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今医方集成
《古今医方集成》为方书名。分上、下二册。吴克潜编。书中按照方剂笔划排列收集古今医方约一万余首,按照方剂笔画排列,每方介绍方名、出处、主治、功效、药物及用量、炮制、服法等项。为方剂学的工具参考书。有些方剂的出处尚欠确切。现存1936年大众书局铅印本。
-
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
主要品种奈韦拉平;依非韦伦等。作用机制该类药的作用机理是通过与逆转录酶的非底物结合部位结合而抑制HIV逆转录酶的活性。适应症用于治疗HIV感染。相关出处新编药物学相关药品奈韦拉平、依非韦伦
-
止呕茶
概述:止呕茶以干绿茶为主要原料,适用于妊娠早期恶心呕吐者。原料:干绿茶适量。用法:妊娠早期恶心呕吐发病前,咀嚼干绿茶。适用人群:止呕茶适用于妊娠早期恶心呕吐者。出处:《医疗保健汤茶谱》
-
腊茶末
概述:腊茶末以腊茶为主要原料,用于治产后秘塞。原料:腊茶末适量。用法:调腊茶末,制丸,茶服。功效:腊茶末用于治产后秘塞。出处:《医疗保健汤茶谱》
-
葱须茶
概述:葱须茶以茶叶、葱须为主要原料,用于小儿无故惊厥者。原料:茶叶、葱须适量。用法:水煎服。适用人群:葱须茶用于小儿无故惊厥者。出处:《医疗保健汤茶谱》
-
甘蔗叶茶
概述:甘蔗叶茶以甘蔗叶为主要原料,具有清热养阴,生津敛汗的功效。原料:甘蔗叶100克。用法:将甘蔗叶洗净,切碎,加水煎沸15分钟。代茶饮。功效:甘蔗叶茶具有清热养阴,生津敛汗的功效。出处:《医疗保健汤茶谱》
-
菊花龙井茶
概述:菊花龙井茶以菊花、龙井茶为主要原料,具有清热,疏风,明目的功效。原料:菊花10克,龙井茶3克。用法:同放杯中,用开水冲泡15分钟即可饮用。出处:《医疗保健汤茶谱》
-
雀舌茶
概述:雀舌茶以雀舌茶、枸杞为主要原料,具有消食,化气,壮阳,减肥的功效。原料:雀舌茶、枸杞各等份。用法:文火煎服。功效:雀舌茶具有消食,化气,壮阳,减肥的功效。出处:《医疗保健汤茶谱》
-
僵蚕止咳茶
概述:僵蚕止咳茶以白僵蚕、好茶末为主要原料,具有消炎止咳的功效。原料:白僵蚕30克、好茶末30克。用法:白僵蚕研为末,与茶同放碗内,倾沸水一小盏,盖定,临卧温服。功效:僵蚕止咳茶具有消炎止咳的功效。出处:《医疗保健汤茶谱》
-
祛寒止咳茶
概述:祛寒止咳茶以烧酒、猪脂、茶末、香油、蜂蜜为主要原料,具有治寒痰咳嗽的功效。用法:和匀共浸7天服。功效:祛寒止咳茶具有治寒痰咳嗽的功效。出处:《医疗保健汤茶谱》
-
烫伤茶
概述:烫伤茶以泡过的茶叶为主要原料,用于治疗烫伤。原料:泡过的茶叶。用法:将泡过的茶叶,用坛盛放在地上,用砖盖好,愈陈愈好,搽之即愈。主治:烫伤茶用于治疗烫伤。出处:《医疗保健汤茶谱》
-
水牛蹄茶
概述:水牛蹄茶以水牛蹄、茶油为主要原料,用于治神经性皮炎。原料:水牛蹄、茶油各适量。用法:水牛蹄烧存性,研细末。茶油调糊状,涂患处。每日2次,连用10日以上。功效:水牛蹄茶用于治神经性皮炎。出处:《医疗保健汤茶谱》
-
芦甘蒜韭茶
概述:芦甘蒜韭茶以芦荟、甘草、大蒜、韭菜、茶叶、醋为主要原料,适用于治神经性皮炎者。用法:将泡过的茶捣烂,再将芦荟、甘草调醋,拌和大蒜、韭菜,捣烂敷患处。适用人群:芦甘蒜韭茶适用于治神经性皮炎者。出处:《医疗保健汤茶谱》
-
密佗僧粉
概述:密佗僧粉以密佗僧粉末、醋、茶油为主要原料,用于顽固性皮肤瘙痒。用法:密佗僧研为细末,加茶油调匀,涂患处。主治:密佗僧粉用于顽固性皮肤瘙痒。出处:《医疗保健汤茶谱》
-
竹叶茶油
概述:竹叶茶油以竹叶、茶油为主要原料,具有清热消炎的功效,用于治疗带状疱疹。原料:竹叶、茶油各适量。用法:竹叶烧灰,调茶油涂患处。出处:《医疗保健汤茶谱》
-
面岩
面岩为经外奇穴名。见《刺疔捷法》。定位于鼻翼之凸出处平行两侧,上对眶下缘的外1/4与内3/4交点处。主治头面疔疮。一般直刺0.3~近代《针灸经外奇穴图谱》定位在鼻翼凸出处平行两侧,上直眶下缘外1/4与内3/4交界点。直刺0.2-0.3寸。
-
恶性皮肤混合瘤
疾病分类:皮肤性病科疾病概述:少见,外观形态与良性皮肤混合瘤相同。本肿瘤一开始即为恶性。常有局部复发,可向局部淋巴结或远处转移。症状体征:少见,外观形态与良性皮肤混合瘤相同。相关出处:皮肤病学
-
种痘反应
疾病分类:皮肤性病科相关出处:现代皮肤病学
-
甲母痣
疾病分类:皮肤性病科疾病概述:甲母痣指出生时即有的色素痣。皮损较大者可发生恶变。疾病描述:此痣表现为甲板下面一褐色纵行条带。相关出处:皮肤病学
-
肠道血管瘤粘膜皮肤色素沉着症
疾病分类:皮肤性病科疾病概述:Peutz-Jeghers综合征型的黑子病伴有肠道的血管瘤病,后者是反复严重出血的来源。症状体征:Peutz-Jeghers综合征型的黑子病伴有肠道的血管瘤病,后者是反复严重出血的来源。相关出处:皮肤病学
-
外源性色素沉着
疾病分类:皮肤性病科疾病概述:外源性色素沉着是由于工业或医药方面的接触,各种化学物质可以进入机体,从而造成皮肤的颜色改变。症状体征:皮肤的颜色改变。相关出处:皮肤病学
-
白花蛇目睛
《*辞典》:白花蛇目睛:出处:《纲目》拼音名:B iHuāSh M Jīnɡ来源:为蝮蛇科动物五步蛇的眼睛。功能主治:《普济方》:治小儿夜啼,以一只为末,竹沥调少许灌之。摘录:《*辞典》
-
增殖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
疾病分类:皮肤性病科疾病概述:增殖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的特点为持久性继发感染,溃疡及茂盛的肉芽组织,伴贫血及淀粉样变性,显性遗传。疾病描述:症状体征:增殖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的特点为持久性继发感染,溃疡及茂盛的肉芽组织,伴贫血及淀粉样变性,显性遗传。疾病病因:显性遗传。相关出处:皮肤病学
-
白鹤藤根
《*辞典》:白鹤藤根:出处:《本草求原》拼音名:B iH T nɡGēn别名:白膏药根。性味:涩甘,平。功能主治:宽筋壮骨,浸酒用。摘录:《*辞典》
-
百合子
《*辞典》:百合子:出处:《纲目》拼音名:BǎiH Zǐ来源:为百合科植物百合等的种子。功能主治:孙思邈:治肠风下血,百合子酒炒微赤,研末,汤服。摘录:《*辞典》
-
斑竹花
出处:《重庆草药》拼音名:BānZh Huā来源:为禾本科植物刚竹的花。功能主治:治猩红热,用斑竹花二两,煎水服。摘录:《*辞典》
-
半枫荷叶
《*辞典》:半枫荷叶:出处:《广西中草药》拼音名:B nFēnɡH Y 来源:为梧桐科植物翻白叶树的叶。功能主治:治外伤出血。用法用量:半枫荷鲜叶捣烂敷患处;或焙干研末撒患处。摘录:《*辞典》
-
扁藤叶
《*辞典》:扁藤叶:出处: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拼音名:BiǎnT nɡY 来源:为葡萄科植物扁担藤的叶。功能主治:治下肢溃疡。用法用量:外用:捣敷。摘录:《*辞典》
-
柽乳
出处:《开宝本草》拼音名:ChēnɡRǔ来源:为柽柳科植物柽柳、桧柽柳或多枝柽柳的树脂。功能主治:合质汗药,治金疮。摘录:《*辞典》
-
臭节草根
《*辞典》:臭节草根:出处:《植物名实图考》拼音名:Ch uJi CǎoGēn来源:为芸香科植物臭节草的根功能主治:捣浆,洗肿毒。摘录:《*辞典》
-
春尖油
《*辞典》:春尖油:出处:《重庆草药》拼音名:ChūnJiānY u来源:为楝科植物香椿树干流出的液汁。10~11月采收。功能主治:治齁病。用法用量:内服:同人乳蒸化,2~3钱。摘录:《*辞典》
-
慈竹根
《*辞典》:慈竹根:出处:《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拼音名:C Zh Gēn来源:为禾本科植物慈竹的根茎。性味:下乳。功能主治:内服:炖肉或煎汤,鲜者1~4两。摘录:《*辞典》
-
刺菱根
出处:《纲目拾遗》拼音名:C L nɡGēn来源:为菱科植物野菱的根。功能主治:利水通淋。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两。摘录:《*辞典》
-
刺玫花
《*辞典》:刺玫花:出处:《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拼音名:C M iHuā来源:为蔷薇科植物山刺玫的花。功能主治:治月经过多。用法用量:刺玫花3~6朵,煎水服。摘录:《*辞典》
-
刺桐花
出处:《本草图经》拼音名:C T nɡHuā别名:鹦哥花(《天中记》)来源:为豆科植物刺桐的花。功能主治:《本草图经》:主金疮,止血。用法用量:外用:研末敷。摘录:《*辞典》
-
大苞叶千斤拔叶
出处:《贵州草药》拼音名:D BāoY QiānJīnB Y 来源:豆科植物大苞叶千斤拔的叶片功能主治:治外伤,煎水洗.使伤口不易化脓,促进生肌收口。摘录:《*辞典》
-
大麦苗
《*辞典》:大麦苗:出处:《纲目》拼音名:D M iMi o来源:为禾本科植物大麦的幼苗。功能主治:①《伤寒类要》:治诸黄,利小便,杵汁日日服。②《纲目》:治冬月面目手足皲瘃,煮汁洗之。摘录:《*辞典》
-
地黄实
出处:陶弘景拼音名:D Hu nɡSh 来源:为玄参科植物地黄的种子。功能主治:《本草图经》:阴干捣末,水服方寸匕,日三服,功与地黄等。摘录:《*辞典》
-
地石榴花
出处:《云南中草药》拼音名:D Sh LiuHuā来源:为桑科植物地瓜的花。功能主治:治遗精,滑精。用法用量:地石榴花三至五钱。水煎服。摘录:《*辞典》
-
鹅蛋壳
《*辞典》:鹅蛋壳:出处:《纲目拾遗》拼音名: D nK 来源:为鸭科动物鹅的卵壳。功能主治:《急救方》:治痈疽无头。新生鹅蛋壳,烧灰存性为末,醋调敷,出脓血。摘录:《*辞典》
-
鹅涎
《*辞典》:鹅涎:出处:《本草蒙筌》拼音名: Xi n来源:为鸭科动物鹅的唾液。功能主治:①《本草蒙筌》:治误吞稻刺塞喉。②《纲目拾遗》:治小儿鹅口疮。用法用量:内服:含咽。摘录:《*辞典》
-
鹅掌上黄皮
《*辞典》:鹅掌上黄皮:出处:《滇南本草》拼音名: ZhǎnɡSh nɡHu nɡP 来源:为鸭科动物鹅足蹼上的黄色表皮。功能主治:①《滇南本草》:烧灰调油,搽黄水疮、冻疮。②《谈野翁试验方》:烧研,涂脚趾缝湿烂。摘录:《*辞典》
-
番木瓜叶
《*辞典》:番木瓜叶:出处:《中国树木分类学》拼音名:FānM GuāY 来源:番木瓜科植物番木瓜的叶。化学成份:叶含番木瓜碱、ψ-番木瓜碱、维生素E_36毫克%。功能主治:捣碎可敷溃疡或消肿。摘录:《*辞典》
-
防风叶
《*辞典》:防风叶:出处:《别录》拼音名:F nɡFēnɡY 来源:为伞形科植物防风的叶片。功能主治:《别录》:主中风热汗出。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3钱。摘录:《*辞典》
-
榧花
《*辞典》:榧花:出处:《本草拾遗》拼音名:FěiHuā别名:棑华(《别录》)来源:为红豆杉科植物榧的花。性味:《别录》:味苦。功能主治:《别录》:主水气,去赤虫。摘录:《*辞典》
-
腐沫
出处:《纲目拾遗》拼音名:FǔM 来源:即豆腐泔水上所集结之浮沫。功能主治:《纲目拾遗》:治鹅掌癣生手掌及足掌,层层剥皮,血肉外露。此沫热洗。摘录:《*辞典》
-
蝮蛇骨
《*辞典》:蝮蛇骨:出处:《本草拾遗》拼音名:F Sh Gǔ来源:为蝮蛇科动物蝮蛇的骨骼。功能主治:《本草拾遗》:主赤痢,取骨烧为黑末,饮下三钱匕。摘录:《*辞典》
-
蝮蛇皮
《*辞典》:蝮蛇皮:出处:《唐本草》拼音名:F Sh P 来源:为蝮蛇科动物蝮蛇的皮。功能主治:《唐本草》:皮灰,疗疔肿,恶疮,骨疽。摘录:《*辞典》
-
蝮蛇蜕皮
出处:《唐本草》拼音名:F Sh Tu P 来源:为蝮蛇科动物蝮蛇的蜕皮。功能主治:《唐本草》:主身痒、瘑、疥、癣等。摘录:《*辞典》
-
蝮蛇脂
《*辞典》:蝮蛇脂:出处:《本草拾遗》拼音名:F Sh Zhī来源:为蝮蛇科动物蝮蛇的脂肪。功能主治:《纲目》:绵裹塞耳聋,亦敷肿毒。摘录:《*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