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
罗遗编
《罗遗编》为书名。清·陈廷铨撰。成书于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本书上、中卷论述经络、腧穴;下卷以症示穴,并有操作说明。卷上论述经络及要穴、针灸禁忌等;卷中为各经俞穴部位及五脏用药;卷下为内外各科疾病的针灸穴位处方。兼论五运六气。内容多辑自有关专著,虽然间附按语,但却无甚发挥。
-
穴中
穴中即穴窍。见《普济方》卷四百十六。穴位为脏腑经络之气输注出入的部位,是疾病在体表的反应点,也是针灸等治疗的刺激点。古代文献有称作“气穴”“孔穴”“空”“输(通俞、腧)”“节”“会”等,通俗还称作“穴道”。在原有经穴以外增加的穴位,称为经外奇穴(奇穴);此外,按局部压痛点所取之穴,一般称阿是穴。
-
陈隐葊
陈隐葊即陈廷铨。陈廷铨为清代针灸家。字隐葊。清泉(今湖南衡阳)人。《罗遗编》一书的作者。
-
穴窍
穴窍即穴位。《罗遗编》:“如部位穴窍,剖析分寸,自非专门不能洞其奥。”
-
陈廷铨
陈廷铨为清代针灸家。字隐葊。清泉(今湖南衡阳)人。《罗遗编》一书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