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
汤熨
汤熨为治疗学术语。外治法之一。以热汤熨按身体局部的治法。与现代之热敷相似。有疏通腠理,改善循环的作用。尤对局部病症有效。《黄帝内经素问·玉机真脏论》:“或痹不仁肿痛,当是之时,可汤熨及火灸刺而去之。”
-
肝痹
是指筋痹加重影响到肝而成的痹病。肝痹的治疗:可用薏仁汤,人参散,萆薢丸,补肝汤,泻青丸,柴胡疏肝散,逍遥散等方。《黄帝内经素问·玉机真藏论》:“今风寒客于人,使人毫毛毕直,皮肤闭而为热,当是之时,可汗而发也;或痹不仁肿痛,当是之时,可汤熨及火灸刺而去之;弗治,病人舍于肺,名曰肺痹,发咳上气;
-
火龙丹
《普济方》卷一八五:火龙丹:处方:细铁屑(筛去粗,淘去细,余存留锅中,炒,放冷)1斤,硇砂(研细)2钱。主治:妇人赤白带下,腹肚疼痛及冷痛。《辨证录》卷十:组成:人参5两,白术5两,巴戟天5两,杜仲5两,菟丝子5两,麦冬5两,肉苁蓉1大枚,破故纸2两,远志2两,肉桂2两,黄耆8两,当归3两,北五味1两。
-
蓼汤
处方:蓼1大握。功能主治:霍乱转筋不止。用法用量:水煎汤熏洗,或以帛蘸汤熨患处。摘录:《赤水玄珠》卷十六
-
汤
汤㈠(tāng,音堂)①热水。《灵枢·九针十二原》:“刺诸热者,如以手探汤。”《素问·评热病论》:“饮之服汤。”马莳注:“又当饮之以汤剂。”㈡(tàng,音烫)通“烫”。《史记·扁鹊仓公列传》:“疾之居腠理也,汤熨之所及也。”
-
绿白散
《洞天奥旨》卷十二:方名:绿白散组成:石绿1钱,白芷1钱,黄柏1钱。主治:鼻疳,肾疳,头疮,耳疮。《卫生宝鉴》卷十三:方名:绿白散组成:苦参不拘多少。《圣济总录》卷七十六:方名:绿白散组成:绿矾半两,白矾半两,石灰半两,铅丹半两(4味同入罐子内烧通赤,放冷,研),龙骨半两,赤石脂半两,缩砂仁半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