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辟病散
别名:珍珠贝母散、辟瘟病散、珍珠散处方:珍珠1分,桂肉1分,贝母3分,杏仁2分(熬),鸡子白(熬令黄黑)3分。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辟温病。主用法用量:珍珠贝母散(《圣济总录》卷三十三)、辟瘟病散(《普济方》卷一五一)、珍珠散(《普济方》卷一五一)。摘录:《肘后》卷八
-
辟温粉肌散
处方:芎1两,白术2两,藁本(去土)2两,米粉4两。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辟温。主用法用量:粉肌。摘录:《元和纪用经》
-
解毒锭
处方:明雄黄、大蒜、糯米粽。功能主治:辟一切邪气妖氛。主诸蛇蝎蜈蚣等伤及各种毒症。用法用量:端午日午时合成锭。佩之于身,如行水陆之路,能辟一切邪气妖氛。外敷诸蛇蝎蜈蚣等伤,内服解各种毒症,俱用烧酒或开水调治。摘录:《卫生鸿宝》卷六引《验方摘要》
-
避瘟丸
处方:雄黄(好者)鬼箭羽丹参赤小豆各30克制法:上药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解毒辟秽,预防瘟疫。用法用量:每服5丸,空腹时用温汤送下。备注:方中雄黄能解毒杀虫辟秽;鬼箭羽可治恶疰心痛,有破血之功;赤小豆解毒渗湿。摘录:《医方简义》卷三
-
金虎汤
别名:金骨汤处方:金1斤,虎头骨1枚。功能主治:辟恶气。主小儿惊。用法用量:金骨汤(《圣济总录》卷一六七)。摘录:《千金》卷五
-
粉身散
处方:芎藭4两,藁本4两,远志4两,白术4两,米粉1斗(研)。制法:上为散。功能主治:辟温。主用法用量:粉身。若欲多时,加药增粉用之。摘录:《普济方》卷一五一引《删繁方》
-
粉身方
别名:粉身散处方:芎藭、白芷、藁本各等分。制法:上药治下筛。功能主治:辟温病。主用法用量:粉身散(《千金》卷九)。摘录:《肘后方》卷八引姚大夫方
-
辨疫琐言
《辨疫琐言》温病著作。清·李炳撰。李氏对《温疫论》中立论处方颇多异议,认为吴氏《温疫论》仍以伤寒法治温病,未能中病。主张用清轻开肺、芳香辟秽为主治疗疫病,并创用清气饮方。现有《珍本医书集成》本等。
-
玉树油
《赵炳南临床经验集》:组成:桉叶油等。功效:辟秽解毒,消肿止痛。用法用量:涂油于患处,每日数次。用药禁忌:皮肤破损处忌用。
-
苏合香酒
《寿亲养老》卷四:组成:苏合香丸(有脑子者,炙去脑子)。功效:除百病,辟四时寒邪不正之气。用法用量:用十分好醇酒(旧酒尤佳),每夜将5丸浸1宿。次早温服1杯。
-
扇坠香
《医统》卷九十八:方名:扇坠香组成:檀香2斤,沉香2斤,排草1斤半,零陵香半两,丁香半两,酥合油半两,桂枝4两,黄板(即黄连)4两,甘松4两,三柰4两,白芷4两,麝香1两,冰片半两,白及面2斤,蜜4斤。功效:芳香辟秽。
-
姜露
出处:《纲目拾遗》拼音名:JiānɡL 来源:为姜科植物姜的鲜根茎的蒸馏液。功能主治:辟寒,解中霜雾毒,驱瘴,消食化痰。用法用量:内服:炖温,3~5钱。摘录:《*辞典》
-
脬转
脬转病名。即转胞。《太平圣惠方·治脬转诸方》:“夫脬转者,是脬屈辟,小便不通。”详转胞条。
-
丁香熟水
处方:丁香1-2粒。功能主治:快脾利气,定痛辟寒。主腹胁冷寒胀满。用法用量:捶碎,入壶,倾上滚水,其香郁然。摘录:《李氏医鉴》卷二
-
鲜佩兰露
《中药成方配本》:方名:鲜佩兰露组成:鲜佩兰1斤。功效:辟秽疏表。主治:暑湿头晕。用法用量:每用4两,隔水温服。制备方法:用蒸气蒸溜法,每斤吊成露2斤。
-
蚺蛇酒
《本草纲目》卷二十五:方名:蚺蛇酒组成:蚺蛇肉1片,羌活1两。功效:杀虫辟瘴。主治:诸风痛痹,癞风,疥癣,恶疮。用法用量:上药用袋盛,同曲置于缸底,糯饭盖之,酿成酒饮;亦可浸酒。用药禁忌:忌风及欲事。
-
王邦傅
王邦傅为明末清初医家。曾活动于江苏扬州一带。因体弱多病,遵父命改儒习医。究心《脉诀》10余年,逐节疏释,详论博引,且以河图洛书之说阐《脉诀》奥旨,著《脉诀乳海》6卷,力辟“《脉诀》为高阳生伪作”之说。
-
司马子微
司马子微即司马承桢。司马承桢为唐代道士。师事潘师正,学辟毂导引之术,颇著成效。武则天(公元690)至玄宗(公元750)之间,曾多次被召见。后定居于王屋山。卒年八十九岁,谥贞白先生。著有《天隐子》一书。
-
司马承桢
司马承桢为唐代道士。字子微。温州人。师事潘师正,学辟毂导引之术,颇著成效。武则天(公元690)至玄宗(公元750)之间,曾多次被召见。后定居于王屋山。卒年八十九岁,谥贞白先生。著有《天隐子》一书。
-
瞤瘛
瞤瘛①肌肉掣动而抽搐。《素问·气交变大论》:“筋骨并辟,肉瞤瘛,目视(目巟)(目巟)。”②眼皮跳动而引急。《素问·至真要大论》:“厥气上行,面如浮埃,目乃瞤瘛。”
-
林则徐
林则徐(1785-1850年)清末政治家。福建候官(今闽侯人)。嘉庆进士。道光十八年(1838年)在湖广总督任内禁止鸦片,1840年任两广总督,值鸦片战争爆发,抗击英军,屡建功勋。道光十二年,夫人患肝疾,邀名医何其伟往诊。以十八味药作为基础,可制成丸或膏剂服用。民间相传此方为“林文忠公戒烟方”或简称为“林十八”。
-
广肠
广肠为人体部位名,指包括乙状结肠和直肠的肠段。《黄帝内经灵枢·肠胃》:“广肠传脊,以受回肠,左环叶脊上下,辟大八寸,径二寸寸之大半,长二尺八寸。”《证治要诀》:“广肠,言其广阔于大小肠也。”
-
辟积
辟积指病邪积聚。《素问·生气通天论》:“阳气者,烦劳则张,精绝,辟积于夏,使人煎厥。”(一说读作“辟(bì)积”,即“襞积”。指衣裙之褶,引伸为多次重复累积)。
-
步莲散
处方:牡蛎(火煅)、白矾(火枯干)、黄丹、密陀僧各等分。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辟脚汗,除秽气。主用法用量:掺脚趾缝中。摘录:《医方类聚》卷二一一引《琐碎录》
-
法制桃仁
处方:桃仁1斤,吴茱萸4两,青盐4两。制法:上共炒熟,以新瓦密封,7日取出拣去茱盐,将桃仁去皮尖。功能主治:辟瘴疠。主用法用量:每嚼10-20枚。摘录:《串雅外编》卷三
-
粉肌散
《元和纪用经》:粉肌散:处方:芎藭1两,白术2两,藁本(去土)2两,米粉4两。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辟温。主用法用量:粉身。摘录:《元和纪用经》
-
干散
别名:干敷散处方:大麻仁1两,柏子仁1两,干姜1两,细辛1两,附子半两(炮)。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辟温疫。主用法用量:干敷散(《古今录验》引许季山方,见《外台》卷四)。摘录:《肘后方》卷二
-
攻寒汤
处方:高良姜1两,桂心1两,甘草3两。功能主治:复阳气,逐寒邪,辟瘴疫。主用法用量:将姜、桂碎锉,以清油半两煎,不住搅,候焦褐色,取出,旋放冷,3味同为末。空心沸汤入盐点服。摘录:《普济方》卷一九九
-
椒柏酒
处方:椒37粒,东向侧柏叶7枝。功能主治:辟一切疫疠不正之气。主用法用量:除夕浸酒1瓶。元旦饮之。摘录:《本草纲目》卷二十五
-
辟秽香
处方:苍术1斤,大黄半斤。制法:上锉细,研末。功能主治:辟秽。主用法用量:痘家常宜焚之。摘录:《痘疹世医心法》卷二十三
-
颇儿必汤
处方:颇儿必(即羊辟膝骨,水洗净)30~40个功能主治:利血脉,益经气。治男女虚劳,寒中,羸瘦,阴气不足。用法用量:用水4升,熬取1升,澄滤净,去油、滓,再凝定。服如饮食,任意多少。摘录:《饮膳正要》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