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
天隐子
《天隐子》为养生专著书名。即《天隐子养生书》的别名。唐·司马承桢著。刊载于《夷门广牍》及《说郛》中。内容有神仙、易简、渐门、斋戒、安处、存想、坐忘、神解等八篇。书中所述导引法,不咽气、吸气、停气,而只是安心定意,以意领气。
-
存想
存想为气功术语。是一种意念锻炼。存,为意念的存放;想,为闭目塑造意识形象,即闭目内视。但内视的体内对象都是想象的。《天隐子》:“存谓存我之神,想谓想我之身。”
-
天隐子养生书
《天隐子养生书》为养生专著。又名《天隐子》。唐·司马承桢著。内容有神仙、易简、渐门、斋戒、安处、存想、坐忘、神解等八篇。书中所述导引法,不咽气、吸气、停气,而只是安心定意,以意领气。书中主张破除世俗加于气功养生中的神秘色彩,主要讨论了如何循序渐进地通过存守内视一类功法以养生延年。
-
司马子微
司马子微即司马承桢。司马承桢为唐代道士。师事潘师正,学辟毂导引之术,颇著成效。武则天(公元690)至玄宗(公元750)之间,曾多次被召见。后定居于王屋山。卒年八十九岁,谥贞白先生。著有《天隐子》一书。
-
司马承桢
司马承桢为唐代道士。字子微。温州人。师事潘师正,学辟毂导引之术,颇著成效。武则天(公元690)至玄宗(公元750)之间,曾多次被召见。后定居于王屋山。卒年八十九岁,谥贞白先生。著有《天隐子》一书。
-
存思
存思气功术语与功法名。《黄庭内景经·脾部章第十三》务成子注:“注念存思,神状当然。”《天隐子·存想篇》:“存谓存我之神,想谓想我之身。”存思大致可分两类:一类是无宗教意味者,以存思五脏为主,称“内视法”,参见“内视”条。一类是存思身中之神,有浓厚宗教色彩,即“存神”,参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