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
肝合胆
肝合胆为脏腑相合之一。足厥阴肝经与足少阳胆经相互络属,构成肝与胆的阴阳表里相合关系。二者生理上相互配合,肝之余气泄于胆,聚而成精,即是胆汁,在胆中储存,其分泌与排泄亦依赖肝的疏泄作用而进行调节。临床上肝气热则胆泄、口苦;治疗上,平肝的药物可以泻胆火,而泻胆火的药物可以平肝,也体现了肝胆相合的关系。
-
脏腑相合
脏腑相合指脏与腑之间相互联系的阴阳表里关系。一般指肺合大肠、心合小肠、肝合胆、脾合胃、肾合膀胱及心包合三焦等。脏腑经脉相连,彼此经气相通,互相作用;脏行气于腑,腑输精于脏,病变时又互相影响,互相传变。《黄帝内经灵枢·本脏》:“肺合大肠,大肠者,皮其应;肾合三焦膀胱,三焦膀胱者,腠理毫毛其应。”
-
肝实质研究
肝实质研究指运用现代化科学理论、技术和方法,通过临床观察和动物实验等途径探讨中医肝本质的研究课题。(1)肝藏血。已证实人静卧时肝脏可增加血25%,整个肝脏系统,包括静脉前系统,可贮存全身血容量55%.正常人一旦应急时,肝脏可提供1000ml~2000m1血液来保证足够的心脏排出量。肝脏血流量是受神经、激素所控制的
-
六腑所合
六腑所合为生理学名词。指六腑配五脏,表里相合的关系。《黄帝内经灵枢·本输》:“肺合大肠……。心合小肠……。肝合胆……。脾合胃……。肾合膀胱……。是六腑之所与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