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腮腺
英文翻译parotidgland;人两耳下方的唾液腺位置:外耳道的前下方,下颌后窝内及下颌支的深面。浅部:三角形或者不规则形,位于外耳道的前下方,覆盖于咬肌后份的浅面。Ⅻ脑神经腮腺床“Parotidbed”-颈内动脉internalcarotida.,颈内静脉internaljugularv.,Ⅸ~
-
慢性阻塞性腮腺炎
疾病分类:口腔科疾病概述:慢性阻塞性腮腺炎又称腮腺管炎,大多数为局部原因所致,中年人发病率高,多为单侧受累,临床主要表现为阻塞症状和腮腺反覆肿胀。疾病病因:大多数患者由局部原因引起。也向导管内注入药物,如碘化油、抗生素等,具有一定的抑菌和抗菌作用。用温热盐水漱口,有抑菌作用,减少腺体逆行性感染。
-
慢性腮腺炎
疾病分类:口腔科疾病概述:慢性腮腺炎为最常见的涎腺炎症,本病以前称为慢性化脓性腮腺炎,现在分为复发性和阻塞性两类。慢性阻塞性腮腺炎又称腮腺管炎,大多数为局部原因所致,中年人发病率高,多为单侧受累,临床主要表现为阻塞症状和腮腺反复肿胀。(2)导管口轻度红肿,挤压腺体可见导管口有脓液或胶冻状液体溢出;
-
腺淋巴瘤
概述:腺淋巴瘤(adenolymphoma)又称乳头状淋巴囊腺瘤(papillarycystadenomalymphomatosum)或Warthin瘤。故认为本病瘤组织内的淋巴样成分来源于腮腺区正常或反应性淋巴结组织,不参与肿瘤的形成和生长。上皮细胞排列成双层,内层为高柱状细胞,具有颗粒状、嗜伊红的胞浆;上皮细胞也可排成实性团块。
-
沃辛瘤
疾病别名腺淋巴瘤乳头状淋巴囊腺瘤疾病分类口腔科疾病概述沃辛瘤又称腺淋巴瘤或乳头状淋巴囊腺瘤,在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影像诊断等方面颇具特点。由于肿瘤常位于腮腺后下极,可考虑作联通肿瘤以及周围0.5cm以上正常腮腺切除的腮腺部分切除术,这种方式不同于剜除术,不会造成复发,但可保留腮腺导管及大部分腮腺的功能。
-
化脓性腮腺炎切开引流术
手术名称:化脓性腮腺炎切开引流术别名:incisionanddrainageforparotitisphlegmonosa分类:口腔科/口腔颌面部感染外科治疗ICD编码:26.001概述:化脓性腮腺炎切开引流术用于化脓性腮腺炎的治疗。毗邻解剖和面神经的关系详见腮腺手术章节(图10.2.12-1~麻醉和体位:大致同“嚼肌下间隙脓肿切开引流术”。
-
腮腺肿瘤
症状:触诊包块呈结节性或囊性。必要时应作腮腺造影、核素扫描或B型超声检查。4.一般术前不作活检,必要时作术中冰冻活检确定性质。(二)麻醉一般采用气管内插管麻醉。2、如寻找面神经下颌缘支,可在下颌角上下1.5cm宽度的范围内,在颈阔肌与深筋膜之间,钝性分离寻找。2、出现暂时性面瘫可用维生素B类药物。
-
腮腺及腮腺导管损伤
疾病分类:口腔科疾病概述:清创使应将损伤的腺泡缝扎,并缝合腮腺咬肌筋膜,严密缝合皮下组织和皮肤,局部加压包扎。塑料管保持10天左右,待断端愈合后抽出。如有导管缺损而吻合困难时,而做导管再造术,或将导管的腺体侧断端结扎,配合腮腺区加压,使用药物抑制腺体分泌,使腮腺萎缩而达到治疗目的。
-
涎腺结核
治疗措施:抗结核药物治疗。病因学:涎腺结核结核杆菌感染,可为原发感染,也可能是继发感染。病理改变:病理发生过程一般是腮腺内淋巴结先发生结核感染,肿大破溃后累及腺实质,出现特有的结核病理变化,即由上皮样细胞、淋巴细胞、郎罕巨细胞组成的结核结节,以及干酪样坏死。胸锁乳突肌在乳突附着部前缘的腮腺后下极。
-
面神经缺损的耳大神经移植修复术
手术名称:耳大神经移植面神经修复术别名:面神经缺损的耳大神经移植修复术;病人取腮腺切除术体位。6.吻合神经:将切取的耳大神经顺行放置在面神经缺损段之间,对位应无张力。2.对陈旧性面神经损伤断裂的病例,必须切除神经断端的瘢痕或可能存在的神经瘤,形成新鲜的吻合断面,以利于神经纤维对接愈合。
-
耳大神经移植面神经修复术
手术名称:耳大神经移植面神经修复术别名:面神经缺损的耳大神经移植修复术;病人取腮腺切除术体位。6.吻合神经:将切取的耳大神经顺行放置在面神经缺损段之间,对位应无张力。2.对陈旧性面神经损伤断裂的病例,必须切除神经断端的瘢痕或可能存在的神经瘤,形成新鲜的吻合断面,以利于神经纤维对接愈合。
-
面神经-耳大神经移植术
手术名称:耳大神经移植面神经修复术别名:面神经缺损的耳大神经移植修复术;病人取腮腺切除术体位。6.吻合神经:将切取的耳大神经顺行放置在面神经缺损段之间,对位应无张力。2.对陈旧性面神经损伤断裂的病例,必须切除神经断端的瘢痕或可能存在的神经瘤,形成新鲜的吻合断面,以利于神经纤维对接愈合。
-
颧弓骨折法
手术名称:折断颧弓法别名:颧弓骨折法分类:口腔科/颞下颌关节手术/复发性颞下颌关节脱位手术/关节结节加高术ICD编码:76.6901概述:折断颧弓法用于复发性颞下颌关节脱位的治疗。术前准备:准备头颌吊颌帽,耳上10cm常规备皮。手术步骤:1.切口:耳前拐杖形切口,切开皮肤,皮下及颞筋膜,在此平面向前下翻起皮瓣。
-
折断颧弓法
手术名称:折断颧弓法别名:颧弓骨折法分类:口腔科/颞下颌关节手术/复发性颞下颌关节脱位手术/关节结节加高术ICD编码:76.6901概述:折断颧弓法用于复发性颞下颌关节脱位的治疗。术前准备:准备头颌吊颌帽,耳上10cm常规备皮。手术步骤:1.切口:耳前拐杖形切口,切开皮肤,皮下及颞筋膜,在此平面向前下翻起皮瓣。
-
腮腺隙感染
概述:由流行性腮腺炎并发细菌或邻近组织的炎性病灶,如咽旁脓肿以及局部损伤继发感染等,因治疗不及时或处理不当,其炎症扩散,可导致本病。使与皮肤附着紧密的腮腺筋膜广泛暴露,然后在筋膜上做多个平行个面神经支的切口,用血管钳自切口伸入,慢性撑开引流。疼痛影响吞咽及颈部活动。
-
颊部组织缺损修复术
手术图解图2颊粘膜较大肿瘤切除后游离皮片修复术(1)切除肿瘤(2)游离皮片修复(3)打包加压邻近皮瓣修复颊部皮肤缺损术一般采用来源于耳前后、颊、颈的邻近组织,作邻近皮瓣转移时,还必须同时考虑供皮区所造成的继发性缺损创面的修复,通常可利用潜行分离,附加切口,游离植皮以关闭之(图3)。
-
唾液腺造影检查技术
操作名称:唾液腺造影检查技术适应证:唾液腺造影检查技术适用于慢性唾液腺炎,肿瘤,Mikulicz病(淋巴细胞慢性泪腺涎腺性肿大)等。方法:1.腮腺造影检查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张口,于平对上颌第二磨牙冠部之颊黏膜处,用1.5%碘酊消毒,找到腮腺管口用钝头小探针插入腮腺管内并轻扩管口及管腔。注入40%碘化油1~
-
乳头状囊腺癌
概述:乳头状囊腺癌(papillarycystadenocarcinoma)在涎腺肿瘤中比较少见,约占涎腺上皮性肿瘤的5%~病理改变:(一)大体形态肿瘤外观似混合瘤,呈圆形或结节状,多无被膜。癌细胞胞浆微嗜碱性,核较大,形态不一,染色较深,核分裂较多,在癌细胞之间或乳头内为少量纤维组织间质,常有炎症细胞浸润,但无淋巴样组织。
-
耳神经节
耳神经节(oticganglion)为副交感神经节,在卵圆孔的下方,贴附于下颌神经的内侧。耳神经节有四个根:①副交感根,来自岩小神经,在节内交换神经元,由节发出的副交感节后纤维经耳颞神经至腮腺,司腮腺的分泌;②交感根,来自脑膜中动脉交感丛;③运动根,来自下颌神经,分布于鼓膜张肌和腰帆张肌;④感觉根,来自耳颞神经,分布于腮腺。
-
腺癌
概述:腺癌(adenocarcinoma)为涎腺上皮发生的恶性肿瘤,结构不一,但没有残留的多形性腺瘤的成分。腺癌淋巴结转移率较高,可高达36%~手术中应配合冰冻组织病理切片,以检查手术边缘是否有残存的肿瘤细胞。术后也可采用辅助性化疗。肿瘤呈浸润性生长,常与正常组织界限不清,活动度差,甚至固定。
-
涎腺的未分化癌
概述:涎腺的未分化癌(undifferentiatedcarcinoma)是一种分化程度极低或未分化的涎腺癌,组织学会类以致不能将其归入任何其他类型的涎腺恶性上皮性肿瘤。病理改变:镜检见癌细胞呈圆形或梭形,大小极不一致,形态不一,散在排列,呈极度异型性,核分裂象多见,并常见显著的出血及坏死。患者早期即出现疼痛性肿块。
-
咬肌下间隙脓肿切开引流术
手术名称:嚼肌下间隙脓肿切开引流术别名:嚼肌间隙脓肿切开引流术;后界为下颌升支的后缘,内界是下颌升支外侧骨板。嚼肌浅层由深层向浅层分别是腮腺及包绕的筋膜、皮下组织和皮肤(图10.2.4-1,10.2.4-2)。同时加用抗厌氧菌的药物。2.体位采用仰卧位,头偏向健侧,肩部垫高。手术步骤:1.切口:在下颌角下1.5~
-
唾液腺良性肥大
疾病分类:口腔科疾病概述:唾液腺良性肥大又称唾液腺肿大症或唾液腺退行性肿大,是一种非肿瘤、非炎症性、慢性、再发性、无痛性肿大的唾液腺疾病。部分舍格伦综合征患者,可表现为唾液腺肿大,但其常伴有口干等症状,免疫学检查可有自身抗体出现,唾液腺造影可见导管和腺泡的特征性改变。
-
嗜酸性腺瘤
概述:嗜酸性腺瘤(oxyphilicadenoma)又称大嗜酸性粒细胞瘤(oncocytom),是一种少见的涎腺良性肿瘤。2.镜检瘤细胞体积较大,界限清楚,圆形或多边形,胞浆呈颗粒状,嗜酸性染色。瘤细胞团之间有纤维结缔组织间质,将上皮团块分隔成分叶状,间质内无淋巴组织,或偶见少量淋巴细胞,但一般不形成淋巴滤泡。
-
嚼肌下间隙脓肿切开引流术
手术名称:嚼肌下间隙脓肿切开引流术别名:嚼肌间隙脓肿切开引流术;后界为下颌升支的后缘,内界是下颌升支外侧骨板。嚼肌浅层由深层向浅层分别是腮腺及包绕的筋膜、皮下组织和皮肤(图10.2.4-1,10.2.4-2)。同时加用抗厌氧菌的药物。2.体位采用仰卧位,头偏向健侧,肩部垫高。手术步骤:1.切口:在下颌角下1.5~
-
咬肌间隙脓肿口外切开引流术
手术名称:嚼肌下间隙脓肿切开引流术别名:嚼肌间隙脓肿切开引流术;后界为下颌升支的后缘,内界是下颌升支外侧骨板。嚼肌浅层由深层向浅层分别是腮腺及包绕的筋膜、皮下组织和皮肤(图10.2.4-1,10.2.4-2)。同时加用抗厌氧菌的药物。2.体位采用仰卧位,头偏向健侧,肩部垫高。手术步骤:1.切口:在下颌角下1.5~
-
嚼肌间隙脓肿切开引流术
手术名称:嚼肌下间隙脓肿切开引流术别名:嚼肌间隙脓肿切开引流术;后界为下颌升支的后缘,内界是下颌升支外侧骨板。嚼肌浅层由深层向浅层分别是腮腺及包绕的筋膜、皮下组织和皮肤(图10.2.4-1,10.2.4-2)。同时加用抗厌氧菌的药物。2.体位采用仰卧位,头偏向健侧,肩部垫高。手术步骤:1.切口:在下颌角下1.5~
-
黏液表皮样癌
疾病分类:口腔科疾病概述:黏液表皮样癌根据黏液细胞的比例、细胞的分化、有丝分裂像的多少,以及肿瘤的生长方式,分为高分化和低分化两类。腮腺肿瘤侵犯面神经时,可出现面瘫。腮腺肿瘤常累及面神经,颈淋巴结转移率高,且可出现血到转移。高分化者不必做选择性颈淋巴清扫术,低分化者则应考虑选择性颈淋巴清扫术。
-
嗜酸性淋巴肉芽肿的放射治疗
操作名称:嗜酸性淋巴肉芽肿的放射治疗适应证:按临床表现及血中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增高,诊断明确,即可考虑给予局部放射治疗。12MeV电子线。注意事项:1.本病为良性疾病,病情发展慢,故注意照射剂量不宜过高,亦不须过分积极治疗。3.病变在腮腺区或临近腮腺区,尤以照射野范围较大时,放射治疗可引起口干等并发症。
-
涎石病
涎腺导管或腺体内形成结石并引起一系列症状及病理变化时,称为涎石病,临床主要表现为阻塞症状,涎腺肿大。颌下腺涎石最为常见,腮腺次之,导管内的涎石较腮体内的涎石为多,大多以慢性炎症表现。3.并发炎症者,腺体肿痛,导管口红肿,有脓性分泌物溢出;2.继发感染的病例应采用病原治疗、抗生素,支持对症等综合治疗。
-
叱腮
叱腮为病名。指患喉痹时合并腮腺肿痛者。《本草纲目》稻附方:“喉痹、叱腮。用糯米三升,…水调如膏药,贴项下及肿处,一夜便消。本病类今之流行性腮腺炎。内治宜清热解毒,方用五味消毒饮加板蓝根等。
-
5-氮杂胞嘧啶核苷
药品说明书:别名:5-氮杂胞嘧啶核苷,氮杂胞苷适应症:临床上用于治疗乳腺癌、肠癌、黑色素瘤、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等有一定疗效。注意事项:副反应有胃肠道反应、肝功能损害、白细胞减少等,还可有体位性低血压、腮腺肿胀等。肝功能不良患者和孕妇慎用。规格:粉针剂:0.05g、0.1g。
-
氮杂胞苷
药品说明书:别名:5-氮杂胞嘧啶核苷,氮杂胞苷适应症:临床上用于治疗乳腺癌、肠癌、黑色素瘤、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等有一定疗效。注意事项:副反应有胃肠道反应、肝功能损害、白细胞减少等,还可有体位性低血压、腮腺肿胀等。肝功能不良患者和孕妇慎用。规格:粉针剂:0.05g、0.1g。
-
升阳调经汤加减
处方:升麻3克,连翘15克,龙胆草10克,桔梗16克,黄连6克,三棱10克,莪术10克,黄芩10克,粉葛20克,昆布15克,法夏15克,南星片16克,知母10克,甘草3克。功能主治:升阳化痰软坚。主痰湿风热结聚。(腮腺结石并感染)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摘录:李伟成方
-
燕泥膏
《理瀹》:方名:燕泥膏组成:燕泥。主治:腮腺肿痛。用法用量:醋调扫,崩裂出脓,马兰头扫。
-
下颚腺
(1)下颚腺亦称为腮腺或壳腺。〔2〕下颚腺是在昆虫的口器腺中,开口于下颚附近的腺体的总称。在跳虫、蝽蟓,蜉蝣、蜂类的幼虫可以看到。多数是小的,但某种天牛幼虫则显著发达。主要功能为分泌润滑口器运动的液体,但也有具毒腺作用的。
-
首疽
首疽病名。此病由热毒郁滞于少阳三焦经所致。出《刘涓子鬼遗方》卷一。该疽生于瘈脉(在颞骨乳突根部稍前耳后肌中)、翳风(在腮腺后沿乳突和下颌角之间)二穴。初起多见憎寒壮热,口渴等症。治法可参见痈、疽条。
-
口腔颌面部肿瘤颅颌联合根治技术
口腔颌面部肿瘤颅颌联合根治技术是指手术切除原发于口腔颌面部的肿瘤(涉及咽旁、颞下窝、腮腺、颞下颌关节、眼眶、副鼻窦区域),该肿瘤已侵犯或破坏颅底骨结构,或者是颅内肿瘤向外生长已破坏颅底骨结构侵及至颅底区或(和)口腔颌面部等部位。
-
131I治疗甲状腺转移癌
操作名称:131I治疗甲状腺转移癌适应症:131I治疗甲状腺转移癌适用于甲状腺癌术后复发;禁忌证:血象过低,或肝、肾功能障碍者不宜进行治疗。准备:1.向患者说明治疗的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项,以充分取得患者的合作。2.示踪剂131I-碘化钠溶液,口服,用量见下文。4.口服酸性食物或糖,以减少对腮腺的辐射剂量。
-
唾液腺激素
唾液腺激素是由人的唾液腺分泌,据谓具有促进生长等作用(绪方知三郎)。精制者称为腮腺激素(parotin)。对其效果多有怀疑,本质不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