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
刘涓子
刘涓子(约370~善医学,尤精外科方术。后居秣陵,撰《刘涓子鬼遗方》10卷,永元元年(499)由龚庆宣编定。今存本5卷,分述痈疽病因及鉴别诊断、金创外伤治法,以及疥、癣、发秃等,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外科专书。其判断化脓性感染是否脓已成之波动感办法、面危险三角、纸捻引流、肠脱出治疗等技术均达到了先进水平。
-
刘涓子鬼遗方
概述:《刘涓子鬼遗方》中医外科著作,晋代刘涓子撰,南北朝齐龚庆宣整理。约撰于五世纪,因托名“黄父鬼”所遗而得名。卷2述金疮外伤治法;卷5除痈疽方外,尚有疥癣、面瘙、发颓、妇人乳肿、瘭疽、小儿头疮、热毒,以及竹木刺伤,火伤…其二为题《刘涓子治痈疽神仙遗论》的1卷本。建国后有影印5卷本。
-
保灵丹
《刘涓子治痈疽神仙遗论》别名丹砂丸处方朱砂(研)1两,麝香(研)2钱,巴豆(去皮,出油,研)2分,斑蝥(去头足,炒半生半熟)1分,雄黄1分,蜈蚣(一生、一炙)2条,黄药子(研)1钱,山豆根(杵末)1两,续随子(去皮,生用,研末)1钱。斯须间,患人觉心头如拽断皮条声相似,毒物便下,或自口鼻或自大便中出。
-
疚疽
疚疽病名,痈疽发于两腋及两臂等内侧者。《刘涓子治痈疽神仙遗论·决生死法》:“内疚疽发两腋下及两臂并两手掌中,寒热而振,血(疑“衄”字)嗌干,饮多即呕,烦心,六、七、八日宜汗。”《医宗金鉴》卷六十七作疚疽,即米疽,证治详该条。
-
龚庆宣
龚庆宣南北朝时齐梁间外科医家。晋末,刘涓子姊适龚庆宣从叔祖,涓子寄姊书,并予丹阳薄纸本写《刘涓子鬼遗方》一卷。龚氏家世能为治方,而不传,其孙道庆与庆宣邻居,情颖异常,临终见家有神方,儿子幼稚,遂将方书传予庆宣,庆宣既好方书,受而不辞,自得此方,所治皆愈,谓天下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