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麻疹全书
《麻疹全书》麻疹专著。又名《麻证新书》、《麻证全书》。旧题元·滑寿撰,实系清人托名之作。此书内容大部分辑自《麻科活人全书》,前二卷论病候及证治,后二卷为治疗方剂。书中对麻疹的发病及不同发展阶段的证候特点与变证均有论述和具体治法,现存清刻本。
-
杞菊六味丸
《麻疹全书》:别名:杞菊地黄丸组成:熟地8两,丹皮3两,白菊3两,茯苓3两,萸肉4两,杞子3两,淮药4两,泽泻3两。补肾水以涵肝木。主治:肝肾不足,目生花歧视,或干涩眼痛。肝血虚,目耗散而不明。制备方法:上药各为末,炼蜜为丸。附注:杞菊地黄丸(《医级》卷八)。本方改为汤剂,名 杞菊六味汤(见《医家四要》)。
-
宣毒解肌汤
《麻疹全书》卷三:方名:宣毒解肌汤组成:葛根8分,前胡8分,荆芥穗8分,牛蒡子8分,连翘(去子)8分,蝉蜕8分,木通7分,赤芍、甘草、灯心(引)、桑白皮(蜜蒸)、贝母(去心,姜汁拌)。主治:麻疹初起,发热咳嗽,或乍凉乍热,已现麻路;并宜初潮未明是否麻证。
-
透斑和中汤
《麻疹全书》卷三:方名:透斑和中汤组成:葛根7分,猪苓7分,泽泻7分,茯苓7分,川芎7分,升麻7分,前胡1钱,桔梗1钱,柴胡5分,陈皮7分,半夏7分,甘草3分。主治:疹疮2-3日,泄泻。用法用量:生姜3片为引,水煎,分作数次服。
-
保和防毒饮
处方紫草、桔梗、川芎、山楂、木通、人参、红花、生地、甘草、糯米、灯心。功能主治保和元气,活血解毒,助痘成浆,易痂易落。主血热痘疹,见点3日后,不易长大粗肌者。用法用量上加生姜,水煎服。便涩腹胀,加大腹皮;陷塌,加黄耆;不匀,加防风;水泡,加白术、芍药;嗽,加五味、麦冬;摘录《麻疹全书》卷三
-
补中丸
《竹林女科》卷四:补中丸:处方:川芎1两,当归1两,黄耆(蜜炙)1两,白术(蜜炙)1两,人参1两,白芍1两,杜仲(盐水炒)1两,川续断1两,阿胶(炒珠)1两,五味子(炒)1两,甘草(蜜炙)5钱。功能主治:妇人脾胃虚寒,带脉无力,不孕。功能主治:麻证收后虚寒,呕吐泄泻青色,唇白身冷者。加减:白痢,加石榴皮1片;
-
归芍调血汤
别名:归芍活血散处方:当归(酒焙)5钱,酒赤芍3钱,酒白芍5钱,川芎5钱,紫草5钱,红花5钱,木香2钱,血竭2钱。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麻色淡白。用法用量:每5岁者服1钱,10岁以上者服2钱,酒送下。摘录:《麻疹全书》卷三
-
浑元散
《麻疹全书》:浑元散:别名:天元浑元散处方:天麻3钱,地龙(用甘草水洗过,再加滑石粉同炒,去粉用)1钱,人中白1钱,鬼臼1钱5分,神曲1钱,(敬马)木(即干金木凿柄是也)1钱5分,辟温丹8分。用法用量:如麻疹初潮不现及抽搐直视,用此钱许。功效:极补气血,助痘灌浆。主治:小儿气血俱虚,痘灰白色,不灌脓回浆者。
-
凉血地黄加人参汤
处方:当归、川芎、白芍、生地黄、人参、升麻、白术、黄芩(酒炒)、甘草。功能主治:妇人痘疮发热之时,热入血室,经水先期而来,至4日不止者。摘录:《麻疹全书》卷下
-
竹茹柿蒂汤
《麻科活人》卷三:别名:竹茹汤组成:竹茹、柿蒂、陈皮、半夏、甘草。主治:麻症实火呃逆。用法用量:水煎服。加减:因恼怒发呃者,加柴胡、青皮、黄芩;实热痰火发呃逆者,去半夏、甘草,加贝母、石膏。《麻疹全书》卷三:组成:竹茹1钱,柿蒂2钱,人参1钱,橘红、生姜5片,丁香2钱。
-
参贝散
处方:沙参1钱,贝母1钱,桔梗1钱,西河柳2钱,甘草5分。功能主治:清金养肺。主痘后出麻疹。摘录:《麻疹全书》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