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
骑竹马灸法
骑竹马灸法为灸法之一。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瘢痕灸法。该法最早见于东轩居士《卫济穴书》。指在骑竹马穴施灸以治疗外科痈疽病的方法。
-
备急灸法
书中载述痈疽、疔疮、腹痛、吐泻等20种病症的灸治法。后载“骑竹马灸法”“醋熨法”“盦散法”等,并绘有附图。十二世纪中期(南宋初)闻人耆年编。1245年孙炬卿重刊,并附佚名氏《骑竹马灸法》及《竹阁经验备急药方》二种,三书合为一书,仍称《备急灸法》。《骑竹马灸法》介绍了痈疽发背的一种灸法,其取穴法十分独特。
-
宋本备急灸法
《骑竹马灸法》介绍了痈疽发背的一种灸法,其取穴法十分独特。《备急灸法》选入的22则灸法处方,均出自历代名医之手,其中孙思邈9首,葛洪7首,张文仲2首,仓公、华佗、徐文伯、甄权各1首。如肠痈“灸两肘尖各百炷”,卒暴心痛“灸掌后三寸两筋间左右各十四壮”,急喉痹“宜急于两手小指甲后各灸三炷”等。
-
竹阁经验备急药方
12世纪中期南宋·闻人耆年撰于1226年。1245年孙炬卿重刊,并附佚名氏《骑竹马灸法》及《竹阁经验备急药方》二种,三书合为一书,仍称《备急灸法》。书中介绍了22种急性疾病的灸法,并附简明图说。《骑竹马灸法》介绍了痈疽发背的一种灸法。《竹阁经验方》记录了30多个验方。建国后有影印本。
-
灸感
灸感为灸法术语。指病人因施用灸法而出现的温热或麻木、虫行等感觉。感传所到的部位可见微汗,肌肉震颤以及某些脏腑器官的功能活动,如胃肠蠕动、鼻腔通畅等。《备急灸法、骑竹马灸法》:“灸罢二穴…其艾火即随流注先至尾闾,其热如蒸,又透两外肾,俱觉蒸热,移时复流足涌泉穴,自下而上,渐渐周遍一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