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厚苔
厚苔是指舌苔增厚,不能见到舌质颜色的舌象。
-
舌象组织学研究
舌象组织学研究是从组织学的角度来认识和阐明各种生理与病理舌象的特征与形成机理的研究课题,是关于舌诊客观化的基础研究之一。(2)固有层,位于粘膜上皮之下,为一层结缔组织,其中有神经、血管、淋巴管、舌腺管等穿行其中有时可有少量淋巴细胞浸润,尤以舌根部为多见;
-
光剥苔
光剥苔指原有舌苔突然剥脱的舌象。即光剥舌。多属胃阴枯竭、胃气大伤的证候。舌前半部剥苔,是表邪虽减,但胃肠有积滞或有痰饮;舌心剥苔是阴虚、血虚或胃气受伤。《辨舌指南》:“若厚苔忽然退去,舌光而燥者,此胃气渐绝也,病多凶危。”
-
加味芍药汤
处方:白芍5钱(生),当归身5钱(生),槟榔2钱,川朴2钱(捣碎),大黄3钱,甘草1钱,枳壳2钱,山楂2钱(生),神曲3钱。功能主治:痢疾初起,舌有厚苔,胸中满闷,坚硬拒按者。用法用量:生姜为引。如一药尚未全愈,更进1剂,须体察积滞之轻重,以酌大黄之去留。摘录:《医门八法》卷二
-
地图苔
地图苔为舌象。舌诊中剥苔的一种,又称地图舌。多见于气虚痰湿或脾虚虫积者,治疗宜在益气健脾的基础上化湿祛痰,或驱虫消积。若在热性病中,舌苔于一二日内全部消失,舌光绛,或如镜面,多是正不胜邪,肝肾真阴亏损而邪气内陷的重证。《辨舌指南》:“舌苔忽剥蚀而糙干为阴虚,剥蚀边仍有腻苔为痰湿。”
-
中焙舌
中焙(焙音bèi倍)舌为诊断学名词。即黑燥厚苔边红舌。舌色纯红,中心黑厚而干,形似小舌。为邪热结于里之象,宜攻下泄热(见《伤寒金镜录》)。
-
光剥舌
光剥舌指舌苔突然消失,如剥脱样的舌象。多属胃阴枯竭、胃气大伤的证候。如见舌的后半部剥苔,是病邪入里未深而胃气已伤。舌前半部剥苔,是表邪虽减,但胃肠有积滞或有痰饮;舌心剥苔是阴虚、血虚或胃气受伤。《辨舌指南》:“若厚苔忽然退去,舌光而燥者,此胃气渐绝也,病多凶危。”
-
望苔质
望苔质即望舌苔的质地,包括舌苔的厚薄、润燥、腻腐、剥脱、有根无根等变化。透过苔能隐隐见到舌体为薄苔,为正常苔或属疾病初起,病邪在表,病情较轻;不能透过舌苔见到舌体为厚苔,多属病邪传里,病情较重,或内有食饮痰湿阻滞。
-
黄苔
黄苔是指舌苔呈黄色的舌象。主里热证。黄色越深,表示邪热越重。微黄薄苔,为外感风热。黄厚干燥,为胃热伤津,若老黄而燥裂,则属热极。黄而厚腻,为脾胃湿热或肠胃积滞。舌质淡、苔微黄而润,则属脾虚有湿。色黄而淡润的厚苔是浊苔,多属湿滞所致。