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宗
治症与曲垣、秉风略同。分布着肩胛上神经。主治病症:天宗穴主治肩胛疼痛,肘臂外后侧痛,乳痈,胸胁支满,咳嗽,肋间神经痛,乳腺炎,落枕,肩周炎,肘外廉后侧痛,颊颔肿,颊颌肿痛,咳逆抱心,肩关节周围炎,胸胁胀满,咳嗽,气喘,哮喘,肩背软组织损伤等。现代研究证明,针刺天宗配肩井,对乳腺增生有很好的疗效。
-
秉风
秉风别名肩解。所属部位:肩胛秉风穴的定位:标准定位:秉风穴在肩胛部,冈上窝中央,天宗直上,举臂有凹陷处。布有锁骨上神经后支和副神经,深层为肩胛上神经;主治病症:秉风穴主治肩臂疼痛,上肢酸麻,落枕,项强不得回顾,肩周炎,肩胛痛,上肢麻痹,肩痛不举,冈上肌腱炎,肩胛神经痛,咳嗽顽痰,支气管炎等。
-
曲垣
概述:曲垣为经穴名(qūyuánSI13)。正坐取穴。分布着第二胸神经后支外侧支,副神经,深层为肩胛上神经肌支。主治病症:曲垣穴主治肩胛部疼痛,拘挛,肩背疼痛,颈项强急,冈上肌腱炎,肩关节周围炎,肩胛痛,肩周炎,偏瘫,肩胛拘急痛闷,肩关节周围软组织疾病,呼吸困难等。曲垣穴配秉风、天宗、曲池治偏瘫。
-
打嗝
又称吃逆、吃忒。本症可见于胃、膈肌痉挛和神经性呃逆,亦可见于危重病证。掐按内关穴:用手指掐内关穴,此穴位于手腕内侧第一横纹下约2横指处,其止打嗝的效果也比较好。指压天突穴法:用拇指按压天突穴,由轻到重,指端稍向下用力,患者自觉有酸胀感,并憋气,约1min左右起手。按压中脘:用拇指指端轻轻按压中脘20次。
-
喇嘛穴
喇嘛穴为经外奇穴名。出《北京中医》。位于肩胛部,在天宗与腋后皱襞尽端连线上,距天宗1.5寸处。主治咽喉炎。一般直刺0.5~1.0寸。
-
妊娠乳痈
治疗:治宜托里解毒,兼顾胎元,方用托里解毒汤(人参、黄芪、当归、芍药、白术、茯苓、陈皮、连翘、白芷、金银花、甘草),并结合外治法。或隔蒜灸之;治则: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处方:肩井天宗合谷膻中少泽太冲膺窗方义:肩井为治疗乳痈经验穴,有消肿散结之功;随证配穴:气郁—期门、行间,胃热—梁丘、足三里。
-
扁肩
扁肩为经穴别名。出《经穴汇解》。属手阳明大肠经。为手阳明、阳蹻脉的交会穴。层次解剖:皮肤→皮下组织→三角肌→三角肌下囊→冈上肌腱。如肩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手臂挛急、臂神经痛及瘿气、瘰疬、风热瘾疹等。本穴配天宗、肩髎治肩周炎;配肩髃、曲池治瘰疬;配阳溪治风疹。一般直刺或针尖向肘部斜刺1.0~
-
手太阳小肠经穴
手太阳小肠经穴指归属于手太阳小肠经的穴位,据《针灸甲乙经》及《医宗金鉴》等书载,计有:少泽、前谷、后溪、腕骨、阳谷、养老、支正、小海、肩贞、臑俞、天宗、秉风、曲垣、肩外俞、肩中俞、天窗、天容、颧髎、听宫。
-
肩聊
肩聊为经穴别名。出《太平圣惠方》。出《针灸甲乙经》。属手少阳三焦经。穴在肩部骨隙中,故名。层次解剖:皮肤→皮下组织→三角肌→小圆肌→大圆肌→背阔肌腱。有祛风湿、调气血、通经络作用。本穴配条口透承山,肩髎透极泉治肩周炎,配阳谷、天宗治臂痛。一般直刺1.0~
-
臑窌
臑窌为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臑会为经穴名(NàohuìTE13)。属手少阳三焦经。为手少阳、阳维脉的交会穴。层次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肱三头肌长头及外侧头→桡神经→肱三头肌内侧头。有舒筋活血、消肿散结的作用。本穴配天窗、扶突治甲状腺肿大;配天宗、肩髎治肩周炎。一般直刺0.5~
-
肩骨
肩骨为穴名。见《东医宝鉴》。属手阳明大肠经。为手阳明、阳蹻脉的交会穴。层次解剖:皮肤→皮下组织→三角肌→三角肌下囊→冈上肌腱。如肩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手臂挛急、臂神经痛及瘿气、瘰疬、风热瘾疹等。本穴配天宗、肩髎治肩周炎;配肩髃、曲池治瘰疬;配阳溪治风疹。一般直刺或针尖向肘部斜刺1.0~
-
肩隅
肩隅即肩髃。出《灸法图残卷》。出《针灸甲乙经》。属手阳明大肠经。为手阳明、阳蹻脉的交会穴。层次解剖:皮肤→皮下组织→三角肌→三角肌下囊→冈上肌腱。如肩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手臂挛急、臂神经痛及瘿气、瘰疬、风热瘾疹等。本穴配天宗、肩髎治肩周炎;配阳溪治风疹。一般直刺或针尖向肘部斜刺1.0~
-
肩穴
肩穴为经穴别名。出《理瀹骈文》。属手阳明大肠经。为手阳明、阳蹻脉的交会穴。层次解剖:皮肤→皮下组织→三角肌→三角肌下囊→冈上肌腱。如肩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手臂挛急、臂神经痛及瘿气、瘰疬、风热瘾疹等。本穴配天宗、肩髎治肩周炎;配肩髃、曲池治瘰疬;配阳溪治风疹。一般直刺或针尖向肘部斜刺1.0~
-
漏肩风
漏肩风的症状:漏肩风初起以肩部疼痛为主,日轻夜重,活动后稍缓,伴不同程度的功能受限;针灸治疗:取肩髃、肩髎、肩贞、肩内陵、天宗、臂臑、曲池、外关、合谷、条口透承山、阿是穴等穴。强刺激,行针时嘱患者适当活动患肢。穴位注射疗法:选压痛点注射10%葡萄糖注射液5毫升或1%盐酸普鲁卡因5毫升(先行皮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