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肛窦
定义:肛窦即肛隐窝(analcrypt),是指肛瓣与两个相邻肛柱下端共同围成的袋状小陷窝。《针灸聚英》卷一:“大肠下接直肠,直肠下为肛门。”围绕肛门内括约肌的周围有横纹肌构成的肛门外括约肌,括约肌收缩可阻止粪便的排出。如果人体抵抗能力下降,肛隐窝被大便污染,可引起肛隐窝炎和肛周脓肿。在直肠柱下部有2~
-
肛隐窝炎
肛乳头炎可见三角形、弓形、乳头状的增生物,表面覆盖皮肤(图2)急性发作时,肛窦分泌物增多,呈脓液性或脓血性,肛瓣、肛乳头红肿。诊断:1.临床表现:肛内轻微隐痛坠胀,肛腺分泌减少,肛管干涩,排便不畅;宜清热利湿,方用龙胆泻肝汤。熏洗法:黄柏15g,大黄15g,艾叶15g,地榆15g,水煎至1500ml,先熏,然后坐浴10~
-
肛窦炎及肛乳头炎
肛乳头炎可见三角形、弓形、乳头状的增生物,表面覆盖皮肤(图2)急性发作时,肛窦分泌物增多,呈脓液性或脓血性,肛瓣、肛乳头红肿。诊断:1.临床表现:肛内轻微隐痛坠胀,肛腺分泌减少,肛管干涩,排便不畅;宜清热利湿,方用龙胆泻肝汤。熏洗法:黄柏15g,大黄15g,艾叶15g,地榆15g,水煎至1500ml,先熏,然后坐浴10~
-
脏毒
3.一种内伤积久所致的粪后下血;脏毒的治疗:辨证治疗:湿热下注:脏毒·湿热下注证(analcryptitiswithpatternofdampness-heatdiffusingdownward)是指湿热下注,以肛门坠胀不适,或可出现灼热刺痛,便时加剧,粪便夹有黏液,肛门湿痒,伴口干、便秘,舌苔黄腻,脉滑数为常见症的脏毒证候。脏毒,即是脏中积毒。”
-
肛隐窝
定义:肛隐窝(analcrypt)又称“肛窦”,是指肛瓣与两个相邻肛柱下端共同围成的袋状小陷窝。《针灸聚英》卷一:“大肠下接直肠,直肠下为肛门。”围绕肛门内括约肌的周围有横纹肌构成的肛门外括约肌,括约肌收缩可阻止粪便的排出。如果人体抵抗能力下降,肛隐窝被大便污染,可引起肛隐窝炎和肛周脓肿。在直肠柱下部有2~
-
肛管直肠周围脓肿切开与一期缝合术
3.刮除:用锐利刮匙刮除脓腔壁,因刮除术可破坏脓腔壁的肉芽组织层,便于抗生素自血循环穿透到脓腔壁内达到灭菌目的(图1.8.2.1.1-2)。有人用一期缝合法治疗肛管直肠脓肿100例,并随访2年,15例脓肿复发,7例形成肛瘘,因此感染复发率为22%,复发率与脓肿类别有关,如肛周脓肿为15.6%,而坐骨直肠窝脓肿为33.3%。
-
肛门直肠周围脓肿切开与一期缝合术
3.刮除:用锐利刮匙刮除脓腔壁,因刮除术可破坏脓腔壁的肉芽组织层,便于抗生素自血循环穿透到脓腔壁内达到灭菌目的(图1.8.2.1.1-2)。有人用一期缝合法治疗肛管直肠脓肿100例,并随访2年,15例脓肿复发,7例形成肛瘘,因此感染复发率为22%,复发率与脓肿类别有关,如肛周脓肿为15.6%,而坐骨直肠窝脓肿为33.3%。
-
直肠肛管周围脓肿
发病时患侧出现持续性胀痛,逐渐加重,继而为持续性跳痛,坐立不安,排便或行走时疼痛加剐,可有排尿困难和里急后重;多由肛腺脓肿或坐骨直肠间隙脓肿向上穿破肛提肌进入骨盆直肠间隙引起,也可由直肠炎、直肠溃疡、直肠外伤所引起。Crohn病、溃疡性结肠炎及血液病患者易并发直肠肛管周围脓肿。②温水坐浴。
-
肛柱
定义:肛柱(analcolumn)又称“直肠柱”。《针灸聚英》卷一:“大肠下接直肠,直肠下为肛门。”直肠下端粘膜有6—10个纵行皱折,称直肠柱:两柱下端之间粘膜向上凹陷呈半月形,称肛门办,肛门办内有向上开口的呈漏斗形窝,叫肛隐窝或肛窦。如果人体抵抗能力下降,肛隐窝被大便污染,可引起肛隐窝炎和肛周脓肿。
-
直肠柱
定义:直肠柱即肛柱(analcolumn)。《针灸聚英》卷一:“大肠下接直肠,直肠下为肛门。”围绕肛门内括约肌的周围有横纹肌构成的肛门外括约肌,括约肌收缩可阻止粪便的排出。直肠下端粘膜有6—10个纵行皱折,称直肠柱:两柱下端之间粘膜向上凹陷呈半月形,称肛门办,肛门办内有向上开口的呈漏斗形窝,叫肛隐窝或肛窦。
-
肛管直肠环
定义:肛管直肠环(anorectalring)是指由肛管内括约肌、直肠壁纵肌的下部、肛管外括约肌的深部和邻近的部分肛提肌(耻骨直肠肌)纤维共同组成的肌环。即大肠的末端。直肠下端粘膜有6—10个纵行皱折,称直肠柱:两柱下端之间粘膜向上凹陷呈半月形,称肛门办,肛门办内有向上开口的呈漏斗形窝,叫肛隐窝或肛窦。
-
肛漏·阴虚火旺证
定义:肛漏·阴虚火旺证(analfistulawithpatternofyindeficiencyandfireeffulgence)是指阴虚火旺,以瘘管外口凹陷,周围颜色晦暗,脓水清稀,病程缠绵,形体消瘦,潮热盗汗,心烦不寐,食欲不振,舌质红少津,舌苔少或无苔,脉细数无力为常见症的肛漏证候。内口为原发性,绝大多数在肛管齿线处的肛窦内。
-
肛周脓肿根治术
肛周脓肿根治术是以切开和挂线相结合,一次性根治肛周脓肿的手术疗法。肛周脓肿根治术操作方法:腰俞穴位麻醉下(小儿用全麻),首先确定脓肿范围和内口位置,于脓肿波动最明显或溃破处作放射状切口排脓,再于肛管内放置一块新洁尔灭纱条,从切口向脓腔注入双氧水和亚甲蓝混合液适量,借以标定内口位置和脓腔范围。
-
直肠壶腹
即大肠的末端。3骶椎水平与乙状结肠相连结,在骶尾骨前面下行,于尾骨尖稍下方终止于齿线,并与肛管相连。直肠下端粘膜有6—10个纵行皱折,称直肠柱:两柱下端之间粘膜向上凹陷呈半月形,称肛门办,肛门办内有向上开口的呈漏斗形窝,叫肛隐窝或肛窦。6个米粒大小、黄白色的乳头状突起,称肛乳头。
-
肛乳头肥大症
概述:肛乳头肥大(hypertrophyofanalpapilla),又称肛乳头瘤或乳头状纤维瘤,是一种肛门常见的良性肿瘤。需要与相鉴别的疾病:巨大的结肠:由于巨结肠的远端肠壁内没有神经节细胞,处于痉挛狭窄状态,丧失蠕动和排便功能,致使近端结肠蓄便、积气,而续发扩张、肥厚,逐渐形成了巨结肠改变。早期采用预防性治疗;
-
肛直角
定义:肛直角(anorectalangle)是指直肠下段与肛管轴线形成的近似90°的夹角。即大肠的末端。中皱襞位于右侧壁,在齿线上8cm处,相当于腹膜直肠返折处。直肠下端粘膜有6—10个纵行皱折,称直肠柱:两柱下端之间粘膜向上凹陷呈半月形,称肛门办,肛门办内有向上开口的呈漏斗形窝,叫肛隐窝或肛窦。
-
直肠瓣
即大肠的末端。直肠上部与骶骨曲度一起形成骶曲,同时由于直肠腔大小在上端与乙状结肠同,下端则扩大为直肠壶腹,壶腹前壁向前膨出,与肛管几成直角形成会阴曲。直肠下端粘膜有6—10个纵行皱折,称直肠柱:两柱下端之间粘膜向上凹陷呈半月形,称肛门办,肛门办内有向上开口的呈漏斗形窝,叫肛隐窝或肛窦。
-
陈旧肛裂深切术
陈旧肛裂深切术是治疗陈旧性肛裂的手术方法。此时创面显露环形肌纤维束,手术应切除该部部分环行肌纤维组织,然后向外下方倾斜30度延长切口.至肛缘皮肤,切除肛缘附近之肌纤维组织(外括约肌皮下部),使切口呈顶小底大的倒“V”字形创口,使引流通畅,注意止血。术后创口用红油膏二宝丹棉嵌3~
-
肛门内括约肌
定义:肛门内括约肌(internalanalsphincter)是指直肠末端环形肌增厚形成的由植物神经支配的平滑肌。直肠下端粘膜有6—10个纵行皱折,称直肠柱:两柱下端之间粘膜向上凹陷呈半月形,称肛门办,肛门办内有向上开口的呈漏斗形窝,叫肛隐窝或肛窦。如果人体抵抗能力下降,肛隐窝被大便污染,可引起肛隐窝炎和肛周脓肿。
-
肛门外括约肌
定义:肛门外括约肌(externalanalsphincter)是指环绕肛管的由肛神经支配的具有括约肛门作用的横纹肌。外括约肌有皮下部、浅部和深部三个部分。直肠全长12cm。直肠下端粘膜有6—10个纵行皱折,称直肠柱:两柱下端之间粘膜向上凹陷呈半月形,称肛门办,肛门办内有向上开口的呈漏斗形窝,叫肛隐窝或肛窦。
-
齿状线
定义:齿状线即齿线。解剖肛管即齿线以下的部分,而外科肛管全长约5cm,下自肛缘,上至直肠壶腹下方缩小部,表面上2/5系直肠粘膜,下3/5为肛管皮肤。直肠下端粘膜有6—10个纵行皱折,称直肠柱:两柱下端之间粘膜向上凹陷呈半月形,称肛门办,肛门办内有向上开口的呈漏斗形窝,叫肛隐窝或肛窦。
-
肛乳头
定义:肛乳头(analpapilla)是指肛管与肛柱连接部位的三角形乳头状隆起。解剖肛管即齿线以下的部分,而外科肛管全长约5cm,下自肛缘,上至直肠壶腹下方缩小部,表面上2/5系直肠粘膜,下3/5为肛管皮肤。如果人体抵抗能力下降,肛隐窝被大便污染,可引起肛隐窝炎和肛周脓肿。在直肠柱下部有2~
-
齿线
定义:齿线(dentateline)是指肛瓣与肛柱基底部共同在直肠与肛管交界处形成一锯齿状的环形线。解剖肛管即齿线以下的部分,而外科肛管全长约5cm,下自肛缘,上至直肠壶腹下方缩小部,表面上2/5系直肠粘膜,下3/5为肛管皮肤。如果人体抵抗能力下降,肛隐窝被大便污染,可引起肛隐窝炎和肛周脓肿。在直肠柱下部有2~
-
肛瓣
定义:肛瓣(analvalve)是指两个相邻肛柱基底之间的半月形皱襞。《针灸聚英》卷一:“大肠下接直肠,直肠下为肛门。”环形肌在肛管处特别增厚,形成肛门内括约肌。直肠下端粘膜有6—10个纵行皱折,称直肠柱:两柱下端之间粘膜向上凹陷呈半月形,称肛门办,肛门办内有向上开口的呈漏斗形窝,叫肛隐窝或肛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