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飞经走气
概述:飞经走气:1.针刺术语;小儿推拿方法。其法:进针得气后,不进不退,扳到针身使针头朝向病所,将针尾一左一右,慢慢拨动,如扶船舵之状,摇摆九数或三九二十七数,故名青龙摆尾,以行卫气。苍龟探穴针刺手法名。《金针赋》:“赤凤迎源,展翅之仪,入针至地,提针至天,候针自摇,复进其原,上下左右,四围飞旋。”
-
推按运经仪
推按运经仪是一种将按摩与电子技术结合起来治疗结石疾病的仪器。由北京宏波自动化控制设备厂生产、北京积水潭医院监制。其治疗机理是运用电子技术强化一般手法推按运经的效应,产生类似“飞经走气”手法作用,疏通经络、气血,调整脏腑功能,促进平滑肌收缩,以达到排石的目的,也有一定的碎石功能。
-
通经接气
概述:通经接气为刺法用语。参见接气通经:接气通经是指古代根据各经脉的不同长度,按呼吸次数规定运用针刺手法所需要的时间。《金针赋》:“通经接气之法,已有定息寸数:手足三阳,上九而下十四,过经四寸;手三阴经长3尺5寸,须运针六呼吸;以使经气流通,上下相接。其法有青龙摆尾、白虎摇头、苍龟探穴、赤凤迎源等。
-
飞金走气
飞金走气为小儿推拿方法名,出自《幼科推拿秘书》。即飞经走气。操作方法有四种:①先运五经穴,后张开五指在内关拍打,再推心经,揉气关(见陈氏《小儿按摩经·手诀》)。②用拇指按儿总筋处,食中二指推向手弯处(见《小儿推拿秘诀·手上推拿法》)。此法性温,能行气化痰,清肺热,治失音,消膨胀。
-
金针赋
《金针赋》为针灸歌赋名。首载于徐凤《针灸大全》。全名《梓岐风谷飞经走气撮要金针赋》。主要以歌赋形式论述取穴方法、针刺手法等。次论补泻下针,调气、出针之法;其中提出烧山火、透天凉、阳中隐阴、阴中隐阳、子午捣臼、进气、留气、抽添、青龙摆尾、白虎摇头、苍龟探穴、赤凤迎源等针法,对后世影响较大。
-
赤凤迎源
赤凤迎源为针刺手法名。由提插、捻转法结合而成。操作时进针后先深入地部,再提至天部,待针得气自摇后,再插入人部,上下左右,四围飞旋,一捻一放,如凤凰冲风摆翅之状。其法先进针至深(地)部,再提针至浅(天)部,得气后,再进针至中(人)部,随即大幅度的快速捻转,一捻一放,针柄飞旋,如凤展翅状。
-
苍龙摆尾
概述:苍龙摆尾:1.小儿推拿方法名;2.苍龟探穴针刺手法名。其法:进针得气后,不进不退,扳到针身使针头朝向病所,将针尾一左一右,慢慢拨动,如扶船舵之状,摇摆九数或三九二十七数,故名青龙摆尾,以行卫气。若针后觉针下沉紧涩滞,此邪气大盛之故,须用泻法,先去邪实,然后真气才能随至。
-
苍龟探穴
苍龟探穴为针刺手法名。飞经走气四法之一,与赤凤迎源对称。是以徐疾法和针向行气法结合而成。《针灸问对》:“持针于地部,右盘提而剔之。”其法:进针得气后,向上下左右四方斜刺,每方均由浅入深,按浅、中、深三层作三进一退的“钻剔”动作,犹如龟入土,有通行经脉的作用。
-
白虎摇头
白虎摇头为针刺手法。为飞经走气四法之一。与青龙摆尾相对。明·徐凤《金针赋》:“白虎摇头,似手摇铃,退方进圆,兼之左右,摇而振之。”又名赤风摇头。其法:进针到适当深度,作左右摇动。后提针右转,一吸一摇。有行血(荣气)的作用,适用于治疗血瘀之症。白虎摇头(图出自《中国针灸学词典》)
-
小儿推拿复合手法
小儿推拿复合手法是在小儿推拿中将多种推拿手法组合起来运用的特定操作方法。复合操作手法共有30多种,其名称也都是原来特定的,这些名称一是根据操作的形象而定,如双凤展翅、水底捞月、老虎吞食等:二是根据手法的名称和操作的穴位而定,如运土入水、运水入土、打马过河等;
-
青龙摆尾
概述:青龙摆尾:1.针刺手法名;其法:进针得气后,不进不退,扳到针身使针头朝向病所,将针尾一左一右,慢慢拨动,如扶船舵之状,摇摆九数或三九二十七数,故名青龙摆尾,以行卫气。若针后觉针下沉紧涩滞,此邪气大盛之故,须用泻法,先去邪实,然后真气才能随至。两臂前平举,掌心朝下,两手掌向内外徐徐摆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