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
太医署令
太医署令为隋唐时期医官名。为太医署最高官职,共2人,全面负责太医署的医疗和教学工作,官阶从七品下。隋唐前后太医署的最高长官都称太医令。
-
太医署
太医署为古代医疗和医学教育的机构。由太医署令、丞等负责管理。学习课程在共同学完《脉诀》、《本草》、《明堂》、《黄帝内经素问》等基础后,即分科学习各自的专业;金、元、明、清则改为太医院,而且已成为纯属医疗保健的机构。医学教育分为:医、针、按摩、咒禁,其中医又分为体疗、疮肿、少小、耳目口齿、角法。
-
太医署丞
太医署丞为隋、唐时期医官名。其职位仅在太医署令之下,协助太医署令掌管太医署工作,共2人,官阶从八品下。其主要职责是协助太医署令掌管太医署之工作。隋唐前后的太医署丞均称为太医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