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针灸杂志
国内主要有两种:1.1933年由无锡中国针灸学研究社主编创刊,共出35期。1937年停刊。1952年4月改名《针灸医学》续出15期,至1954年11月停刊。2.1965年由中医杂志编辑委员会编辑出版《针灸杂志》季刊,1966年底停刊,1980年改由中国针灸学会主办续刊,名《中国针灸》。以后又有《上海针灸杂志》《针灸临床杂志》等。
-
祁宏源
祁宏源(约1760~)为清代外科医家。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名医祁坤之孙,尽得家传,行医50余年,颇有医名。奉诏于公元1739年修《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乃取其祖之《外科大成》编辑而成。列证详备,治法实用,又编歌括、绘图260余幅以便览诵,因而流传颇广。
-
中医学常识与针灸疗法
《中医学常识与针灸疗法》为书名。《中医学常识与针灸疗法》编辑小组编。1965年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是卫生部组织编写的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和中等医学专业学校试用教材之一。全书分上下两篇。分述中医学常识及针灸疗法。
-
丘可封
丘可封为明代医生。贵溪(今江西贵溪)人。曾任国子监典簿等官,通天文,尤精于《内经·素问》,但泥于太素脉。编辑有医书和经验良方,都已失传。
-
包一虚
包一虚为清末至民国时期医家。字识生。福建上杭人。在上海参加创办中华医药联合会及编辑《神州医药学报》,著有《包氏医宗》。
-
上医本草
《上医本草》为食疗著作。四卷。明·赵南星撰。刊于1620年。本书系从《本草纲目》中选录可供食用的药物约200种编辑而成。内容无新的补充和发挥。
-
名方类证医书大全
《名方类证医书大全》为医方著作。二十四卷。刊于1446年。明·熊宗立辑。本书是在《南北经验医方大成》基础上扩充、分类编辑而成。共分病证68门。包括临床各科。每门又细分小类,每类之前有简要的论述,但以选方为主。共供收约2200余方。所选各方大多切于实用。现存明刻本、日刻本。
-
洄溪医案
《洄溪医案》医案著作。清·徐大椿撰。初未刻印,1855年由王士雄根据抄本编辑并加按语刊行。所收医案以内科杂证为主,治法灵活多变,随证而施,并有不少独到的临床见解,对读者颇多启发。现存多种清刻本。
-
本草类方
《本草类方》为方剂著作。十卷。清·年希尧撰于1735年。本书系将《本草纲目》中的附方分类编辑而成。分为诸风、痉风、项强、癫痫、卒厥等113类,每类均分列病症及其所用的方药。现存多种清刻本。
-
刘泗桥
刘泗桥近代医家(?-1930年)。浙江镇海人。幼聪颖,后攻研医学,学成于沪上悬壶,技艺精娴。后任教于国医学院,并参与编辑《皇汉医学》,于近代医学发展有所贡献。
-
董炳
董炳明代医家。字文化,号怀鹤。泗州(治今江苏宿迁东南)人。随父董相(号玉鹤)习医,颇得家传。隆庆元年(1567年)遇淮水泛滥,避居楼屋,曾将其常用有效验方进行分类编辑,成《避水集验方》,惜已佚。
-
大医精诚
《大医精诚》为书名。谢阳谷编撰。2001年9月学苑出版社出版。该书汇集了20世纪90年代北京市著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编辑出版这本画册和文集,既是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的总结,也是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的成果展示,更是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的荟萃和升华。
-
针灸医学验集
《针灸医学验集》为书名。田从豁主编。1985年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本书撷取了建国以来针灸文献中治疗经验的精华,并结合编著者的临床经验编辑而成。
-
现代针灸资料选集
《现代针灸资料选集》为书名。人民卫生出版社编辑出版,自1958~1960年先后出版4集。内容多为20世纪50年代国内期刊发表的针灸论文资料,包括理论探讨和临床经验总结等。
-
急症针灸疗法
《急症针灸疗法》为书名。田培兰编著。1985年由山西教育出版社出版。作者根据古今文献,结合个人多年的临床经验编辑而成,可供临床参考。
-
新针灸学论丛
《新针灸学论丛》为书名。西南行政委员会卫生局编辑。1952年重庆人民出版社出版。
-
新编内科针灸治疗学
《新编内科针灸治疗学》为书名。陆善钟、邱茂良合编。刊于1953年。本书是在《内科针灸治疗学》一书的基础上补入药物及治法编辑而成。书中述及多为古今经验和作者本人的长期临床体会。
-
王严士
王严士即王德森。王德森为晚清医家,字严士,又号鞠坪,昆山(今上海市)人。少年时开始涉猎医书,后将行医心得撰成《市隐庐医学杂著》1卷(1853年刊行),另编辑有《保赤要言》(1910年刊行)等书。
-
王鞠坪
王鞠坪即王德森。王德森为晚清医家。字严士,又号鞠坪。昆山(今上海市)人。少年时开始涉猎医书,后将行医心得撰成《市隐庐医学杂著》1卷(1853年刊行),另编辑有《保赤要言》(1910年刊行)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