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酒
清酒的营养价值清酒色泽呈淡黄色或无色,清亮透明,芳香宜人,口味纯正,绵柔爽口,其酸、甜、苦、涩、辣诸味谐调,酒精含量在15%-17%以上,含多种氨基酸、维生素,是营养丰富的饮料酒。清酒的选购清酒适合的人群一般健康的成人均可食用清酒的食疗功效清酒可促进血液循环、美肤、对外伤发炎也有治疗作用。
-
汤液
概述:汤液:1.汤剂;2.清酒的一种。把药物加水煎成,去渣,取汁内服。汤液吸收较快,易于发挥作用,常用于新病急病。《圣济经》:“汤液主治,本乎腠理,凡涤除邪气者,用汤为宜,伤寒之治,多先用汤者以此。”《黄帝内经素问·汤液醪醴论》:“为五谷汤液及醪醴。”张景岳注:“汤液醪醴,皆酒之属。
-
海藻酒
《外台秘要》卷二十三引《肘后方》:海藻酒:处方:海藻500克(去咸)清酒1升制法:上二味,以绢袋盛海藻,用酒浸渍,春、夏二日。摘录:《外台秘要》卷二十三引《肘后方》方出《千金》卷八,名见《普济方》卷一八五:海藻酒:处方:海藻3两,茯苓3两,防风3两,独活3两,附子3两,白术3两,大黄5两,鬼箭2两,当归2两。
-
升麻酒
处方:升麻100g清酒1000ml炮制:1.把升麻与清酒一同放入锅内,大火煮沸,文火煎至一半;2.过滤去渣,装瓶备用。功能主治:益气止血。用于时气疫疠,头痛寒热,口疮,喉痛,斑疹不透,中气下陷,久痢脱肛,妇女崩带,子宫下坠等症。主治产后恶血不止气虚,不能摄血,故血下不止。摘录:唐 孙思邈《千金翼方》
-
钟乳酒
《千金》卷七:方名:钟乳酒组成:钟乳8两,丹参6两,石斛5两,杜仲5两,天门冬5两,牛膝4两,防风4两,黄耆4两,芎藭4两,当归4两,附子3两,桂心3两,秦艽3两,干姜3两,山茱萸1升,薏苡仁1升。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清酒3斗,渍之3日。主治:阴痿不起,滴沥精清。用药禁忌:忌食海藻、菘菜、猪肉、冷水。
-
红花酒
处方:红花1两(炒)。功能主治:产妇胞衣不下。用法用量:清酒5爵,沃之温服。各家论述:胞衣不下者,气弱而瘀血盈于胞也。故用清酒壮其气,红花败其瘀。摘录:《医方考》卷六
-
柏皮散
《外台秘要》卷二十一引《广济方》:柏皮散:处方:老柏白皮120克乌梅肉60克(熬)细辛地肤子各120克制法:上四味,捣筛为散。用法用量:每次2克,食后用清酒调服,一日三至四次服。摘录:《外台》卷二十一引《广济》《圣济总录》卷一三二:方名:柏皮散组成:黄柏(蜜炙)1钱,榆蛀虫(炙干)1钱,麝香少许(研)。
-
苦参消石酒
处方:苦参、消石、好清酒。制法:先以清酒下消石,浸之14日或21日,然后与苦参同入酒瓮中,盛浸之7日。功能主治:赤白癞风。饮法:每服初7日,如半鸡子许,7日后可饮1升,任情饮之,空腹服之,1日3次。禁粘食、五辛、生冷、大醋、酪、白酒、猪、鱼、鸡、犬、驴、马、牛、羊等肉,皆为大忌,自余不禁。
-
韭汁酒
别名:韭汁饮处方:韭菜汁、清酒各等分。功能主治:散气行血。主胸膈常时疼痛,得热则减,得寒则增者。赤痢,心痛。用法用量:韭汁饮(《梅氏验方新编》卷二)。各家论述:上件证,死血也。摘录:《医方考》卷五
-
消食膏酒
《千金》卷十五:方名:消食膏酒别名:茱萸膏组成:猪膏3升,宿姜汁5升,吴茱萸1升,白术1斤。主治:脾虚寒劳损,气胀噫满,食不下通,噫。用法用量:捣茱萸、术为细散,纳姜汁膏中,煎取6升,温清酒1升,每服方寸匕,日2次。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白术益脾;宿姜通神明,止噫气;猪膏以滋虚劳津血;
-
鹿茸煎
处方:鹿茸156克清酒1500克制法:将鹿茸去毛灸黄捣罗为末,以清酒调和,放入银器中用慢火熬成膏,盛入瓷器中。功能主治:补肾益精。适用于骨髓空虚、精液少清冷。用法用量:每次半匙,空腹饭前服,温水送下。摘录:《圣济总录》
-
神效葶苈散
别名:神助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八)、葶苈散(《圣济总录》卷七十九)。摘录:《太平圣惠方》卷五十四《圣惠》卷五十四:方名:神效葶苈散别名:神助散、葶苈散组成:甜葶苈3两(隔纸炒令紫色),牵牛子2两半(微炒),猪苓2两(去黑皮),泽泻2两,椒目1两半(微炒)。用药禁忌:不得吃盐及诸面食。
-
小三五七散
处方:天雄90克山茱萸150克薯蓣210克功能主治:治头风,目眩耳聋。各家论述:《干金方衍义》:小三五七散专主肾肝虚风,原无客邪侵扰,故去大三五七散之细辛、干姜、防风,但取薯蓣、山萸以缓天雄之性,虚风得以自除矣。
-
菖蒲酒
《圣惠》卷三十六:菖蒲酒:处方:菖蒲3分,木通3分(锉),磁石2两(捣碎,水淘去赤汁),防风3分(去芦头),桂心3分。功能主治:癣。《圣济总录》卷一一四:方名:菖蒲酒别名:菖蒲浸酒组成:菖蒲(米泔浸1宿,锉,焙)3分,木通半两,磁石(捣碎,绵裹)半两,桂(去粗皮)半两,防风(去叉)1两,羌活(去芦头)1两。
-
鸱头酒
《幼幼新书》卷十三引《婴孺方》:鸱头酒:处方:鸱头1个,秦艽4分,丹参4分,石南草4分,独活4分,防己4分,细辛4分,芍药8分。功能主治:少小风邪,言语错乱,不知人。主治:风头眩转,面上游风。用法用量:上(口父)咀。绢囊盛,清酒4升渍6宿,初服2合,日再服,稍加,以知为度。
-
阿魏雷丸散
《千金翼》卷二十一引《耆婆方》处方阿魏3分,紫雷丸3分,雄黄3分,紫石英3分,朱砂半两,滑石半两,石胆半两,丹砂半两,雚芦半两,白蔹半两,犀角半两,斑蝥(去足翅)40枚,芫青(去足翅)40枚,牛黄5分,紫铆1分。功能主治癞风。用法用量每服1钱,空心以清酒调下;若觉小便似淋痛,不问早晚,即更服1钱;
-
猪膏煎
《千金》卷三:方名:猪膏煎组成:猪膏1升,清酒5合,生姜汁1升,白蜜1升。脾约便秘。用法用量:每服方寸匕,随意以酒调服。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产后体虚寒热,且自汗多而津液外泄,久之大便涩难,所以专取猪膏、蜜、酒之润,以滋肠胃之枯槁。主治:赤白带下。用法用量:上以缓火煎汁沸。适寒温,顿服。
-
海桐皮浸酒
《圣济总录》卷一二九:海桐皮浸酒:处方:海桐皮(锉)1两,五加皮(锉)1两,独活(去芦头)1两,防风(去叉)1两,干蝎(炒)1两,杜仲(去粗皮,切)1两,牛膝(去苗,酒浸,切,焙)1两,薏苡仁(炒)1两,生干地黄(焙)3两。甚者常令酒气相续。制备方法:上锉细,以生绢袋盛,用清酒3斗,春夏浸7日,秋冬浸14日。
-
补益麋茸煎
处方:糜茸5两(去毛,涂酥炙令微黄)。制法:上为末,以清酒2升,于银锅中慢火煎成膏。功能主治:精极,骨髓虚竭。用法用量:每服半匙,空腹及晚食前以温酒调下。摘录:《圣惠》卷二十六
-
地黄石英酒丸
处方:生地黄16斤(10月采,取肥大者佳,细切),石英五大两,无灰清酒2斗。制法:以坩土锅盛石英,烧令极赤,纳酒中,去石,以地黄纳酒中浸之,经3日出之,晒干,复纳酒中,以酒尽为度,惟留汁1升许,捣地黄为末,以1升残酒和末作丸。功能主治:补益。主用法用量:任食,日2次。摘录:《千金翼》卷二十二
-
干姜酒
处方:干姜3两。功能主治:卒乏气,气不复报,肩息,老人冷气逆,心痛结,举动不得。用法用量:本方用法,《养老奉亲》:干姜末半两,清酒六合,温酒热,即下姜末投酒中,顿服之。摘录:方出《肘后方》卷三,名见《养老奉亲》
-
枸杞子酒
别名:神仙枸杞子酒处方:枸杞子5大升(干者,碎),生地黄3大升(切),大麻子5大升(碎)。制法:上于甑中蒸麻子使熟,放案上摊去热气,冷暖如人肌,纳地黄,枸杞子相和得所,入绢袋中,以无灰清酒2大斗浸之,春、夏5日,秋、冬7日。功能主治:明目驻颜,轻身不老,坚筋骨,耐寒暑。摘录:《医心方》卷十三引《极要方》
-
立生酥葵膏
处方:酥1斤,秋葵子1升,白蜜半斤,滑石1两半,瞿麦1两,大豆黄卷2两。制法:以清酒1升,细研葵子,入酥、蜜中,微火熬令熔,即下诸药,慢火煎,常令沸如鱼目,约半升,即以新绵滤,贮瓷器中。功能主治:妊娠数日不产,或生不顺理,百方不得安。用法用量:每服半匙,加至1匙,多恐呕逆。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五七
-
五粒松酒
《外台》卷十四引《张文仲方》:组成:五粒松叶7斤(并大片),麻黄7两(去节),防风2两,黄耆2两,独活2两,秦艽2两,牛膝4两,生地黄1斤,芎2两。主治:诸风。用法用量:以无灰清酒4大斗渍,春7日,冬20日,夏5日。每日服2-3次,冬10月以去服。制备方法:上切。
-
圣酒
《卫生宝鉴》卷十八:别名:紫酒组成:大豆半两。主治:妊娠腰疼如折。亦治常人腰痛。用法用量:用清酒1斜,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普济方》本方用法:大黑豆二合,炒令香熟,以酒一大盏,煮取七分,去豆,空心顿服。
-
生姜酒
方出《肘后方》卷二,名见《圣济总录》卷四十:组成:生姜1两(累擘破)。主治:注痢不止而转筋入腹欲死。《普济方》卷二六○:组成:生姜汁1合,白蜜1匙,清酒倍,生姜汁。用法用量:上相和,温顿服之。《中医皮肤病学简编》:组成:生姜250g。主治:鹅掌风。用法用量:上药浸于50-60度酒500毫升中。
-
苏膏
《医心方》卷二十三引《子母秘录》:组成:好苏1斤,秋葵子1升,滑石1两,瞿麦1两,好蜜半升,大豆黄卷皮2两。主治:难产,或经3-5日,不得平安,或横或竖,或一手出,或一脚出,百计千方,终不平安。用法用量:先用清酒1升,细研葵子,纳苏中相和,微火煎,可取强半升为度。初服半匙,渐加至1匙,令多恐呕逆。
-
吴茱萸酒
《医心方》卷二十二引《产经》:方名:吴茱萸酒别名:吴茱萸汤组成:吴茱萸5合。主治:妊娠恶心,腹暴痛,遂动胎,少腹急;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产后虚羸盗汗,由血气虚,冷浊阴扰,乱于中,生阳不能自固,故取专走厥阴温中之吴茱萸;借清酒渍煮,外充腠理,以散在表之阴邪,内温脏腑以固在里之津液。
-
麦曲散
《医级》卷九:方名:麦曲散组成:大麦曲5升,清酒1斗。功效:下胎。用法用量:煮1炷香,去滓,将此酒分作5服,调桂心散1服,隔宿弗食,日服之。
-
松叶浸酒
《圣惠》卷二十四:方名:松叶浸酒组成:猪鬃松叶2斤(切),麻黄5两(去根节)。《圣惠》卷九十五:方名:松叶浸酒组成:松叶10斤,独活10两,麻黄10两(去节)。主治:一切风挛跛躄疼闷,手不上头,腰背强直,两脚痠疼,顽痹不能久立,半身不随,头风,耳聋目暗,见风泪出,鼻不闻香臭,唇口生疮,恶疰流转如锥刀所刺。
-
桃根汤
《千金》卷五:方名:桃根汤组成:桃根2两,李根2两,梅根2两。方出《伤寒类要》引《徐之才家秘方》(见《证类本草》卷二十三),名见《圣济总录》卷六十:方名:桃根汤组成:东引桃根(切细,如箸若钗股以下者)1握。后3-5日,其黄离离如薄云散开,百日方平复,身黄散后可时时饮1盏清酒,则眼中易散,不饮则散迟。
-
破癥散
方出《外台》卷十二引《集验方》,名见《普济方》卷一七三:方名:破癥散组成:雄鸡1只。久积癥癖不愈,渐至羸弱。用法用量:每服5分匕,可至方寸匕,温清酒送下,日3次。老病困急者,昼夜可服5-6次。制备方法:饲之令肥,肥后饿2日,以好赤朱搜饭,极令朱多以饲鸡,安鸡着板上,取粪晒燥为末。
-
铁砂散
《家塾方》:方名:铁砂散组成:铁砂12钱,荞麦粉12钱,大黄6两。制备方法:上为末,和荞麦粉,以水泛为丸,如绿豆大。附注:本方方名,据剂型,当作 铁砂丸。《名家方选》:方名:铁砂散组成:铁砂5钱,荞麦10钱。主治:黄胖病气上冲胸,短息,小便不利。用法用量:每服5钱,白汤送下,日3次。
-
猪肾当归散
方出《圣惠》卷八十二,名见《普济方》卷三六一:方名:猪肾当归散组成:猪肾1具(薄切,去脂膜),当归2两(锉,微炒)。主治:小儿痫病。50日以来,胎寒腹痛,激烈而惊,聚唾弄舌,躽啼上视。用法用量:当归粗捣,与猪肾相和,以清酒1升,煮至7合,去滓。每服杏仁大,日3次,夜1次。
-
漆煎丸
方出《外台》卷二十六引《肘后方》,名见《普济方》卷二三九:方名:漆煎丸组成:清漆(绵滤过。一方用好盐)半斤,白蜜半斤,清酒半斤。用法用量:每服1丸,隔宿不食,空心温酒化破送下。亦可丸如梧桐子大。制备方法:上同搅令匀,于铜锅中,微火煎,常令沸,不住手搅,候如膏,可丸即止,丸如雀卵大。
-
乌头赤散
《千金》卷九:方名:乌头赤散组成:乌头1两半,皂荚半两,雄黄1两,细辛1两,桔梗1两,大黄1两。主治:天行疫气。用法用量:每服1刀圭,清酒或井花水下,1日2次。始得病1日时,服1刀圭。取2大豆许,吹着两鼻孔中。制备方法:上药治下筛。
-
补肺百花煎
处方:生地黄汁1升,生姜汁半升,黄牛乳1升半,藕汁1升,胡桃瓤10枚(研如糊),干柿5枚(锉细,研如糊),大枣21枚(煮去皮核,研如糊),清酒1升(以上数味1处入银锅中,煎候沸,方下后药),黄明胶(炙燥为末)半两,秦艽末半两,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研如糊,入煎中)3两。功能主治:吐血不止,咳嗽。
-
补肝芜菁子散
别名:芜菁子散处方:芜菁子3升(淘净)。制法:以清酒3升煮令熟,晒干,治下筛。功能主治:令人充肥,明目洞视。主用法用量:芜菁子散(《普济方》卷八十一引《龙木论》)。摘录:《千金》卷六
-
麻子酒
《千金翼》卷六:麻子酒:处方:麻子5升。主治:虚劳百病,伤寒风湿,及妇人带下,月水往来不调,手足疼痹着床。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麻仁性润滋血,人但目之为脾约专药,不知《本经》有补中益气、久服令人肥健之功,《千金》每每取治恶风,乃从麻勃条下悟入,安有花治二十种恶风而仁独无预于风之理?
-
红土子
《*辞典》:红土子:出处:《贵州民间药物》拼音名:H nɡTǔZǐ别名:比子草(《中国主要植物图说 豆科》),红土子草、红清酒缸、过路清(《贵州民间药物》)。来源:为豆科植物四川山蚂蝗的全草。苞片似托叶,脱落;荚果长约2厘米,通常具2节,背部弯,节深裂达腹缝线,上面截形,基部楔形,果柄长3毫米。
-
仙术丸
功效:久服耐风寒,延年不老。《圣济总录》卷一八五:别名:平补仙术丸组成:苍术(米泔浸1宿,切,炒,为末)3斤,枸杞子1斤(为末),生干地黄(切,焙,为末)1斤。制备方法:上药用好酒2升,先调枸杞末成膏,次将苍术、地黄2药同捣300杵为丸,如梧桐子大。附注:平补仙术丸(《普济方》卷二二四)。
-
生姜汁酒
《圣惠》卷三十八:组成:生姜汁半合,白蜜1匙,清酒5合。主治:服乳石后,少觉不下食。用法用量:上相和,微温,顿服之。
-
生石斛酒
《外台》卷十六引《延年秘录》:组成:生石斛3斤(捶碎),牛膝1斤,杜仲8两,丹参8两,生地黄(切)3升(晒令干)。功效:利关节,坚筋骨,令强健悦泽。主治:风痹脚弱,腰胯疼冷。用法用量:每食前温服3合,日3夜1服。加至6-7合至1升。制备方法:上切,以绢袋盛,以上清酒2斗,入器中渍7日。用药禁忌:忌芜荑。
-
芍药虎骨散
方出《千金》卷十九,名见《圣济总录》卷五十三:组成:芍药1斤,生干地黄5斤,虎骨4两。主治:骨髓虚冷,疼痛倦怠。用法用量:每服方寸匕,酒送下,日3次。制备方法:以清酒1斗,渍3宿,晒干,复入酒中,如此取酒尽为度,为末。附注:本方方名,《普济方》引作 芍药汤。
-
苏子酒
概述:苏子酒出《医学入门》卷三。为《太平圣惠方》卷九十五“紫苏子酒”之异名。方名:紫苏子酒别名:苏子酒组成:紫苏子1升(微炒),清酒1斗。功效:顺气利膈。消痰下气,调中补虚,益五脏,肥肌肤,润心肺。主治:风证、痰证。制备方法:上为末,以生绢袋盛,纳于酒中,浸3宿。
-
驴皮胶酒
《圣济总录》卷八:方名:驴皮胶酒组成:驴皮胶(炙燥)2斤,清酒1斗。主治:中风,身如角弓反张。用法用量:上以酒煮胶令化,取6升,分12服,空心细细服之。
-
青松叶浸酒
《圣济总录》卷六:方名:青松叶浸酒组成:青松叶1斤(细锉,如大豆)。主治:中风,口面斜。用法用量:初服半升,渐加至1升。头面汗出即止。制备方法:于木石臼中捣令汁出,用生绢囊贮,以清酒1斗,浸2宿,近火煨1宿。
-
柏脂醖酒
《圣济总录》卷十八:方名:柏脂醖酒组成:炼成柏脂10斤(研为末,炼如松脂法),糯米1石,细曲15斤,石灰1石。主治:大风癞。用法用量:每服5-7合,常令酒气相接取效。用药禁忌:忌触外风冷。
-
益多散
《医心方》卷二十八引《古今录验》:方名:益多散组成:生地黄(洗,薄切1寸,以清酒渍令淡,乃捣为屑)10分,桂心2分,甘草5分(炙),白术2分,干漆5分。主治:男子腰屈发白,横行伛偻。用法用量:每服方寸匕,食后以酒下,日3次。制备方法:上为末。
-
莎根酒
方出《证类本草》卷九引《本草图经》,名见《本草纲目》卷二十五:方名:莎根酒组成:莎草根2斤。主治:心中客热,膀胱间连胁下气妨,常日忧愁不乐,兼心忪者。用法用量:切,熬令香,以生绢袋贮之,于3大斗无灰清酒中浸之,春3月浸1日即堪服;每空腹服1盏,日夜服3-4次。常令酒气相续,以知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