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方歌括
《时方歌括》医方著作。二卷,清·陈念祖撰于1801年。本书选辑唐宋以后时方108首,分宣、通、补、泄、轻、重、滑、涩、燥、湿、寒、热十二剂,用韵文歌诀阐述所列时方及方解。所载时方歌诀不仅叙方精辟,释方准确,而且辞藻流畅,文字韵味较强。间引李中梓、柯韵伯等医家诸论。选方切于实用。1949年后有排印本。
-
全真一气汤
用法用量:前六味先水煎好,另水煎人参取浓汁冲服。乃用熟地4钱炒燥麦冬1钱5分牛膝1钱2分五味子2分制附子4分煎服1剂而热退,次日更加炒黄白术1钱6分,另煎人参冲服而愈。此方阴阳具备,燥润合宜,驱邪扶正,达络通经,药虽七味,五脏均滋,滋阴而不滞,补脾而不燥,清肺而不寒,壮火而不热,火降而心宁,荣养而肝润。
-
公余十六种
清·陈念祖撰。刊于1865年。包括《灵素节要浅注》、《金匮要略浅注》、《金匮方歌括》、《伤寒论浅注》、《长沙方歌括》、《医学实在易》、《医学从众录》、《女科要旨》、《神农本草经读》、《医学三字经》、《时方妙用》、《时方歌括》、《景岳新方砭》、《伤寒真方歌括》、《伤寒医诀串解》、《十药神书注解》等16种。
-
陈念祖
陈念祖清代医家学(1766-1833年)。平生著述甚丰,其医学思想皆本自《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撰成《金匮要略浅注》、《金匮方歌括》、《伤寒论浅注》、《伤寒医诀串解》、《神农本草经读》。其他著作尚有《灵素节要浅注》、《女科要旨》、《神农本草经读》、《时方歌括》、《十药神书注解》。
-
白术酒
《圣济总录》卷一六一:白术酒:处方:白术。中湿,口噤不知人,骨节疼痛,遍身疼痛不能转侧,及皮肉痛难忍者;感湿咳嗽,身体重痛。用法用量:白术饮(《普济方》卷九十二)、一味白术酒(《时方歌括》卷下)。主治:妊娠中风痉,通身强直,口噤不开。用药禁忌:忌桃、李、雀肉。附注:术酒(《圣惠》卷九十五)。
-
南雅堂医书全集
清·陈念祖撰。包括《灵素节要浅注》、《金匮要略浅注》、《金匮方歌括》、《伤寒论浅注》、《长沙方歌括》、《医学实在易》、《医学从众录》、《女科要旨》、《神农本草经读》、《医学三字经》、《时方妙用》、《时方歌括》、《景岳新方砭》、《伤寒真方歌括》、《伤寒医诀串解》、《十药神书注解》等十六种。
-
时方
指汉代张仲景之后医家所创制的方剂,与经方相对而言。它在经方的基础上有很大的发展,补充和加强了前人所未备而又有临床疗效的方剂。以唐宋时期盛行的方剂为主(另一说时方泛指清代至今出现的方剂)。陈修园《时方歌括·小引》:“经方尚矣,唐宋以后始有通行之时方。”
-
稀涎千缗汤
处方:半夏(大者)14枚猪牙皂角(炙)1锭甘草3克白矾6克功能主治:涌吐痰浊。治风痰不下,喉中声如牵锯,或中湿肿满。摘录:《医宗金鉴》卷二十六《古今名医方论》卷二:方名:稀涎千缗汤别名:稀涎汤组成:半夏(大者)14枚,猪牙皂角1挺(炙),甘草1钱,白矾2钱。用法用量:用生姜自然汁少许冲温水1盏,调末1钱灌之。
-
小柴胡加常山汤
《时方歌括》卷上:方名:小柴胡加常山汤组成:小柴胡汤加常山3钱(生用不炒)。主治:疟疾。附注:如服后欲吐者,即以手探吐,痰吐尽则愈。)
-
小柴胡去参加青皮汤
《时方歌括》卷上:方名:小柴胡去参加青皮汤组成:小柴胡汤去人参,加青皮2钱。主治:疟病初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