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
辨疫琐言
《辨疫琐言》温病著作。清·李炳撰。李氏对《温疫论》中立论处方颇多异议,认为吴氏《温疫论》仍以伤寒法治温病,未能中病。主张用清轻开肺、芳香辟秽为主治疗疫病,并创用清气饮方。现有《珍本医书集成》本等。
-
时疫
病因病机:因疠气疫毒从口鼻传人所致。症状:《不知医必要·时疫》:“此症有由感不正之气而得者,或头痛,发热,或颈肿,发颐,此在天之疫也。若一人之病,染及一室,一室之病,染及一乡、一邑,其症憎寒,壮热,口吐黄涎,乃在人之疫也。”治疗:治宜疏利、解秽、清中,攻下等法。《辨疫琐言》:“世之宗瘟疫论者…
-
焦循
焦循(1763-1820年)清代学者。字理堂(或作里堂),晚号里堂老人。尤擅易学、算学,亦精医理。辑有《吴氏本草》一卷(1792年),多取材于《太平御览》等,今存其手校稿本。尝与名医李炳交厚,将李炳医案集成《李翁医记》二卷。李氏之书稿《辨疫琐言》书稿则由焦氏子抄录传世。另著有《雕菰楼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