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意志
意志指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调节支配自己的行动,克服困难,去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它是人类特有的心理现象,是意识能动性的反映,对行为(包括外部动作和内部心理状态)有发动、坚持、制止、改变等方面的控制调节作用。
-
意志力
人的意志力表现在意志行动的全过程中,采取决定需要意志力,执行决定更需要意志力。一个人确定目的及动机的自觉性、执行决定的原则性、当机立断的果断性是意志力好、意志坚强的表现;自我控制和调节自己心理和行为活动的能力、善始善终地把决定贯彻到底的坚韧顽强品质,是意志力强弱的标志。
-
犯罪决意
犯罪决意指犯罪动机由决定阶段向执行阶段的转换和过渡。它对强化犯罪动机起着重要的作用。根据客观情势和条件,捕捉着手实施行为的动机,能反映作案人的性格和意志特征,从而确定其是仓促行事或犹豫不决的偶犯,还是老练狡猾的惯犯,犯罪决意一般是指行为的决定阶段,但也有把它扩大到行为的执行阶段的意见。
-
毅力
毅力是一种优良的意志品质,隶属于坚持性这一意志品质中。它们取决于人对所从事活动的认识和态度,这也是一个人具有高度理智性的表现。与坚持性相对立的是执拗,它们是不同的两种品质,后者以行动的盲目性为特征,这样的人不能正视现实,不能根据已经变化的形势灵活地争取对策,也不能放弃那些明显不合理的决定。
-
心理过程
心理过程(mentalprocess)指人的心理活动发生、发展的过程。具体地说,是指在客观事物的作用下,在一定的时间内大脑反映客观现实的过程。它与心理学研究对象的另一部分——个性心理特征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构成人的完整的心理。可见,情感与意志过程中都含有认识的成分,都是由于认识过程派生的;
-
犯罪动力定型
犯罪动力定型又称犯罪习惯,是行为人犯罪行为的实施成了一种自动化的条件反射系统。它是由于行为人犯罪的多次得逞而强化了的犯罪心理,并使犯罪行为定型化。犯罪动力定型形成的标志是:行为人一有欲念或遇犯罪刺激,就有实施犯罪行为的冲动,几乎看不到正确意志和良心的作用,很少有顾虑和不安,犯罪意志十分顽固。
-
心理战
心理战是作战双方为摧毁对方作战意志而进行的特殊作战样式,是与武力战有着明显区别的对军人的一种“软杀伤”。作为无形的打击力量,能从心理上摧毁军人的思想、情感和意志,使其丧失战斗力。
-
情绪智力
情商(EQ)又称情绪智力,是近年来心理学家们提出的与智力和智商相对应的概念。它主要是指人在情绪、情感、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质。三、理解与分析情绪,获得情绪知识的能力:1.给情绪贴上标签,认识情绪本身与语言表达之间关系的能力;2.根据所获知的信息与判断,成熟地浸如或离开某种情绪的能力;
-
情商
情商(EQ)又称情绪智力,是近年来心理学家们提出的与智力和智商相对应的概念。它主要是指人在情绪、情感、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质。三、理解与分析情绪,获得情绪知识的能力:1.给情绪贴上标签,认识情绪本身与语言表达之间关系的能力;2.根据所获知的信息与判断,成熟地浸如或离开某种情绪的能力;
-
志
意志:志即意志、意愿、志向。《素问·宣明五气》:“肾藏志。”王冰注:“肾藏志,专意而不移者也。”《灵枢·本神》:“意之所存谓之志。”情志:志即情志,泛指五志。《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东方生风…意念:志即意念,指情感。《灵枢·贼风》:“此亦有故邪留而未发,因而志有所恶。”
-
犯罪心理因素
犯罪心理因素是导致犯罪行为的主体因素之一。犯罪心理因素主要有:错误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信仰,道德、法制观念薄弱,精神空虚和颓废。自我中心、利己主义、个人欲望强烈。情绪障碍,如冷酷、易冲动、粗暴、攻击性强、情绪不稳定、多愁善感等。意志薄弱、易受暗示、自卑感强、自制力差;
-
个性结构
个性结构是个性的组织形成,是一个复杂的、多侧面的、多层次的体系。没有心理过程就谈不上个性心理。5.自我调节系统以自我意识为核心,包括自我感知、自我分析、自我观念、自我评价等认识成分,以及自我体验、自尊、自信、自豪等情感成分和自我监督、自我命令、自我控制等意志成分。
-
情感智商
情商(EQ)又称情绪智力,是近年来心理学家们提出的与智力和智商相对应的概念。它主要是指人在情绪、情感、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质。三、理解与分析情绪,获得情绪知识的能力:1.给情绪贴上标签,认识情绪本身与语言表达之间关系的能力;2.根据所获知的信息与判断,成熟地浸如或离开某种情绪的能力;
-
心理现象
心理现象又称心理活动,简称心理。①在普通心理学范畴,心理现象指人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情绪、情感、意志以及能力、气质、性格等。后者是在心理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具有个人特点的、稳定的心理倾向与心理特征,如需要、兴趣、动机、态度、观点、信念、性格、气质、能力等,是心理现象的静态表现形式。
-
四气调神大论篇
《四气调神大论篇》为《黄帝内经素问》篇名。精神意志的活动,则是人体内在脏气活动的表现。内在脏器与外在环境统一协调,才能保证身体健康。本篇的中心内容,就是讨论根据四时气候特点,采取相应方法调养五脏神志以顺应自然界生长收藏规律,故名。篇中并提出了“不治已病治未病”的防治疾病原则。
-
再认
再认(recognition)是记忆过程的一个环节。一般地说,再认比回忆容易,因为有当前事物做线索。当再认的事物不够明确、清晰、完整,或对原识记内容保持不牢固时,再认则需要更多地意志努力和借助于追记,这就是随意再认。相似程度越高越便于再认。根据再认内容的范围与程度,还可分为完全再认和不完全再认两种。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称“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是联合国专门机构之一。自1972年起一直是会员国的德意志民主共国和于1990年与德意志联邦共和国重新统一。其执行机构--国际智力合作研究所,巴黎,1925-1946年;1968年教科文组织举办了首次环境与发展协调(即现在人们称之为“可持续发展”)政府间会议。
-
精神性幻觉
精神性幻觉(psychichallucination)指病人感到脑内有无形文字、无声言语,内容不属于自己,也不能由主观意志改变。这是单纯的想象活动所产生而往乏感觉刺激的介入。例,男,30岁,患精神分裂症一年。其后发了被控制感,认为科学仪器控制了他,并认为母亲参与了这种仪器的管理,因而与其母吵闹不休。
-
情绪的稳定性
情绪的稳定性(emotionalstability)指人的情绪状态受外界(或内部)条件变化而产生波动的情况。如当遇到事业成败等重大生活事件时,较易控制自己的情绪。情绪不稳定的人对事件的发生则容易引起情绪反应,生活琐碎小事也可招致强烈情绪变化,一经引起情绪波动,对情绪的控制较差,这种情绪的稳定性与个人意志强弱有关。
-
道德行为习惯
道德行为习惯是一种经过长期练习与实践而形成的巩固化、自动化的、无需任何意志努力而自然表现出来的道德行为。道德行为习惯一经形成便与情绪体验相伴随,它的实现会使人产生愉快之情,它的受阻则会引起不快之感。这表明,道德行为已成为人们的一种需要,而会经常一贯地驱使人们表现出具有道德价值的行动。
-
领导者的社会角色
领导者的社会角色是领导者在社会群体中的身份地位及其相应的行为规范的有机统一。是群体人际关系的协调者,这就是领导者社会角色的内涵,领导者的社会角色是一个社会历史概念,在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文化背景下,领导者社会角色的内涵不同。在社会主义制度下,领导者来自人民群众,是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集中代表;
-
领导者的创新能力
领导者的创新能力指领导者在种种领导活动中,善于捕捉新事物的萌芽,提出新的设想、新的方案,创造性地进行工作的能力。(2)具有敏锐的洞察力,能及时找出实际存在和理想模式之间的差距,能察觉到别人未注意到的情况,不断地发现人的需要和本部门的潜力。(6)意志坚强,在各种困难面前不动摇,有坚定的信心和信念。
-
犯罪意向
犯罪意向是犯罪动机形成的一个阶段,即没有分化的、没有明确意识的违法犯罪需要。当行为人的人格存在着明显缺陷,不良习惯业已形成后,在外界诱因刺激下,便有可能产生模糊的、朦胧的、没有特定指向的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内心冲动,从而进入了萌发犯罪意向的阶段。只要有犯罪条件和机遇的出现,就会发生犯罪行为。
-
犯罪预备心理
犯罪预备心理是行为人在着手实施犯罪之前,为实施犯罪而进行的准备活动的心理。犯罪预备是在一系列的故意犯罪心理的支配下发生的。犯罪预备越充分,犯罪行为的隐蔽性越大,主体的犯罪意志越坚决、犯罪的冲动越强烈,犯罪越容易获得成功,侦查破案的难度越大。
-
犯罪心理外化机制
犯罪心理外化机制是行为将犯罪心理转化为犯罪行为的机制。它在刺激、情境与犯罪行为之间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主要是指自我监督机制(道德观念、法制观念对行为的调控),认知判断机制(权衡利害得失),欲求及情绪强度机制和意志努力机制。(3)动机斗争的选择,犯罪目的的确定。(4)犯罪决意。
-
团体行为
团体行为社会成员可划分不同集团,不同集团的成员具有不同的意志和行为目标,由此决定该集团特有的行为方式,并体现该集团的每一个成员身上。由一定的组织结构编成、有其特殊的确定任务并为完成一定的任务而活动的正式团体,其每个成员的活动应该是为完成本团体确定的目标,并始终围绕这个目标而进行。
-
心理状态
心理状态是人的心理活动的一种形态。苏联心理学家H.如注意的分心与集中;思维的明确性、迅速性和“灵感”状态;情绪的激动与沉着;心理状态是个别心理过程的结合、统一,是某种综合的心理现象,所以它往往又成为某种个性特征的表现,反映出一个人的个性面貌,因而心理状态的特征又往往成为一个人的个性心理特征的表现。
-
认知的准备
认知的准备是学习准备状态的一个方面。它可分为两类。①知识准备,指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在他的认知结构中具备了同化所学新知识的有关观念,它是由特定的学科知识决定的。如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能力及情感意志等个性特征。就某个学生而言,他的一般认知成熟程度受遗传基因、生活经验和教育背景的影响。
-
非智力因素
从广义来说,凡智力因素以外的一切心理因素,统称为非智力因素,是相对人智力因素而言的。从狭义来说,非智力因素主要指情感、意志和个性。情感能直接转化为学习动机,成为激励学习的内在动力,如果具有高度的学习热情,就会乐不知倦地进行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
投射效应
所谓超限效应是指剌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从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逆反的心理现象。这是因为这些学生意志品质不够完善,自我约束能力还比较弱,面对后进生的反复,教师要特别谨慎,绝不能气馁和放弃教育,应有锲而不舍的精神,根据学生的不同的心理特点,不断调整教育方案,使后进生渡过反复关,更快地进步起来。
-
诉讼性偏执狂
诉讼性偏执狂(LitigiousParanoia)患者病前多为精力旺盛和野心勃勃的人,关键体验多属于自尊受到沉重打击伤害。为了申诉自己遭到不白之冤,他(她)们无休止写信或上访到有关部门,开始多系属市一级,继而到省,最后上告到中央。他们的意志是很强的一,不达目的绝不罢休,即使倾家荡产亦在所不惜。
-
诉讼性偏执征
诉讼性偏执狂(LitigiousParanoia)患者病前多为精力旺盛和野心勃勃的人,关键体验多属于自尊受到沉重打击伤害。为了申诉自己遭到不白之冤,他(她)们无休止写信或上访到有关部门,开始多系属市一级,继而到省,最后上告到中央。他们的意志是很强的一,不达目的绝不罢休,即使倾家荡产亦在所不惜。
-
衰退
由于此病并不导致痴呆,精神分裂症这个名词便取代了早发性痴呆而得到了公认。衰退主要用之于描述精神分裂症晚期的缺陷状态,它不是痴呆,以人格改变为主,迄今尚无法逆转。衰退的主要表现为感到生活荒芜贫乏,意志严重减退,认知功能可以有各式各样的障碍或缺陷但不是痴呆,在临床相中也不占突出地位。
-
矛盾意向
矛盾意向患者对同一事物却同时产生对立的相互矛盾的意志活动,病人对此也毫无自觉,不能意识到它们之间的矛盾性,因而从不自动地加以纠正。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
慢性系统性妄想症
多见于偏执性精神病、反应性精神病类偏执狂等
-
精神自动症
精神自动症临床特点是在意识清晰状态下产生的一组症状,其中包括假性幻觉、强制性思维、被控制感、被揭露感,以及系统性的迫害妄想、影响妄想等相互联系的症状综合。这些事件形象生动、具体。此种回忆也成为患者的妄想结构内容。多见于精神分裂症,也可见于感染、中毒性精神障碍。
-
精神分裂症残留期
精神分裂症残留期指精神分裂症持续至少三年,病情好转但一直未完全缓解,而症状相对保持稳定近一年,仅残留个别症状如:①个别阳性精神症状;②个别阴性症状(如思维贫乏、或情感淡漠、或社会性退缩、或意志减退),但社会功能并未严重受损;③人格改变。
-
科学事实
科学事实为科学认识的主体所反映的客观存在的事件、现象和过程。科学事实又是进入到科学认识领域的,被认识主体所反映的,又打上了主观的烙印,存在着反映得是否真实、准确、全面的矛盾,因而在科学研究中还要对科学事实本身进行严格的验证、确认。医学实验和临床诊断都依靠获取科学事实。
-
医德修养
医德修养即医务工作者医德素质的培养、锻炼。即医务工作者在学习和医疗实践中,按照一定的医德原则和规范来要求自己,纠正不合医德要求的思想和行动,逐步地把医德原则、医德规范转化为自己的感情、意志和信念,自觉地体现到行动中去。二是指医德修养水平。医德境界的高低,常常以有没有医德修养、医德修养的高低来评价。
-
内三合
内三合为气功术语。见秦仲三《气功疗法与保健》。心与意合(思想念头和意志实施一致),意与气合(以意领气),气与力合(气下降时,内脏随之松弛;气上升时,内脏随之紧缩),是谓内三合。
-
人体新系假说
人体新系假说是试图把西医的解剖系统和中医的藏象经络系统统一起来,建立一种新的生理解剖体系的设想。西医按结构性原则以解剖学为基础认识人的生理病理,而各解剖单元的功能是复杂且交互作用的,按结构联属为主要根据划分的旧系统正逐步地被生理的和生物化学的研究成果拆散着。
-
思
概述:思:1.七情之一;思,即思虑、思考,属于人的思维活动。思是脾的精气在精神活动中的反映,脾在志为思。思的致病特点是:思虑伤脾,思则气结。《黄帝内经灵枢·本神》:“心有所忆谓之意;《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思伤脾”。《黄帝内经素问·热论》:“十日太阴病衰,腹减如故,则思饮食。”
-
幻觉妄想综合征
临床表现:以幻觉为主,多为幻听、幻嗅等。鉴别诊断:(一)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患者可表现思维散漫,情感淡漠,意志减退,思维中断,思维贫乏,行为异常及幻觉、妄想。同时可有关系妄想和被害妄想等。患者有记忆障碍、意识障碍、情感障碍及行为障碍。
-
大脑边缘系
在脊椎动物的前脑内,随着新皮质的发育,在新皮质与旧皮质或老皮质之间的移行部分发育起来。新皮质是学习、感情、意志等高级精神作用的出现场所,相对的大脑边缘系则是动情、欲望、本能、自主系机能等动物的基本生命现象的发生和控制的部位。
-
伴随发送
随意运动的时候,从上部中枢向下部运动中枢传送命令信号,同时也相伴地向感觉系统传送信号(伴随发送),认为这样可以由于运动结果产生的感觉信号而避免产生无用的反射。认为这是由于伴随发送作用于视觉系统的结果。眼球麻痹的人想要运动,眼球则发现外界向相反的方向运动,这种现象被说明为由于伴随发送的结果。
-
心理拉马克主义
心理拉马克主义psycho-Lamarckism指拉马克在动物的进化上强调感觉能力发展的意义。把沿袭这条路线的进化论一般称为心理拉马克主义。其中和拉马克的根本思想有极大距离的人也很多,例如,派利(A.Pauly,1850—1914)认为,作为淘汰的因素是生物一般存在着的心理的意志。
-
平行对照设计
平行对照设计是新药临床试验的设计方法之一。设计对照组和治疗组(新药组),两组人数要接近,最好相等。两组病人所处环境相近,代表性、均匀性相近。病人分配要随机化,不取决于任何人的意志,要完全按机遇而定。如果担心安慰剂涉及医德问题或引起医患纠纷,亦可用老药作双育法试验。
-
内脏神经
内脏神经是指主要分布内脏、心血管和腺体的神经。与躯体神经一样,内脏神经也包含有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实际上,内脏运动神经的活动还是在大脑皮质和皮质下各级中枢的控制和调节下进行的。内脏感觉神经将来自于内脏,心血管等处感觉冲动传入中枢,通过反射调节内脏、心血管等器官的活动,以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相对平衡。
-
星期一效应
月曜效应又称星期一效应是指人们由于星期日的休息(休息使人后退),扰乱了学生的正常生活起居和学习秩序,学习意志下降,注意分散,精神不振,从而影响了学习的效果,这种现象称为月曜效应。
-
性教育
人的性意识是从性启蒙后开始的。性意识的启蒙是指对性的意识上的觉醒。由于性生理的成熟和性心理的发展,青少年时期性心理活动内容变化多端。2.性心理教育,包括如何正确对待月经,如何正确对待遗精等。3.性道德教育,是性教育的核心内容,着重培养青少年良好的道德品质、意志和道德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