三寸,布胸胁。”该脉从渊腋穴(胆经)下三寸的大包穴处分出,散布在胸胁部。
-
络穴
概述:络穴为经穴分类名。后《类经图翼》加入胃之大络虚里而为十六络穴。络穴表:十五络穴表上肢里手太阴列缺手少阴通里手厥阴内关表手阳明偏历手太阳支正手少阳外关下肢里足太阴公孙足少阴大钟足厥阴蠡沟表足阳明丰隆足太阳飞扬足少阳光明躯干任脉络鸠尾督脉络长强脾之大络大包十二经脉的络穴位于四肢部肘膝关节以下;
-
弥漫性大B 细胞淋巴瘤诊疗指南(2022年版)
2.体格检查。骨髓检查:骨髓细胞学、流式细胞学、染色体、骨髓活检及免疫组化(标本需>1.6cm)同时做骨髓穿刺抽吸骨髓液、检查骨髓细胞学及免疫分型,除外DLBCL累及。识别高危因素,包括大包块、乳酸脱氢酶高于正常上限2倍,自发性肿瘤溶解综合征,白细胞水平升高,累及骨髓,高尿酸血症,别嘌醇治疗无效和累及肾脏。
-
三部
《标幽赋》:“上中下三部也,大包与天枢地机。”《黄帝内经灵枢·百病始生》:“三部之气各不同,或起于阴,或起于阳,请言其方,喜怒不节则伤脏,脏伤则病起于阴也,清湿袭虚则病起于下,风雨袭虚则病起于上,是为三部。”《黄帝内经素问·三部九候论》:“何谓三部?《难经·十八难》:“三部者,寸关尺也。”
-
休眠原质团
休眠原质团macrocyst是粘菌的变形体在应付不良环境时.变成为有细胞膜状态的休眠体,在生活史的各时期,它们的名称不同。当游动孢子或配子变成有膜的状态时称为小包囊,若接合后不久就变成小形变形体,然后进入有膜状态,则称为大包囊,如果在成为大形变形体后进入有膜状态,则与真菌菌丝体团块的休眠体一样.称为菌核。
-
肾及肾上腺B超检查
检查途径①俯卧位背部纵切、横切检查:探头在肾区沿肾长轴自内向外和自外向内作一系列纵切扫查,也可作横切扫查。空腹饮水500-700ml后,探头在上腹横切扫查显示左肾上极后,探头向前内侧倾斜,于腹主动脉外侧、胰尾后方显示左肾上腺。⑥仰卧位腹主动脉旁扫查:用于检查肾上腺外的嗜铬细胞瘤。
-
三要
三要即上、中、下三部。《玉龙经》:“上中下三部谓之三要。大包在腋下三寸,主脾之大络,一要也;天枢者夹脐旁二寸,谓之关,二要也;地机者脾舍之郄,在膝下五寸,下部之总,三要也。”
-
罗络
罗络指附着于脾之大络(大包)周围的络脉。喻罗网状的络脉。《黄帝内经灵枢·经脉》:“此脉若罗络之血者,皆取之脾之大络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