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类比
类比是根据两个或两类研究对象之间某些属性相同或相似,推出它们的其他属性也有相同或相似的一种逻辑推理方法。类比的推理形式可表示为:A事物具有a、b、c、d属性B事物也有a、b、c属性可推知B事物也可能具有d属性类比推理在科学研究中有重要作用,可启发思路、提供线索、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
比类
比类即类比法。出《黄帝内经素问·疏五过论》等篇。比,比较;例如眩晕、抽搐、肢体震颤等一类“动”的症状,其表现与自然界草木受风吹而动摇的现象相类似,故可将其病变机理类比为“风”,从而提出了“风胜则动”的病机理论。
-
逻辑方法
逻辑方法是人们在逻辑思维过程中,遵循逻辑规律、规则以形成概念、作出刿断、进行推理的方法。形式逻辑方法有抽象,概括、比较、分类、类比、归纳、演绎等传统逻辑方法,亦即普通逻辑的方法;辩证逻辑方法主要有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方法,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逻辑的与历史的相统一的方法等。
-
一般系统论
20世纪20年代,贝塔朗菲在生物学研究中,批判了“整体一活力论”和“简化一还原论”的局限,提出了机体系统论,强调了生命机体的整体性、能动性、动态结构、等级组织,奠定了系统论的思想基础。一般系统论规定了“系统”这一科学概念,即处于一定的相互关系中并与环境发生关系的各组成部分(要素)的总体。
-
他组织系统
他组织系统指依靠外部的组织机制形成和维持的系统。例如,用砖块砌成的房屋、用零部件组装成的机器,用字母拼成的词语,用音符谱写的乐曲,用数字编制的程序,等等。他组织系统的发生机制、运动规律与自组织系统有着原则性区别。人是自组织系统,“人是机器”的类比和论断就抹杀了自组织系统与他组织系统的原则区别。
-
推理
推理是由一个或几个已知的判断推出一个新判断的思维形式。推理由前提和结论两个部分组成。结论是从前提推出来的新判断,它告诉我们新的知识。判断是推理的要素,但推理不是判断的堆砌,要按推理的逻辑法则进行。推理的形式是否正确。推理可分为直接推理和间接推理,间接推理又分为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等。
-
疼痛强度的评定
操作名称:疼痛强度的评定适应证:疼痛强度的评定适用于需要对疼痛的强度及强度变化(如治疗前后的对比)进行评定的患者。禁忌证:感知直线和准确标定能力差或对描述词理解力差的老年人不宜使用。有4级评分法、5级评分法等方法。(1)专用量表法:①在纸上或尺上划出10cm长的直线,按毫米划格,一端为无痛,另一端为极痛。
-
风性主动
风性主动是指风邪致病风邪致病具有动摇不定的特点,常表现为眩晕、震颤、四肢抽搐、角弓反张、直视上吊等症。类比于人体病理,则认为具有动摇、抽搐、震颤、眩晕等病候,或具有游走、多变特点的,多属于风证。如游走性的关节肌肉疼痛、眩晕、震颤、四肢抽搐、角弓反张、口眼 斜、卒然昏仆等。
-
分化系统
要素不能离开整体单独存在,其功能由整体功能分化出来并始终受整体功能的支配。中国的《周易》所论“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道家所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是对这种系统模式的哲学概括。在医学上,用机器一类的组合系统来类比作为分化系统的人体,容易产生误解和差错。
-
阴阳应象大论篇
《阴阳应象大论篇》为《黄帝内经素问》篇名。吴崑注:“天地之阴阳,一人身之血气;应象者,应乎天地,而配乎阴阳五行也。”本篇阐发事物的阴阳属性及其运动,并用取类比象的方法来论述阴阳五行的道理及其运用于有关生理、病理、诊断、治疗等方面,提示阴阳理论的重要性。
-
假说
假说是根据已知的科学原理和科学事实,对未知现象的本质和规律所作的未经实践证实的理论解释。是理论思维的一种形式,是科学研究的一种基本方法,也是建立和发展科学理论的一种途径。但这些根据又不足以说明问题,须运用类比、演绎、想象等方法作出假定性解释,因而具有推测性。错误的假说经实践证伪而被否定。
-
大吕
六吕为古代音律之六阴律,即:大吕、夹钟、仲吕、林钟、南吕、应钟。六律为古代的六个音律,专指六阳律;由于六阳律的音调清亮,象天属阳,故以之类比人体六腑。《黄帝内经灵枢·邪客》:“天有六律,人有六府。”
-
方论
方论一般论述的主要内容为方剂的组方法度、药物性能、治疗机制、主治病证等。《古今名医方论·凡例》:“是编非但论其方之因,方之用,详其药性,君臣法制,命名之义而已,必论其内外新久之殊,寒热虚实之机,更引诸方而类比之,又推本方而互通之。”如汉·张仲景《金匮要略方论》、宋·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等。
-
章太炎医论
《章太炎医论》医论著作。又名《猝病新论》。章太炎撰。刊于1938年。内容广泛,有医学理论探讨、病症论述、古典医著的考证和评价等医论三十八篇。作者对不少学术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即便是对《内经》也认为应采取“舍瑕取瑾”的态度,提出五脏配五行之说“不可拘滞类比”等。1949年后有排印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