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阳伤寒
太阳伤寒为病证名,太阳经病之一,亦称太阳表实证。“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伤寒辨证》卷四:“寒邪外束,人身之阳不得宣越,故令发热,寒邪在表,不复任寒,故令恶寒,寒主闭藏,故令无汗。人身之阳,既不得宣越于外,则必壅寒于内,故令作喘。”
-
太阳病
曰头痛、项强、发热、恶寒是也。参见太阳中风、太阳伤寒、伤寒蓄水证、伤寒蓄血证:太阳中风为病名。《注解伤寒论》卷二:“风则伤卫,发热,汗出,恶风者,卫中风也。由外感寒邪所致。仲景用麻黄汤者,专以发太阳经无汗之伤寒也。”《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
-
太阳表实证
太阳表实证为病证名,太阳经证之一。参见太阳伤寒:太阳伤寒为病证名,太阳经病之一,亦称太阳表实证。“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伤寒辨证》卷四:“寒邪外束,人身之阳不得宣越,故令发热,寒邪在表,不复任寒,故令恶寒,寒主闭藏,故令无汗。
-
风寒束表
风寒束表为证候名。参见太阳伤寒:太阳伤寒为病证名。太阳经病之一,亦称太阳表实证。“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伤寒辨证》卷四:“寒邪外束,人身之阳不得宣越,故令发热,寒邪在表,不复任寒,故令恶寒,寒主闭藏,故令无汗。
-
火邪
概述:火邪:1.六淫之一;2.太阳伤寒误用火熏所致之病。六淫之一·火邪:火邪为六淫之一。是与温、热、暑等病邪同一属性而较甚者。指具有炎上、易伤津耗气、生风动血,且易扰动心神特点的邪气。《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太阳病,以火熏之,不得汗,其人必躁,到经不解,必圊血(便血),名为火邪。”
-
邪火
概述:邪火同火邪。2.2.太阳伤寒误用火熏所致之病。六淫之一·火邪:火邪为六淫之一。与温、热、暑等病邪同一属性而较甚者。《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太阳病,以火熏之,不得汗,其人必躁,到经不解,必圊血(便血),名为火邪。”
-
家秘冲和汤
处方:羌活、黄芩、防风、生地、白芷、白芍、甘草。功能主治:太阳伤寒,自汗发热。用法用量:寒热,加柴胡;眼眶目痛口渴,加葛根,去白芷;小便赤,加木通;渴而有痰,加天花粉;渴而消水,加石膏;呕吐,加半夏;痞满加枳、连。摘录:《症因脉治》卷一
-
太阳痞证
太阳经病之一。是指表寒证误用下法,表邪入里化热,以病人自觉胃脘窒塞不适,按之柔软不痛,脉浮而紧等为常见症的太阳病误治证。症状:太阳伤寒表证,治当发汗解表,而反误用下法,徒伤里气,使脾胃之气受损,导致升降失常,气机阻塞,而成痞证,以心下胀闷不适、脉濡为主要表现。治用甘草泻心汤,行气消痞。
-
桂枝加附桂汤
处方:桂枝3钱,白芍3钱,甘草(炙)2钱,附子(生)1钱,肉桂(去粗)1钱,生姜3钱,大枣2枚。功能主治:太阳伤寒,寸口脉浮而大,浮则为风,大为阴虚,风则生微热,虚则两胫挛,其证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用法用量:水煎,温服。摘录:《伤寒瘟疫条辨》卷五
-
寒伤荣证
寒伤荣证病证名。《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张氏医通·诸伤门》:“如见恶寒发热,头疼、骨节痛、无汗而喘,脉浮紧者,寒伤营证也。关于寒伤营证,方有执、喻嘉言又在前人基础上有所补充(详见《伤寒论条辨》及《尚论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