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
手少阴之筋
手少阴之筋即手少阴经筋。《黄帝内经灵枢·经筋》:“手少阴之筋,起于小指之内侧,结于锐骨,上结肘内廉,上入腋,交太阴,挟乳里,结于胸中,循臂(据《针灸甲乙经》、《黄帝内经太素》应为“贲”),下系于脐。”向上结于肘节内侧,上行进入腋部,与手太阴经筋相交,伏行乳内,结于胸中,沿膈向下,联系于脐部。
-
手少阴经筋
手少阴经筋为十二经筋之一。《黄帝内经灵枢·经筋》:“手少阴之筋,起于小指之内侧,结于锐骨,上结肘内廉,上入腋,交太阴,挟乳里,结于胸中,循臂(据《针灸甲乙经》、《黄帝内经太素》应为“贲”),下系于脐。”本经筋发生病变,可见胸内拘急,心下积块坚伏名日伏梁;本经筋循行部位掣引、转筋、疼痛。
-
手少阴经筋病候
手少阴经筋病候为病证名。又名季冬痹。十二经筋病候之一。《黄帝内经灵枢·经筋》:“手少阴之筋…其病内急,心承伏梁,下为肘网,其病当所过者支转筋,筋痛。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输。其成伏梁唾血脓者,死不治。
-
筋痛
指筋脉、筋肉疼痛。《灵枢·经筋》:“手少阴之筋,…其病当所过者支转筋,筋痛。”由血虚、气血痹阻,或津液耗损,不能荣筋所致。《医学正传》卷一:“若动止筋痛,是无血滋筋,故痛。”治以养血荣筋为大法。
-
贲
贲为人体部位名。指膈。见《灵枢-经筋》。手太阴之筋“下络胸里,散贯贲,合贲下,下抵季胁”;手厥阴之筋“散胸中,结于贲”;手少阴之筋“结于胸中,循贲,下系于齐”。
-
内急
概述:内急为症状名。2.大便急迫。在内的筋脉拘急·内急:内急指在内的筋脉拘急。《黄帝内经灵枢·经筋》:“手少阴之筋…其病内急,心承伏梁,下为肘网(《针灸甲乙经》卷二及《黄帝内经太素》卷十三作“肘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