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禾髎
如面神经麻痹及痉挛、鼻炎、鼻塞、鼻衄、鼻息肉等。刺灸法:直刺或斜刺0.3~0.5寸,局部胀痛;禾髎配地仓、颊车、四白、阳白,有祛风活络作用,主治口歪,口禁不开,鼻塞。文献摘要:《针灸甲乙经》:鼻窒口僻,清涕出不可止,鼽衄有痈,禾髎主之。《针灸大成》:主尸厥及口不可开,鼻疮息肉,鼻塞不闻香臭,鼽衄不止。
-
口禾髎
即禾髎,代号LI19。别名:和窌(《备急千金要方》),长频(《铜人腧穴针灸图经》),长颊(《针灸聚英》),长髎(《针灸大全》),长顪, 。口禾髎配地仓、颊车、上关、牵正、地仓、四白、阳白,治面神经麻痹。刺灸法:刺法:直刺0.3~《针灸大成》:主尸厥及口不可开,鼻疮息肉,鼻塞不闻香臭,鼽衄不止。
-
面八邪
主治头、目等疾患,如头痛目眩、目赤肿痛、迎风流泪、胬肉攀睛、眼睑 动、目翳、颊痛、鼽衄、项强不可回顾、癫痫、尸厥、狂证、小儿惊风等。一般直刺或斜刺0.3~主要用于治疗胸肺、颈项等部疾患,如胸满气逆、呼吸喘鸣、咽喉肿痛、瘿气、喘息、食不下,以及高血压、支气管哮喘、扁桃体炎、颈淋巴结核、甲状腺肿等。
-
䪼
2.经穴别名。别名:和窌(《备急千金要方》),长频(《铜人腧穴针灸图经》),长颊(《针灸聚英》),长髎(《针灸大全》),长顪, 。口禾髎配地仓、颊车、上关、牵正、地仓、四白、阳白,治面神经麻痹。刺灸法:刺法:直刺0.3~《针灸大成》:主尸厥及口不可开,鼻疮息肉,鼻塞不闻香臭,鼽衄不止。
-
长髎
概述:长髎为经穴别名。别名:和窌(《备急千金要方》),长频(《铜人腧穴针灸图经》),长颊(《针灸聚英》),长髎(《针灸大全》),长顪, 。口禾髎配地仓、颊车、上关、牵正、地仓、四白、阳白,治面神经麻痹。刺灸法:刺法:直刺0.3~《针灸大成》:主尸厥及口不可开,鼻疮息肉,鼻塞不闻香臭,鼽衄不止。
-
和窌
别名:和窌(《备急千金要方》),长频(《铜人腧穴针灸图经》),长颊(《针灸聚英》),长髎,长顪, 。口禾髎配迎香、印堂、合谷治鼻疾。口禾髎配地仓、颊车、上关、牵正、地仓、四白、阳白,治面神经麻痹。刺灸法:刺法:直刺0.3~《针灸大成》:主尸厥及口不可开,鼻疮息肉,鼻塞不闻香臭,鼽衄不止。
-
长频
概述:长频为经穴别名。别名:和窌(《备急千金要方》),长频(《铜人腧穴针灸图经》),长颊(《针灸聚英》),长髎(《针灸大全》),长顪, 。口禾髎配地仓、颊车、上关、牵正、地仓、四白、阳白,治面神经麻痹。刺灸法:刺法:直刺0.3~《针灸大成》:主尸厥及口不可开,鼻疮息肉,鼻塞不闻香臭,鼽衄不止。
-
长颊
即禾髎,代号LI19。别名:和窌(《备急千金要方》),长频(《铜人腧穴针灸图经》),长颊(《针灸聚英》),长髎(《针灸大全》),长顪, 。口禾髎配地仓、颊车、上关、牵正、地仓、四白、阳白,治面神经麻痹。刺灸法:刺法:直刺0.3~《针灸大成》:主尸厥及口不可开,鼻疮息肉,鼻塞不闻香臭,鼽衄不止。
-
长顪
即禾髎,代号LI19。别名:和窌(《备急千金要方》),长频(《铜人腧穴针灸图经》),长颊(《针灸聚英》),长髎(《针灸大全》),长顪, 。口禾髎配地仓、颊车、上关、牵正、地仓、四白、阳白,治面神经麻痹。刺灸法:刺法:直刺0.3~《针灸大成》:主尸厥及口不可开,鼻疮息肉,鼻塞不闻香臭,鼽衄不止。
-
禾聊
禾聊即禾髎。出《太平圣惠方》。口禾髎为经穴名(KǒuhéliáoLI19)。出《针灸甲乙经》。属手阳明大肠经。有祛风邪,通鼻窍作用。如面神经麻痹及痉挛、鼻炎、鼻塞、鼻衄、鼻息肉等。配地仓、颊车、阳谷治面神经麻痹;配迎香、印堂、合谷治鼻疾;配印堂、列缺治鼻出血。一般直刺或斜刺0.3~
-
和𢨺
^^为经穴别名。出《外台秘要》。禾髎即口禾谬。口禾髎为经穴名(KǒuhéliáoLI19)。出《针灸甲乙经》。属手阳明大肠经。有祛风邪,通鼻窍作用。如面神经麻痹及痉挛、鼻炎、鼻塞、鼻衄、鼻息肉等。配地仓、颊车、阳谷治面神经麻痹;配迎香、印堂、合谷治鼻疾;配印堂、列缺治鼻出血。一般直刺或斜刺0.3~
-
禾胶
禾胶即禾髎。见《圣济总录》。口禾髎为经穴名(KǒuhéliáoLI19)。出《针灸甲乙经》。属手阳明大肠经。有祛风邪,通鼻窍作用。如面神经麻痹及痉挛、鼻炎、鼻塞、鼻衄、鼻息肉等。配地仓、颊车、阳谷治面神经麻痹;配迎香、印堂、合谷治鼻疾;配印堂、列缺治鼻出血。一般直刺或斜刺0.3~
-
禁灸穴歌
见汪机《针灸问对·卷之下》:“禁灸之穴四十五,承光哑门并风府,天柱素髎临泣上,睛明攒竹迎香数,禾髎颧髎丝竹空,头维下关与脊中,肩贞心俞白环俞,天牖人迎共乳中,周荣渊液并鸠尾,腹哀少商鱼际同,经渠天府中冲位,阳关阳池地五会,隐白漏谷阴陵泉,条口犊鼻并阴市,伏兔髀关及委中,殷门申脉承扶忌。”
-
鼻孔
禾髎所在。《黄帝内经灵枢·师传》:“鼻孔在外,膀胱漏泄。”又称明堂。是隆起于面部正中的呼吸、嗅觉器官。頞以下至鼻准,有鼻柱骨突起,又名鼻梁、天柱。鼻孔内有鼻毛,鼻孔深处称为鼻隧。司嗅觉、助发音,为肺系之所属。头面为诸阳所聚,鼻居面中为阳中之阳,是清阳交会之处。
-
(出页)(zhuō,音倬)
(出页)(zhuō,音倬)①人体部位名。指眼眶下面的骨。相当于解剖学上的上颌骨与颧骨构成眼眶的下侧部分。《灵枢·经脉》:“三焦手少阳之脉…以屈下颊,至(出页)”②经穴别名。出《外台秘要》。参见该条。
-
髎
概述:髎:1.同窌;多用于命名骨骼孔隙上的穴位,如八髎、巨髎、禾髎等。髋为耳穴名。主治髋关节疼痛、坐骨神经痛。一般用埋针、压籽法、刺血法等进行刺激。《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尾骶骨即尻骨也,其形上宽下窄,上承腰脊诸骨,两旁各有四孔,名曰八髎。”
-
三叉神经痛埋线法
三叉神经痛埋线法是在相应穴位埋植入羊肠线以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方法。第一支痛取主穴攒竹、阳白、眉中、印堂,配穴太阳、头维、至阳、丝竹空、太冲;第二支痛取主穴四白、迎香,配穴听会、内庭、禾髎、巨髎、听宫;第三支取主穴承浆、颊车,配穴大迎、地仓、听会、翳明(各穴可 流使用);共用穴为合谷、下关、三间。
-
鼻流
鼻流为经外奇穴名。《经外奇穴治疗诀》列作奇穴。位于鼻孔口,禾髎穴上方正鼻孔口之中间处。主治中风、面瘫、鼻塞、流涕、鼻炎、嗅觉减退、三叉神经痛、咀嚼肌痉挛等。《备急千金要方》:“涕出不止,灸两鼻孔与柱齐七壮。”《经外奇穴治疗诀》列作经外穴,名鼻流。斜刺0.3-0.5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