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薏苡
禾本科薏苡属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雄小穗位于花序上部,伸出总苞外面;10月果实成熟时采收,晒干脱粒,脱壳去皮,即为苡仁。苡仁作中药功能健脾、补肺、利湿、清热,主治泄泻、湿痹、筋脉拘挛、水肿、淋浊、白带等症。根作中药有清热、利湿、健脾、杀虫的功效,可治黄疸、水肿、淋病、带下、虫积腹痛等。
-
米仁根
概述:米仁根为中药名,出自《上海常用中草药》,为《神农本草经》记载的薏苡根之别名。性味归经:苦、甘,寒。入脾、膀胱经。功能主治:清热,利湿,杀虫。治黄疸,水肿,热淋,血淋,尿路结石,带下,蛔虫病,肺痈。化学成分:本品含薏苡素、谷甾醇、豆甾醇、薏苡多糖等。对蛙的横纹肌有抑制作用。毒性很低。
-
薏苡属
中文名薏苡属拼音名yiyishu拉丁名Coix中国植物志10(2):289描述CoixL.薏苡属,禾本科,约10种,多产于热带亚洲,我国南北各省广布有薏C.lacrymajobiL.1种,下辖数个变种,其中一变种有栽培,子实名薏米,供食用或药用,其珐琅质的总苞极坚硬,可为念珠,供玩赏。小穗单性;外稃透明质。
-
薏苡饮
《济众新编》卷七:方名:薏苡饮组成:薏苡粉2合,真荏子(炒)1合,苏子(炒)1合。轻身、胜瘴气。主治:肺痿、肺气吐脓血,咳嗽;又治风湿痹,筋脉挛急,干湿脚气,老人咳喘。用法用量:苏子、真荏子用水细磨,滤取汁煮,入薏苡粉成粥,和蜜用;或单薏苡作末煮粥亦好。
-
薏苡竹叶散
处方:薏苡15克竹叶9克飞滑石15克白蔻仁4.5克连翘9克茯苓块15克白通草4.5克制法:上药共为细末。功能主治:辛凉解表,淡渗利湿。湿郁经脉,身热疼痛,汗多自利,胸腹白疹。摘录:《温病条辨》卷二
-
新加耆桂五物汤
《杂病证治新义》:方名:新加耆桂五物汤组成:黄耆、桂枝、芍药、当归、牛膝、桑寄生、薏苡、杜仲、生姜、大枣。主治:血虚,痿躄不仁。用法用量:水煎服。
-
御米酒
《医统》卷四十八:方名:御米酒组成:真薏苡米酒10斗(即100斤),霜茄根(切片)半斤,真桑寄生(锉)半斤,五加皮(切)半斤,苍耳子(炒去刺)半斤,甘州枸杞子(净)1斤,川牛膝(去芦)1斤。制备方法:上各制净称分两,每味分4剂,合为1剂,酒100斤,亦分4坛,各药煮3炷香,取放土地上退火性,二七可饮,久窨尤佳。
-
愈毒汤
《医学六要 治法汇》卷五:方名:愈毒汤组成:土茯苓4两,白藓皮3钱,苦参3钱,金银花3钱,黄柏1钱,皂角子30粒,薏苡2钱,木通2钱,防风2钱。主治:曾病梅疮而头痛不止,或咽中痛,或臂膊有一块痛,属疮毒者。加减:气虚,加参、耆;血虚,加四物。
-
六物解毒汤
处方:土茯苓4钱,金银花2钱,川芎1钱半,薏苡1钱半,木瓜1钱,大黄1钱。功能主治:霉疮骨节疼痛。用法用量:水煎,温服。摘录:《霉疠新书》
-
人参补肺饮
概述:人参补肺饮为方剂名,出自《症因脉治》卷二方。处方:人参麦冬五味子天冬薏苡黄耆百合炙甘草人参、麦门冬、五味子、天门冬、薏苡仁、黄芪、百合、炙甘草。功能主治:治肺经咳喘,病引缺盆,痰咯难出,口燥声嘶,脉迟细。治肺经咳嗽,脉迟细者。用法用量:水煎服。
-
薏苡叶
《*辞典》:薏苡叶:出处:《本草图经》拼音名:Y YǐY 来源:为禾本科植物薏苡的叶,夏、秋采取。原形态:植物形态详薏苡仁条。化学成份:叶含生物碱。功能主治:①《本草图经》:为饮香,益中空膈。②《琐碎录》:暑月煎饮,暖胃,益气血。
-
内化丹
《辨证录》卷十三:组成:金银花4两,当归2两,车前子5钱,生甘草3钱,茯苓1两,薏苡1两。主治:小肠生痈,痛在左腹,其足不屈,按之痛不可忍,为痈生于肠外。用法用量:水煎服。
-
皂角煎丸
《直指》卷二十三:组成:满尺皂角3锭(去弦核,醋炙),刺猬皮1两(炙黄),白矾(煅)1两,猪后蹄垂甲10个(烧存性),桃仁(浸,去皮尖)半两,川芎半两,北桔梗半两,甘葶苈(炒焦)半两,薏苡1分,白芷1分。主治:内痔,肠头里面生核,寒热往来。制备方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主治:风毒瘰疬。
-
通痢散
《中国医学大辞典》:方名:通痢散组成:茅术(炒,米泔水浸)3两,羌活(炒)1两5钱,甘草(炙)1两5钱,川大黄(酒制)2两,杏仁霜2两。主治:脾土不健或湿热内阻,或寒滞伤中,而成赤白痢疾。用法用量:每服4分,小儿减半,炒薏苡或陈莱菔茎叶煎汤送下。制备方法:上为散。
-
真脏脉
真脏脉简称真脉。是指五脏真气败露的脉象,即无胃、神、根的脉象。因病脏不同,其性状各有差异。《黄帝内经素问·玉机真脏论》:“真肝脉至,中外急如循刀刃责责然如按琴瑟弦。真心脉至,坚而搏,如循薏苡子累累然。真肺脉至,大而虚,如以毛羽中人肤。真肾脉至,搏而绝,如指弹石,辟辟然。真脾脉至,弱而乍数乍疏…
-
唇口瞤动
唇口瞤动证名。口唇颤动不能自制之证。见《世医得效方》卷十七。《嵩崖尊生书》卷六:“唇瞤,唇动不止也,属肝风。柴胡、防风、荆芥、山栀、薏苡、赤小豆、生甘草、当归。”《杂病源流犀烛·口齿舌病源流》:“有唇口瞤动,或生核者,宜苡仁汤。”血虚风燥者,用四物消风散。久病脾虚不能收摄者,治宜补中健脾。
-
下瘵虫方
《续名家方选》:方名:下瘵虫方组成:蜀椒、乌梅、青黛、薏苡各等分。主治:劳瘵。用法用量:日用百丸。制备方法:上为末,为丸如梧桐子大。
-
薏苡散
主治:肺痈。制备方法:上为末。《普济方》卷三七四引《全婴方》:方名:薏苡散组成:薏苡仁3分,当归1两,桂心1两,酸枣仁(去皮,炒)半两,甘草半两,防风半两,秦艽(去苗)半两。《圣惠》卷六十:方名:薏苡散组成:薏苡根2两,独活2两,枳实2两(麸炒微黄),莽草1两(微炒),猪后悬蹄甲2两(炙黄燥)。
-
煮散剂
煮散剂即散剂的另一种应用形式。煮散剂自唐代以后颇为盛行,但现已少用。煮散即将原生药(药材)制成粗粉,按处方称取,临用以水煎煮,去渣服用。煮散剂保存了一般散剂的简便和速效的特点。《金匮要略》中所载治疗脑痈的“附子薏苡败酱散”即是煮散。
-
真心脉
真心脉脉学名词。即心的真脏脉。其脉象短实劲急而坚,为心气败绝之危候。《素问·玉机真脏论》:“真心脉至,坚而搏,如循薏苡子,累累然,色赤黑不泽,毛折,乃死。”
-
薏苡仁饭
处方:薏苡仁。功能主治:冷气。用法用量:煮饭服。摘录:《外台》卷七引《广济方》
-
薏苡根散
《赤水玄珠》卷五:方名:薏苡根散组成:薏苡根、木香、槟榔、黑豆。主治:水肿。用法用量:上为末。酒调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