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骨手法
正骨手法为骨伤治法之一。用手的动作,治疗骨折、脱臼及软组织损伤的方法。《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提出拔伸、用力收入骨、捺正等手法。《医宗金鉴》卷八十七,总结为摸、接、端、提、按、摩、推、拿八法。今有手摸心会、拔伸牵引、旋转屈伸、提按端挤、摇摆触碰、按摩推拿、夹挤分骨、折顶回旋等中西医结合新八法。
-
卡法
概述:卡法:1.正骨手法之一种;2.推拿手法。适用于骨折后有即将撕裂、分离的碎骨片或有重叠错位者。医者以拇、食二指钳住伤处,逐渐加大力量,使碎骨片牢固地卡附于主骨之上,不致再移位;将一手的腕部或前臂垫压在患者肘或膝关节的屈侧面,另一手握住患者手腕或脚踝,屈曲肘或膝关节,使该关节受到压挤以治病的方法。
-
正骨范
《正骨范》为书名。一名《中国接骨图说》。日本·二宫彦可撰。刊于1808年。作者鉴于近代西医正骨惟重器械而不讲手法,遂据吉原杏荫之正骨手法,结合自家经验,编纂而成。上卷收正骨总论、脉症治法、用药法、夹缚固定法等;下卷载正骨手法,并详论母法15则,子法36则,收医方66首。方论有序,文图并茂。建国后有排印本。
-
张氏回医正骨
其治疗方法、外敷用药,在回族医药专著《海藻本草》、《回回药方》中均有记载。张氏回医正骨创始人是张华坤。他一生专心致力于回族正骨医学,以诊治跌打损伤及各类外科疮疡杂症为主,采用正骨手法与药物兼施,善于处理各种顽疾,逐步形成张氏回医正骨的医学框架。2003年在银川创建张宝玉传统回医骨伤专科医院,并任院长。
-
正骨推拿
正骨推拿是治疗骨伤科疾患的推拿按摩方法。清代《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总结了摸、接、端、提、按、摩、推、拿为“正骨推拿八法”,为正骨推拿的基本手法。目前临床应用不尽相同,一般分为正骨手法与推拿手法两类:正骨手法用于治疗骨折、脱位,以牵,接、卡,挤、分、旋、端、靠等法为主;
-
推膝盖骨归原法
推膝盖骨归原法正骨手法之一。该法可用于髌骨离位的整复。见《伤科汇纂》卷一。使病者患膝呈半屈曲位,医者用推挤手法先使患者离位之髌骨复归原位,再用正骨器械抱膝固定患处,以限制膝关节及髌骨的移动。
-
手拽法
手拽法为正骨手法。见《伤科汇纂》卷一。髋关节脱臼整复手法已见于《理伤续断方》、《永类钤方》等书。令患者坐下,助手立于患者背后,双手由患者腋下绕至胸前抱着不动,医者双手紧握患肢腿膝用力拔伸,如感到髋关节滑动声,即已复位。
-
手托法
手托法为正骨手法。即下颌关节脱臼的整复方法。该法在《肘后备急方》、《备急千金要方》等已早有记述。《伤科汇纂》卷五:“夫颌颏脱下,令患人坐定,用手揉脸百十遍,将患人口张开,医者以两手托住下颏,用左右大指,入患人口内,将大牙揿住,用力往下一揿,复往里送上,即入臼矣。随用绢带兜颏于顶上,半时许即愈。”
-
手两边拉法
手两边拉法为正骨手法。肩关节脱臼之整复手法。见《伤科汇纂》卷一。令患者正坐,一助手立于患者背后,双手从患者两腋下绕胸前抱紧不动;另一助手握健侧腕部固定不动;医者双手紧握患肢配合健侧助手用力相对牵引,如觉到滑动感,即已复位。
-
手摸心会法
手摸心会法为正骨手法。系中西医结合的正骨八法之一。诊治折伤之要领。医者在检查诊断或整复治疗过程中,用手触摸损伤,并对触摸所得的异常体征进行分析、综合、判断,作出确切的结论,以便在整复施术时做到心中有数。
-
失枕入骱奇妙手法
失枕入骱奇妙手法为正骨手法。即落枕的治疗方法。见《接骨全书》:“失枕有卧而失,有一时之误失。使其低处坐定,一手拔其首,一手拔其下颏,缓缓伸直也。”
-
气鼓法
气鼓法为正骨手法。适用于胸肋骨个别骨折及错位的整复。患者仰卧,背部垫高,令患者用力咳嗽或深呼吸,同时令助手下压腹部,医者下压突出的骨端,借“鼓气”的力将陷内的骨端或错位骨端鼓出,借以达到整复的目的。
-
挪脚踝骨入臼手法
挪脚踝骨入臼手法正骨手法之一。踝关节脱臼的整复手法。见《伤科汇纂》卷一。其方法步骤为:以脚内翻、外踝凸出的脱臼为例:医者环握足部并向远端牵引,同时以两拇指压腓骨下端,余指外翻足部以复其位,再使关节屈伸活动数次即可。
-
挪手腕法
挪手腕法正骨手法之一。腕关节脱臼整复方法。见《陈氏秘传》。其方法步骤:如以右腕为例:患者应正坐仰掌,施术者以左手托捏伤臂固定不动,再以右手握其掌部,用力拔伸,如感觉有关节滑动声,即说明已复位。
-
捏腕骨入髎法
捏腕骨入髎法伤科正骨手法之一。适用于腕关节脱臼的整复。腕骨中月骨易脱位,且以月骨向掌侧(即前方)脱位最为常见。见《伤科汇纂》卷一。施术时医者可握患者的手指(前脱手心向上,后脱手心向下)向远端牵引,同时另一手拇指下压尺桡骨下端或突出的腕骨,即可使患关节复位。
-
脊柱旋转复位法
脊柱旋转复位法正骨手法之一。本手法适用于颈椎病,腰椎后关节紊乱及腰椎间盘突出症。具体方法为:患者正坐于凳上,医者用一手拇指按住棘突偏歪的一侧。当脊椎旋转到一定范围时,即可感到拇指下棘突轻微错动,往往伴有“喀喀”响声,此时说明偏歪脊突已复位,且相邻椎体亦恢复正常状态。
-
俯卧复位法
俯卧复位法正骨手法之一。本手法可用于腰椎间盘突出及颈椎错位的治疗。具体方法为:让患者俯卧,两腿稍分开。如以向右偏为例:医者应站在患者的右侧,面对侧方,将左臂从病人右大腿下面伸进,将其右大腿抱起,以患肢为支点旋转大腿,同时用右手拇指借患者大腿摇转牵引之力,将偏向右侧的棘突拨正。余后操作同端坐复位法。
-
倒吊法
倒吊法正骨手法之一。《世医得效方》卷十八有:“脚大腿跟出臼,……或是剉开,又可用软绵绳从脚缚倒吊起,用手整骨节,从上坠下,自然归窠。”本法适用于髋关节脱臼的手法复位,目前临床上已较少采用。
-
包玛沙
包玛沙(1889~1969)为蒙医骨科医生。世医出身。其祖母娜仁·阿柏系著名蒙医正骨医家。父包达日玛亦精于蒙医。曾将蒙医正骨手法归纳为:牵拉、转压、拿压、捏拿、钩拉、掐压、按压、提推、拿推、折顶等十种。其法一直为蒙医临床所应用。
-
拔伸牵引法
拔伸牵引法医疗技术名。现代中西医结合总结之整骨八法之一。本法集中中医正骨手法之拔伸与西医骨科牵引法之优点而成。其法是用手或器械在患部进行拔伸牵引,根据伤情确定施术之方案,以利骨折移位、关节脱臼之整复。对克服肌肉收缩之拉力,矫正骨折重迭移位,恢复肢体正常位置,其效果优于单用中医或西医方法者。
-
折转试其手
折转试其手医学技术名。正骨手法之一。为验证肩关节脱臼手法复位后是否达到理想疗效之方法。其法是肩关节脱臼整复后,术者一手按其患肩,另一手握住患侧手腕部,使患侧手向上至脑后,向下挠过胸前,然后再反其手于背部,患者并无障碍者,表示复位已成功。
-
上髎手法
上髎手法为正骨手法。见《伤科汇纂》卷一。即上骱手法。上,是指整复或复位之意;骱,即关节之意。又称复位手法,是运用手的技巧将脱臼之骨复其原位。《伤科补要》卷二:“夫接骨入骱者,所赖其手法也,两手安置其筋骨,仍复于旧位也。”不同部位的脱臼,其手法亦各不同。
-
手支法
手支法为正骨手法。适用于肩关节脱臼的整复。患者正坐,一助手立于健肩侧,双手环抱患者腋下,医者外展患臂与助手对抗牵引,待收缩的肌肉拉展,肱骨头拉至肩胛盂下时,再屈患肘成直角,医者转向患者背后,但肘部仍继续牵引,一手拇指伸至腋窝,向外支肱骨头,同时牵引肘部之手配合内收肘部,感到肱骨头滑动声,即已复位。
-
手提法
手提法为正骨手法。即整复脊椎错位之手法。见《伤科汇纂》卷一。其手法复位之步骤方法:患者立于桌前,助手立于桌上从高处握患者两手臂将患者提起,使患者悬空双脚离地,医者在患处按压整复,给予固定。
-
手翻托法
手翻托法为正骨手法名。整复肘关节脱臼的手法。见《伤科汇纂》卷一。医者一手把定患肘,另一手牵拉其前臂,然后向上翻折以使肘关节复位。亦可用于桡骨小头半脱位的整复。
-
牵拉肘复位法
牵拉肘复位法正骨手法之一。适用于牵拉肘(即小儿桡骨小头半脱位)的整复。如以右肘为例:手法复位者坐于患者患肢外侧,以左手拇指置于患肘桡骨小头部,余指对握肘内侧;当右手持患臂作旋后同时牵引伸肘动作时,左手拇指下压桡骨小头,当医者感到复位的滑动声后,可再作2-3次伸屈肘关节的活动即可。
-
牵推复位法
牵推复位法正骨手法之一。适用于肘关节脱位的整复。局麻后使患者取侧卧位,患侧向上,屈曲肩、肘关节,一助手位于患者胸前,双手紧握患腕上部,沿前臂纵轴方向牵拉,术者用双手拇指顶住鹰嘴部,余指呈环状勾住肱骨远端,以配合助手对抗牵引,如感到复位的声响时,即已复位。
-
捺正
捺正正骨手法之一。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具体实施时,医者应以一手或双手在拔伸的基础上,将患者骨折断端、或关节脱位外突之骨按回原位,从而使骨折后骨断端所产生的分离、重叠、成角畸形、侧方移位及关节脱位等情况得到矫正。
-
扛抬法
扛抬法为正骨手法。适用于肩关节脱位的整复。令助手一人站于患者背后,持木杠放于患者腋窝内,并使后端稍高于患肩。前端由医者一手握住向上抬起,同时令患肢屈肘成直角,它手紧握患肘向外下方牵引,至杠两端抬平,并将木杠外展,同时内收患侧肘关节,可感到复位的响声,整复即成功。
-
接骨手法
接骨手法骨伤科治法之一。指医者用手之动作,使骨折、脱臼及软组织损伤复原之方法。见《伤科汇纂》卷一。即正骨手法。详见该条。
-
上骱手法
上骱手法为正骨手法。上,是指整复或复位之意;骱,即关节之意。又称复位手法,是运用手的技巧将脱臼之骨复其原位。《伤科补要》卷二:“夫接骨入骱者,所赖其手法也,两手安置其筋骨,仍复于旧位也。”不同部位的脱臼,其手法亦各不同。
-
复位手法
复位手法正骨手法之一。即上骱手法。指应用手的技巧,将脱臼之骨关节恢复其原位。证治可参见上骱手法条。移位骨折断端以手法复其原位亦谓之。
-
端坐复位法
端坐复位法,正骨手法之一。该法适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及颈椎错位等疾患的治疗。之后,双手拇指从上至下将棘上韧带理顺,同时松动腰肌。最后用一手拇指从上至下顺次按压一遍棘突,检查歪斜棘突是否已拔正,上下棘间隙是否已等宽。棘突向左侧歪时,医者扶持患者肢体和牵引方向相反,方法相同。
-
背脊骨折法
背脊骨折法正骨手法之一。背脊骨即脊椎骨。即今日之绳索悬吊法。见《世医得效方》卷十八。书中有:“凡剉脊骨不可用手整顿,须用软绳从脚吊起,坠下身直,其骨便自归窠。”该法适用于脊椎压缩性骨折及脊椎错位的复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