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烧山火
烧山火为针刺手法名。它是由徐疾、提插(或捻转)、九六、开阖等单式补泻法中的补法组合而成。较为常用的是:爪切速刺,急进针于天部,得气(胀酸感)后搓针或行针九阳数,慢提紧按,再进到人部,三进到地部(人、地两部的操作与天部同),即可得热。然后将针由地部一次退到天部,稍停针再慢慢出针,急闭针孔。
-
一度
一度为刺法术语,指某一手法的一个过程。例如针刺手法“烧山火”,以三进一退,称为一度。《针灸大成》:“慢提紧按,分天、人、地三部行针,先浅后深,三进一退,行九阳数,鼻吸口呼,插针为热。”
-
针刺补泻手法研究
针刺补泻手法研究是运用临床观察和实验手段对针刺补泻手法客观指标的研究。无论临床观察或动物试验,多以体温、血管运动反应,血液成分、防卫功能,皮肤电位以及对红外线成象的效应等为指标。而“透天凉”手法则相反。针刺足三里穴,补法多使心率减慢,血管舒张;
-
三进一退
三进一退为针刺手法名。见《针灸大成》。指先按浅、中、深次序分层进针,然后一次提至皮下的针刺方法。操作时每层均应根据需要作提插、捻转等手法。“烧山火”等补法中用此。其法与一进三退的泻法相对,即把预定针刺的深度分为天、人、地三部,将针逐步由天部、人部,进到地部,并一次退针直到天部的针刺方法。
-
陆瘦燕
陆瘦燕为现代著名针灸学家。后悬壶沪上,与夫人朱汝功共创“新中国针灸学研究社”,弘扬国术。又任上海市针灸研究所所长、国家科委委员。其针灸手法中有“烧山火”、“透天凉”之补泻手法,并对之进行研究,又提倡温针。其著作有《针灸正宗》、《经络学图说》、《刺灸法汇论》、《腧穴学概论》及《针灸腧穴图谱》等。
-
三进三退
三进三退为刺法术语。出《金针赋》。指三进一退手法反复做三次,即一度。“烧山火”手法中用此。
-
郑毓琳
郑毓琳(1896-1967年)近现代针灸医生。河北安国人。师从本村郑老望等学针灸、气功,又随博野霍志顺深造,在本地区行医。1954年调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临证经验丰富,尤善用“烧山火”、“透天凉”手法,治疗半身不遂等症尤有良效。兼科研和教学工作,发表论文多篇。
-
度
概述:度:1.针刺手法中完成一个周程;2.层次的意思;3.度量、测量。如烧山火手法,在天、人、地三部各行重插轻提9次以后,一次提至天部,即称一度。如《循经考穴编》:刺肩井“须三度停针到穴,方无晕针之患”。《黄帝内经灵枢·骨度》:“先度其骨节之大小广狭长短,而脉度定矣。”
-
综合手法
综合手法为针刺手法分类名。与基本手法、辅助手法相对而言。即指针刺手法中由一些单一的手法互相组合起来的较复杂的手法。如《金针赋》所载的烧山火、透天凉、阳中隐阴、阴中隐阳等均是。其中有的属于补法,有的属于泻法,有的属于补泻结合的方法,有的属于行气的方法。
-
慢提急按
慢提急按即紧按慢提。出《金针赋》。在烧山火等手法中用此。紧提慢按为刺法用语。与紧按慢提相对。指提插补泻的动作,提针时用力较紧急而重,按(插)针时则用力较缓慢而轻。在透天凉等手法中用此。
-
大补大泻
大补大泻为针刺补泻方法分类名。与小补小泻相对,此手法较重,此指刺激量较大的补泻方法。出《针灸大成》。原称:“有大补大泻,惟其阴阳俱有盛衰,内针于天地部内,俱补俱泻,必使经气内外相通,上下相接,盛气乃衰。”意指于浅(天)部和深(地)部分别施行补法和泻法,如烧山火、透天凉等法,均属此类。
-
电子冷热针灸
电子冷热针灸集冷针(灸)、热针(灸)于一体,特点是可根据疾病的寒热性质,寒者热之,热者寒之,以达到滋阴降火或温经散寒的目的。临床一般以冷针治疗各种炎症、功能过亢,变态反应性疾病、出血性疾病等属中医阴虚火旺、阳热炽盛者;热针则用来治疗一些功能低下、久泻、阳痿、痹证等属中医阳虚阴盛、寒凝血瘀者。
-
补泻手法
补泻手法指针刺补泻的操作方法。补泻法中有的不属于手法操作则不宜称手法,如子母补泻、呼吸补泻等,一般统称为针刺补泻法。虚证宜用补法,实证宜用泻法。《难经》以“得气,推而纳之”为补,“动而伸之”为泻。归纳其方法,就有进出针过程的徐疾补泻,运针的捻转补泻和提插补泻,以及出针后的开合补泻等。
-
一退三进
一退三进为刺法术语,又称“三进一退”,属补法。针刺时,把预定针刺的深度分为天、人、地三部,将针按天、人、地层次分三步插入,然后一次退至皮下。各部进针或退针时可以根据需要作提插、捻转等补泻手法,并可重复操作。一退三进/三进一退一退三进在烧山火等补法中使用。
-
急提慢按
急提慢按即紧提慢按。出《金针赋》。与紧按慢提相对。指提插补泻的动作,提针时用力较紧急而重,按(插)针时则用力较缓慢而轻。在透天凉等手法中用此。参考紧按慢提:紧按慢提为刺法用语。在烧山火等手法中用此。
-
微波针灸
微波针灸是指20世纪70年代初,科技工作者与针灸医务人员合作,将小剂量微波,通过毫针输入人体,产生类似温针和温灸的作用,因称。临床实践证实,微波针灸具有疏通经络,宣导气血,补虚泻实,调和阴阳,扶正祛邪的功效。洽疗时,先将毫针刺入人体的经穴,并通过运用手法使之得气,然后再向穴位定向辐射微波束。
-
针术手法
《针术手法》为书名。焦勉斋编著。1960年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书中主要介绍运掌炼气、进出针及补泻手法,尤其对烧山火、透天凉手法论述颇详。
-
紧按慢提
紧按慢提为刺法用语。出《金针赋》。与紧提慢按相对,指提插补泻法的动作。按(插)针时用力较紧急而重,提针时则较缓慢而轻。在烧山火等手法中用此。
-
九六补泻
九六补泻为针刺补泻法名,指针刺中以提插、捻转手法配合阴阳奇偶的关系来分别补泻的方法。九六补泻在烧山火、透天凉等刺法中应用。如补法当紧按慢提或向左捻转九次,若未得气,可再行九次,如此重复三遍,使成三九二十七数。本法以数字机械地规定补泻,不切实际,今已少用。
-
金针赋
《金针赋》为针灸歌赋名。首载于徐凤《针灸大全》。全名《梓岐风谷飞经走气撮要金针赋》。主要以歌赋形式论述取穴方法、针刺手法等。次论补泻下针,调气、出针之法;其中提出烧山火、透天凉、阳中隐阴、阴中隐阳、子午捣臼、进气、留气、抽添、青龙摆尾、白虎摇头、苍龟探穴、赤凤迎源等针法,对后世影响较大。
-
透天凉
透天凉为针刺手法名。根据上述原则,近年来,国内多用的术式是:爪切速刺,随吸气后缓缓进针一次,到地部,得气(麻感)后捻转或紧提慢按(用六阴数),再将针提至人部依前法施术,最后将针提到天部仍用前法施术,稍停针,急速出针不闭针孔。有泻阳退热之作用,适用于肝阳上亢、温疟、骨蒸劳热等一切阳盛之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