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痘疹会通
《痘疹会通》痘疹专著。五卷。清·曾香田辑。刊于1786年。本书参考痘疹有关文献,结合作者的经验编成。前四卷为痘疹的证治与方剂,附种人痘法。末卷论述麻疹。现有初刻本等清刻本。
-
天水散
治暑湿身热,心烦口渴,小便不利,及三焦湿热,小便淋痛。《痘疹传心录》卷十五方之天水散:组成:滑石5两,甘草1两,黄柏1两。《痘疹会通》卷四方之天水散:组成:人参、当归、川芎、白术、陈皮、楂肉、黄芩、木香、上桂、淫羊藿、穿山甲、甘草。(2)取本品约0.5g,滴加稀盐酸,即有气泡发生。上海市药品检验所起草
-
保婴稀痘神验丹
别名稀痘丹处方麝香5厘,朱砂1钱,大蓖麻子36粒(去壳取肉,拣肥白者)。制法先将朱砂为末,次入麝香研匀,后将蓖麻子肉加入一处,共为细末,须要端阳午时,洁诚合制。功能主治预防痘疮。主用法用量稀痘丹(《痘疹会通》卷四)。如周岁小儿,再于七月七日、九月九日午时依前法搽之。摘录《沈氏经验方》
-
调气养血汤
《回春》卷六:调气养血汤:处方:香附米(炒)1钱,乌药1钱,砂仁1钱,当归1钱,川芎1钱,白芍(酒炒)1钱,熟地黄(姜汁浸,焙)1钱,甘草(炙)3分。摘录:《回春》卷六《痘疹会通》卷四:方名:调气养血汤组成:人参、黄耆、半夏(制)、甘草、川芎、蝉退、陈皮、归身、桔梗、淫羊藿、云茯苓。
-
对金饮
《丹台玉案》卷四:对金饮:处方:黄连槐花苍术各3.6克甘草白术厚朴枳壳陈皮藿香当归各3克功能主治:清热燥湿,凉血止血。主湿热侵袭大肠,血络损伤,大便下血。功能主治:大肠下血。用法用量:水煎,食前服。摘录:《玉案》卷四《痘疹会通》卷四:组成:陈皮5分,甘草5分,苍术8分。主治:吐泻伤食。
-
二冬二母汤
治内伤燥痰,连嗽不已,或肺热身肿,燥咳烦满。处方:麦冬天门冬知母川贝母功能主治:《症因脉治》卷二方之二冬二母汤有养阴润肺,化痰止咳的功效。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症因脉治》卷二《痘疹会通》卷五方之二冬二母汤:组成:知母、浙贝母、天冬、麦冬、桑皮、杏仁、前胡、枳壳、竹茹、甘草、荆芥、银花、望月砂。
-
分阴理阳汤
处方:人参、苏叶、葛根、桔梗、北柴胡、黄芩、陈皮、甘草。功能主治:痘疹邪气正气相持者。用法用量:煨生姜为引。摘录:《痘疹会通》卷四
-
寒热相兼汤
处方:人参、黄耆、川芎、当归、白芷、楂肉、防风、桔粳、甘草、陈皮、紫草、黄芩、地黄。功能主治:痘疹半红紫,半灰白。注意:八九日后不宜用。摘录:《痘疹会通》卷四
-
黑成散
处方:紫草4两,牛黄少许。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小儿痘疹,遍身黑点如墨洒者。用法用量:每服3-4分,糯米汤化下。摘录:《痘疹会通》卷四
-
黄耆白芷汤
处方:黄耆、白芷、枸杞、甘草、制首乌各等分。功能主治:痘疹当靥不靥。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痘疹会通》卷四
-
急救绿豆丸
处方:绿豆250克车前子大麦冬灯草甘草各60克制法:上药共研细末,滴水为丸,如绿豆大,朱砂15克为衣。功能主治:清热解暑,生津利尿。治夏月中暑受热,霍乱吐泻,腹痛转筋,痢疾。用法用量:每服3克,温茶送下。摘录:《痘疹会通》
-
加味羌活汤
处方:羌活、防风、升麻、柴胡、当归、川芎、藁本、细辛、黄芩、白菊花、蔓荆子各等分。功能主治:痘后面目浮肿。摘录:《痘疹会通》卷四
-
加味祛邪补气散
处方:诃子、豆蔻、浙贝、花粉、硼砂、麦冬、乌梅、白芷、首乌、僵蚕、丁香、芡实、紫河车、莲肉(为引)。功能主治:阴寒不和,脾气不收,吐泻并作。摘录:《痘疹会通》卷三
-
痂完余毒汤
处方:黄连、黄芩、栀子(炒)、白芍、牛蒡子、北柴胡、玄参、木通、连翘、薄荷、地皮、云茯苓、甘草。功能主治:痘后热毒不除,口动如食物状。用法用量:方中除柴胡外,诸药用量原缺。摘录:《痘疹会通》卷四
-
连翘人参汤
处方:人参、当归、白术、连翘、荆芥、陈皮、五味子。功能主治:解痘疹里虚。主摘录:《痘疹会通》卷四
-
连茱散
处方:川连5钱,吴萸2钱,竹叶1钱。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痘疹干呕。用法用量:每服5分,姜汤调下。摘录:《痘疹会通》卷四
-
牛蒡甘桔汤
牛蒡子桔梗陈皮天花粉黄连川芎赤芍药甘草苏木各3克功能主治:《外科正宗》卷四方之牛蒡甘桔汤主治颐毒表邪已尽,耳项结肿,微热不红而疼痛者。用法用量:水煎,食后服。摘录:《外科正宗》卷四《痘疹会通》卷五方之牛蒡甘桔汤:组成:炒牛蒡子1钱,桔梗3钱,甘草1钱,山豆根1钱,牛膝1钱,元参1钱。
-
参归助液汤
处方:人参、当归、熟地、白芍、麦冬、五味。功能主治:痘疹浆不能老,因内不足者。摘录:《痘疹会通》卷四
-
退红解毒汤
处方:紫草丹皮甘草连翘川连防风木通北柴胡地骨皮赤芍桔梗荆芥红花蝉蜕栀子羌活炒芩糯米竹叶石膏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血透疹。治痘疹初期,发热三四日不退,疹点大小不等,或红斑紫斑,黑赤焦枯,或腰疼。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痘疹会通》卷四
-
四物加芩连汤
《万氏女科》卷一:别名:四物加芩连知柏汤组成:归身5分,白芍5分,知母5分,生地5分,条芩5分,黄连1钱,川芎5分,熟地5分,黄柏7分。附注:芩连四物汤(《医统》卷八十八)、四物芩连汤(《赤水玄珠》卷二十一)、四物加黄芩黄连汤(《准绳 女科》卷一)、四物解毒汤(《痘疹会通》卷四)。
-
却邪补气散
《痘疹会通》卷三:组成:白芷、防风、桔梗、山楂、肉桂、川芎、人参、黄耆、甘草、慈菇。主治:痘疮贯脓3日在肺经。
-
十解散
《痘疹会通》卷四:组成:生耆、归尾、黄芩、川芎、白芷、连翘、天麻、荆芥、牛蒡子、防风、紫草、甘草。主治:痘疹初出,天庭、印堂形如蚕布,或如串字,或如梅花,或遍身大热,红赤黑陷,或头痛鼻涕者。
-
尾灵丹
《痘疹会通》卷四:方名:尾灵丹组成:鳝鱼数条。主治:痘后眼珠上起白星。用法用量:清水养2-3日,将刀割尾,以灯草蘸尾血点眼。
-
神楼散
《痘疹会通》卷三:方名:神楼散组成:白芍、白术、山药、山楂、肉桂、云苓、人参、黄耆、甘草、熟地、鹿茸。主治:痘疹将靥。
-
望月丸
《审视瑶函》卷四:方名:望月丸组成:望月砂4两(焙干),石决明(醋煅)1两,防风1两,白芍1两,谷精草1两,草决明1两,木贼1两,当归5钱。主治:痘入眼,致生翳膜。用法用量:小儿量其大小,或用1钱,或5分1丸,荆芥汤化下。制备方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附注:《痘疹会通》有蝉退。
-
紫草化斑汤
《痘疹会通》卷四:方名:紫草化斑汤组成:升麻、紫草、甘草、陈皮、枳壳、黄芩、黄连、木通。主治:热不清,发斑。用法用量:糯米、石膏为引。
-
紫龙丹
《痘疹会通》卷三:方名:紫龙丹组成:玳瑁石(火煅酒淬7次)、没石子2两,赤石脂1两。加减:热泻,兼四苓散服。制备方法:上为末。《程松崖先生眼科》:方名:紫龙丹组成:四六冰片2分5厘,真云麝子5分,血东丹3钱,扫盆2钱(即顶好轻粉)。如右眼睛有翳膜,将药吹入左耳内,用棉塞紧,一周时再吹,重者数次必愈。
-
散风散
《痘疹会通》卷四:方名:散风散组成:牛蒡子(半生)2钱,牛蒡子(半炒)2钱,陈皮3钱,槟榔1钱,甘草1钱。主治:痘疹黑陷里实之证。用法用量:每服5-7分,多不过1钱,食前蜜水调服。制备方法:上为细末。
-
二妙丹
《痘疹会通》卷四:二妙丹:处方:明雄黄2两,雌黄2钱,豆腐1块(4寸厚,方圆4寸)。若点痘疔时,取鸡冠血、黄酒调稀用之。用法用量:生姜汁调苏合香丸,仍用二陈汤加枳壳、木香煎,调下养正丹50丸。摘录:《朱氏集验方》卷五引《取效方》《走马疳急方》:组成:铜青、枯矾各等分。功效:杀虫,去湿,止痒。
-
有名漏浆散
《痘疹会通》卷四:组成:人参、菟丝、楂肉、黄耆、桑皮、归身、川芎、白芷。主治:痘疹糊涂一片,浆不满足者。
-
羌活救苦汤
《痘疹会通》卷四:方名:羌活救苦汤组成:羌活、防风、荆芥、白芷、黄芩、连翘、牛蒡子、薄荷、蔓荆子、人中黄、甘草。《痘疹心法》卷二十二:方名:羌活救苦汤组成:羌活、白芷、川芎、蔓荆子、防风、桔梗、黄芩、连翘、升麻、大力子、人中黄各等分。用法用量:加薄荷叶7片,水1盏,煎7分,去滓,食后温服。
-
清地退火汤
《赤水玄珠》卷二十八:方名:清地退火汤别名:清里退火汤组成:地骨皮1钱,地肤子1钱,牛蒡子8分,紫草8分,葛根8分,连翘6分,当归5分,木通3分,蝉蜕2分。用法用量:上加生姜1片,水煎服。《痘疹会通》卷三:方名:清地退火汤组成:归尾、红花、桔梗、连翘、荆芥、川芎、川连、地骨皮、木通、羌活、柴胡。
-
清胃石膏汤
《痘疹会通》卷五:方名:清胃石膏汤组成:金钗石斛1钱5分,桔梗1钱5分,甘草5分,元参1钱,煨石膏1钱5分,黄连4分,炒黄柏3分,牛蒡子1钱,连翘(去心)6分,荆芥3分,生地3钱,花粉8分。主治:小儿麻后,牙疳黑烂。用法用量:加西河柳2钱,清水煎服。
-
移星换斗方
《痘疹会通》卷四:方名:移星换斗方组成:麦冬(去心)1两。主治:眼中痘疮。用法用量:贴脚心涌泉穴。如痘在左眼,包右脚心;痘在右眼,包左脚心。制备方法:上捣烂,以绢布包。
-
紫草凉血散
《痘疹会通》卷五:方名:紫草凉血散组成:紫草、生地、丹皮、川黄连、花粉、黄芩、栀子。主治:麻疹干红焦紫。用法用量:加益元散、淡竹叶,水煎服。
-
普济回春散
《痘疹会通 霍乱转筋治法》:方名:普济回春散组成:制川朴1两,淡附子5钱,煨木香5钱,法半夏1两,丁香5钱,檀香1两,制茅术1两,广藿香1两,宣木瓜5钱,乌梅肉1两。主治:霍乱初发时,冷汗口渴,或吐或泻,或吐泻交作者。用法用量:每服3钱,用阴阳水送下。制备方法:上共为细末,磁瓶收贮。
-
防风藁本汤
处方:防风、藁本、生地、薄荷、连翘、荆芥、蝉蜕、红花、甘草、牛蒡子、元明粉、紫草。功能主治:痘疹。用法用量:灯心为引。摘录:《痘疹会通》卷四
-
葛根麦门冬散
别名:葛根麦门冬汤、干葛麦冬汤处方:葛根3钱,麦门冬(去心)4钱,人参2钱,石膏半两,川升麻2钱,甘草2钱,茯苓2钱,赤芍药1钱。功能主治:外除表邪,内清胃火,兼补元气。主小儿热毒斑疹,头痛壮热,心神烦闷。用法用量:葛根麦门冬汤(《保婴撮要》卷十八)、干葛麦冬汤(《痘疹会通》卷四)。摘录:《小儿痘疹方论》
-
寒战咬牙汤
处方:人参、丁香、肉桂、川芎、黄耆、白术、楂肉、豆蔻、甘草。功能主治:痘出顶陷灰白,寒战咬牙,口不渴,大便泻者。用法用量:生姜为引,木香磨水冲服。摘录:《痘疹会通》卷四
-
黄连败毒散
《痘疹会通》卷四:黄连败毒散:处方:栀子(炒)、连翘、当归、川芎、黄芩、生地、防风、荆芥、牛蒡子、北柴胡、甘草、赤芍。功能主治:痘疹收靥发热痈毒。摘录:《痘疹会通》卷四《异授眼科》:方名:黄连败毒散组成:黄连、黄柏、黄芩、独活、羌活、防风、当归、连翘、藁本、桔梗、人参、苏木、甘草、黄耆各等分。
-
加减升麻汤
《种痘新书》卷四:加减升麻汤:处方:升麻1钱,防风6分,桔梗5钱,川芎5钱,陈皮5钱,牛蒡8分,连翘8分,山楂8分,柴胡8分,蝉退4分,赤芍6分,甘草3分,木通5分。衄血,加犀角、栀炭;秘结气喘,壮热烦躁,面目浮肿,舌苔甚粗,身热恶寒,四肢厥冷,加千里马;腹膨呕泻,鼻酸,加山楂、川朴、六曲;腰痛,加羌活、独活。
-
加味清地退火汤
处方:羌活、石膏、知母、元参、豆根、紫草、红花、归尾、丹皮、犀角、大黄、蚯蚓。功能主治:痘疮见点,热毒俱盛者。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痘疹会通》卷三
-
解毒退痈汤
处方:归尾、北柴胡、防风、大力子、赤芍、栀仁、甘草、乌药、薄荷、木通、楂肉、枳壳、桔梗、川连、连翘。功能主治:痘疮收完之际,手足遍身成痈毒。摘录:《痘疹会通》卷四
-
解肌散火汤
处方:葛根、防风、楂肉、桔梗、牛蒡子、升麻、紫草、红花、北柴胡、赤芍、黄芩、甘草。功能主治:痘疹初热。用法用量:芫荽为引。摘录:《痘疹会通》卷四
-
荆防渗湿散
处方:人参、荆芥、防风、白芷、云茯苓、漂术、苍术(制过)、甘草。功能主治:痘疹溃烂不靥。摘录:《痘疹会通》卷四
-
羚羊解毒汤
《张氏医通》卷十五:羚羊解毒汤:处方:紫草1钱,黑参1钱,柴胡8分,荆芥6分,蝉蜕4分,川芎5分,红花3分,山楂1钱,连翘8分,木通7分,羚羊角尖(镑细)1钱。摘录:《张氏医通》卷十五《痘疹会通》卷五:方名:羚羊解毒汤组成:羚羊角、生地、丹皮、川连、地骨皮、黄芩、花粉、甘草、桑皮、石膏、牛蒡子。
-
内助调气汤
《痘疹会通》卷四:组成:人参、黄耆、白术、藿香、云茯苓、酒白芍、归身、牛蒡子。主治:痘疹,初见点时,吐泻并作,其色灰白者。用法用量:生姜、大枣为引。
-
水杨汤
《医统》卷八十三:组成:金毛狗脊1两,五倍子1两,枯矾1两,鱼腥草1两,水杨根1两,川黄连1两。用法用量:用有嘴瓦罐煎熟,预以竹筒,两头去节,接罐嘴,引热气熏入阴中;制备方法:上为末,分4剂。《痘疹心法》卷二十二:别名:水杨浴法组成:水杨(即忍冬藤也。附注:水杨浴法(《痘疹会通》卷四)。
-
仙胜散
《痘疹会通》卷四:组成:人参、木通、紫草、生耆、防风、枳壳、甘草。主治:痘不能出,小便短涩。
-
神人解毒汤
《痘疹会通》卷三:方名:神人解毒汤组成:当归、生地、川芎、丹皮、红花、赤芍、桔梗、连翘、木通、甘草。主治:痘疹见点3日,身热腮红,皮焦毛燥,点粘红燥,渴欲饮水,睡卧不宁,小便赤涩。用法用量:加竹叶20片,灯心30根,水煎,热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