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虎口
出《黄帝内经灵枢·本输》。如伤寒、头痛、无汗或多汗、目赤肿痛、鼻渊、鼻衄、鼻塞、耳鸣、耳聋、齿龋痛、咽喉肿痛、咳嗽、气喘、腹痛、痢疾、泄泻、经闭、滞产等。本穴配列缺、外关治感冒头痛;配地仓透颊车治口眼斜;②针刺合谷对机体的血液循环、血液、消化及内分泌系统有调整作用,并可增加机体的防卫免疫能力。
-
三关纹
三关纹即小儿指掌脉纹。小儿指纹又名虎口纹、虎口三关脉纹。观察指纹以诊断疾病是儿科独特的诊病方法,其法主要观察三岁以下小儿食指掌侧靠拇指一侧的浅表静脉,以第一节为风关,第二节为气关,第三节为命关。纹在风关是邪浅病轻,纹透气关是邪较深,纹达命关则病尤重,若指纹延伸至指端为“透关射甲”,则病更重。
-
封口线
封口线是指鹿虎口处具有的一条短而黑色的筋脉,称虎口封口线。
-
手筋色
手筋色即纹色。见《四诊抉微》卷三。又名手筋色、虎口脉色。元·朱震亨《幼科全书》:“紫热红伤寒,青惊白是疳,黑时因中恶,黄即困脾端。”脉纹的颜色一般能反映病情的寒热虚实。淡红者为虚寒;纹色青紫,多见于肝热生风,或伤食痰阻,亦主惊,主痛,主抽搐,多实证;指纹色淡,多见体质虚弱,气血不足的虚证。
-
三部五脉
三部五脉为小儿察色辨脉方法。《奇效良方》:“小儿三部,面看其色为一部,虎口脉纹为二部,一指脉为三部。五脉者,上按额前,下按太冲,前三部,共为五部。”
-
拇短屈肌移位重建拇指对掌功能
手术名称:拇短屈肌移位重建拇指对掌功能别名:拇短屈肌移位重建拇对掌功能分类:骨科/周围神经损伤手术/上肢神经损伤的手术治疗及运动功能重建/正中神经损伤的手术治疗/拇指对掌功能重建ICD编码:82.5804概述:拇短屈肌移位重建拇指对掌功能系朱伟、王澍寰等于1995年首先报道(图3.22.4.5.1.3-1)。
-
拇短屈肌移位重建拇对掌功能
手术名称:拇短屈肌移位重建拇指对掌功能别名:拇短屈肌移位重建拇对掌功能分类:骨科/周围神经损伤手术/上肢神经损伤的手术治疗及运动功能重建/正中神经损伤的手术治疗/拇指对掌功能重建ICD编码:82.5804概述:拇短屈肌移位重建拇指对掌功能系朱伟、王澍寰等于1995年首先报道(图3.22.4.5.1.3-1)。
-
二藤酒
处方:都惏藤、黄藤(各握取2虎口长3寸并细锉)。功能主治:解腹内诸毒。主用法用量:上药以酒3大升,都人小罂罐中密封,用慢火围四边,烧之令沸,伺温出之,温服常有酒色。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四六
-
伏虎散
处方:黄耆3两,当归2两,生地黄2两,麦门冬2两,地榆1两,三七1两,防风5钱。功能主治:补气血,解风热之毒。用法用量:虎为阳中之阴,其毒浅而耗血多,故治此主于补血,加以去热祛风。虎伤牙孔深,或二或四,去血必多,虎口挟风挟热,人必大渴,不可饮水。若牙孔变黑,急塞以生猪脂,掘粪土中蛴螬捣塞尤妙。
-
洗手歌
洗手歌出品单位:世界银行、英国国际发展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陕西农村安全饮水与环境卫生办公室动画制作:卫生部新闻宣传中心歌词:洗手歌来来来大家一起洗手出门回家还有饭前便后病从手入绝对不敢放松讲究卫生远离细菌任务很重来来来大家一起洗手出门回家还有饭前便后一起努力把细菌都赶走听听咱的歌来洗净你的手勤洗
-
万应针头丸
《杂类名方》:方名:万应针头丸别名:万应铁针丸组成:麝香3钱,血竭3钱,蟾酥3钱,轻粉3钱,硇砂3钱,片脑1钱,蜈蚣1对(全用)。如两腋见无头疮者,即是暗疔,俗云耍胡是也,即将两手虎口内白土纹用针挑破如前,用药封盖。制备方法:上为极细末,炼蜜和为剂。用药禁忌:忌鸡、鹅、酒、湿面一切发热之物。
-
香豉饮
《外台》卷三十七引《小品方》:方名:香豉饮组成:香豉3升,葱白1虎口。《圣济总录》卷九十三:方名:香豉饮组成:香豉1分,生地黄1两,葱白3茎。主治:骨蒸肿气,每至日晚即恶寒壮热,颊色赤,不下食,日渐瘦。用法用量:上锉细,相和,以童便2盏半,浸1宿,平旦煎至8分,去滓,空腹、日午分2次温服。
-
鼠屎豉汤
方出《肘后方》卷二,名见《外台》卷二引《古今录验》:方名:鼠屎豉汤组成:鼠矢(两头尖者)2-7枚,豉5合。主治:时气病起,诸复劳者。病新愈,早起及食多劳复。用法用量:以水3升,煎半,顿服之。温覆取汗愈。有麻子仁,纳1升,加水1升;亦可纳枳实、葱白1虎口。
-
大白穴
大白穴为经外奇穴名。见《董氏奇穴针灸学》。位于手背面,大指与食指掌骨间凹陷处。拳手取穴(拇指弯曲抵食指第一节握拳),当虎口底外开五分处。主治:小儿气喘、高烧,坐骨神经痛。针刺0.5~1.0寸。孕妇禁针。
-
老龙
概述:老龙:1.推拿穴位名;2.经外奇穴名。出《小儿推拿广意》。掐此穴治惊风、昏迷。《保赤推拿法·掐老龙穴法》:“此穴在中指背靠指甲处。相离如韭叶许。若儿急惊暴死,对拿精灵、威灵二穴,不醒,即于此穴掐之,不知疼痛,难救”。出《幼科铁镜·虎口合骨穴图》。主治气厥。一般以指掐或用毫针直刺0.1~
-
弓箭裆
弓箭裆为练功方法之一,见上海中医学院附属推拿学校《推拿学》。取弓箭步势,上身略向前俯,臀部微收,两手后伸,挺肘翘掌(或两手叉腰,虎口朝内),呼吸随意。
-
手丫疔
又名手丫支、手背丫、手丫毒、丫痈、鸦叉、手丫疔、丫指毒。即五指丫处、结毒焮肿,除虎口外,皆同手丫发。宜服活命饮加黄芩、黄连、山栀、桔梗、升麻;有表证者羌活散汗之;有里证者内疏黄连汤清之。外用梧桐叶、紫花地丁各等分研细末调敷,或用柿根膏外敷。属手背部急性化脓性感染。
-
慈幼便览
《慈幼便览》是一部医学古籍,《六种新编》的其中一部。清·文晟辑。成书于19世纪中期。其内容包括极广,有小儿简要辨证、节录夏禹铸望苗窍诀、验虎口法、初生、调护、脐风、乳子未半岁服药法等很方面,是我国中医流传下来的一部宝贵医书。
-
孟继孔
孟继孔明代儿科医家。尝任南京太医院吏目。后据其专研先贤儿科医书心得,参合临证体会,编成《幼幼集》四卷(1593年)。书中包括《孟春沂治痘详说》、《孟氏杂证良方》、《钱氏经验良方》、《上用方》各一卷。重视小儿虎口指纹诊法,注意配合四时用药,对疳证治疗颇有心得。次子景沂,以大方脉著名。
-
李荃
李荃唐代人。号少室山达观子,履贯欠详。《医学入门》载,荃于嵩山虎口岩之石壁中得《黄帝素问阴符经》,惜此书不传。
-
扼虎膏
处方:烟脂1大豆许,阿魏1大豆许。制法:上为末,以大蒜肉研和为膏,用大桃核1枚劈开,去仁取1片,以药膏子填在核内。功能主治:痎疟。用法用量:疟发时,用药桃核覆在手虎口上,男左女右.令药着肉,以绯帛系定,经宿乃去,疟更不发。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五
-
竹(竹条)下气汤
《外台》卷十引《深师方》:组成:生甘竹(竹条)、一虎口、石膏1两,生姜3两,橘皮3两,甘草3两(炙)。主治:卒急上气,胸心满。用法用量:以水7升,煮竹(竹条),取4升半,去滓,纳诸药,煮取2升,分2服。制备方法:上切。用药禁忌:忌海藻、菘菜。
-
安胎当归汤
《外台秘要》卷三十三引《小品方》:安胎当归汤处方当归阿胶(炙)芎藭人参各6克大枣(擘)4枚艾6克功能主治妇女妊娠五月,举动惊愕,胎动不安,小腹痛引腰胳,小便疼,下血者。用法用量上药以酒、水各300毫升,煮取300毫升,去滓,内胶令烊,分二服。
-
葱白当归汤
处方:葱白1虎口,当归3两。制法:上切。功能主治:妊娠腹痛,或是冷痛,或是胎动。用法用量:以水、酒共5升,煮取2升,分2次服,亦将小便服,相去一炊顷。摘录:《外台》卷三十三引《古今录验》
-
当归葱白汤
处方:当归4两,人参2两,厚朴2两,葱白1虎口,胶2两,芎2两。功能主治:妊娠中恶,心腹暴痛,逐动胎,少腹急。用法用量:以水7升,煮取2升半,分3服。摘录:《医心方》卷二十二引《产经》
-
虎口纹十三形
虎口纹十三形见《四诊抉微》。即十三指形。详该条。
-
虎口脉色
虎口脉色见《奇效良方》。即纹色。详该条。
-
虎口三关脉纹
虎口三关脉纹出《证治准绳·幼科》。即小儿指纹。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